青少年HPV相关认知及hpv疫苗接种意愿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3

青少年HPV相关认知及hpv疫苗接种意愿调查分析

付世静,石晛通讯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重庆市渝中区  400010

摘要:随着我国公众对于“性”概念认知与态度的转变,使我国近年来HPV的感染人数迅速飙升,而又HPV病毒感染所引发的相关疾病问题也严重影响着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不仅如此,目前Hpv病毒的感染状况正趋于年轻化,尤其在青少年人群当中。我国对于Hpv病毒的防治核心措施便在于接种Hpv疫苗,从改变认知态度与行为等方面,提高对Hpv病毒的防控意识。基于此,本文对Hpv认知度与疫苗接种意愿进行调查分析。

关键词:HPV;性行为;相关认知度;疫苗接种意愿;调查分析

前言: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目前引发女性宫颈癌以及癌变的主要因素,目前在我国中发病率最高的病毒感染亚型主要为hpv16、hpv52以及hpv58,其中以hpv16发病率最高[1]。由于青少年阶段人群对于性知识的好奇度较高,处于性冲动时期,相关研究中发现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在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年龄集中于17-21岁间,初次发生性行为的人数大幅增加[2],然而,部分青少年对于性行为的相关知识较为缺乏,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使该类人群在性行为中常出现缺乏性保护意识的问题,从而易引发一系列性相关疾病。Hpv作为由性行为作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病毒,多发于女性团体中,易引起子宫颈癌,而宫颈癌发病率极高,为女性主要发病肿瘤类型[3]。对于男性来说,由于男性多为主动方,易携带Hpv病毒,从而使伴侣致病,但其发生阴茎癌、生殖器疣等性疾病的发病率较低,但对女性的致病率较高,属于高危性行为,为高风险感染因素。目前对于预防Hpv病毒主要方式是接种疫苗,但Hpv疫苗集中人群集中在女性群体中,当前并无针对男性群体的疫苗,然而男性作为主要携带方,对女性的感染率影响极高,因此预防和治疗男性Hpv也十分重要。由此可见,对于性行为发生率逐渐增高的青少年群体,了解其对hpv的认知度以及疫苗接种意愿等情况对预防Hpv病毒传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HPV概述

1992年,在对宫颈癌的深入研究当中,WHO宣布了宫颈癌的重要发生原因便是Hpv病毒,从而确定了宫颈癌与Hpv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应当对Hpv做好预防与治疗措施。Hpv作为一种DNA病毒,易侵入宫颈黏膜以及上皮组织,从细小伤口中侵入与基底层细胞结合,从而复制病毒,引发宫颈病变。当前已知Hpv病毒有一百多种亚型,而能够引起人类生殖系统疾病的便有四十种,其危害性不言而喻。其中多种Hpv亚型,无论是低危型还是高危型均已引起不同程度的生殖系统疾病,而其中高危型可导致宫颈癌或其他生殖道恶性肿瘤疾病发生,危险程度极高。因此提出要加强对Hpv疫苗的研制,并提升群众对Hpv病毒危害性的认知,减少Hpv病毒相关疾病的发生[4]

二、HPV疫苗研究与发展状况

在对Hpv疫苗的研发当中,目前主要集中为预防性与治疗性两大类型当中,且主要针对女性群体进行接种,有研究结果显示,预防性Hpv疫苗在接种后可为女性提供长期的保护,可有效预防生殖器癌和癌前病变[5]。首先在预防性Hpv疫苗中,目前我国已有三种不同类型的Hpv疫苗,主要为二价、四价与九价。对于该三类疫苗,所覆盖的女性群体年龄不同,但是对于Hpv病毒的保护率均可达到90%以上。目前国内的Hpv疫苗经临床试验后,发现二价疫苗可对16、18等亚型的癌前病变防护率达到100%,而对于持续感染的防护率则可达到98%左右,可达到显著的预防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其次对于治疗性疫苗,目前对于该种疫苗的研究技术并不成熟,但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对病毒和感染细胞进行特异性识别,从而达到清除的目的[6]。对于治疗性疫苗主要包括了核酸类、亚单位类、活载体类和树突状细胞类四种疫苗,但大部分治疗性疫苗未经过充分完整的临床试验,因此还需进一步研究,但可预见,随着对Hpv疫苗研究的逐渐深入,对女性健康的危害度可显著减小。

综上所述,在对Hpv疫苗的研究当中,主要集中于对女性健康的防治,而对于男性来说,虽然目前已经在部分欧美疫苗接种指南中说明男性可接种Hpv疫苗,但是由于国内Hpv疫苗引进较晚,目前并没有适合男性接种的疫苗,因此,男性群体对Hpv病毒的防治工作更加严峻且必要。相对于女性来说,男性Hpv感染的关注度较少,且我国对于男性感染Hpv并未进行较为严谨的数据统计,然而有研究者认为,在我国男性感染率大概要高于女性,可见男性作为Hpv感染的高发群体,应当做好预防工作[5]。在对Hpv病毒预防工作的相关研究当中,发现提高人们对Hpv危害的认知度能够有效降低Hpv病毒的感染率,因此,针对近年来青少年感染HIV病毒的风险性,对青少年Hpv认知度进行调查以及宣传Hpv防护知识刻不容缓。

三、HPV的相关认知度分析

由于目前性行为发生人群有年龄提前的发展趋势,逐渐集中于青少年群体当中,且以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因此在进行Hpv相关认知度分析前,有研究者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对西双版纳州青少年群体的性行为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青少年性行为的发生主要集中于16-17、18岁以上人群。该类青少年人群的性态度更为开发,更易接受且发生性行为,尤其在青少年男性中更喜爱涉猎性相关知识,而青少年女性群体也主动且敢于尝试,因此更易产生性冲动,发生性行为[7]。但在对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青少年人群对于性行为的了解多在于怀孕方面,对Hpv病毒的认知较少,且极少预防意识。学校、家长和社会对于该种性教育的宣教较少,导致青少年全体对该种情况缺少重视。除此之外,有研究者对大学生群体对Hpv的认知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群体中的大学生对于Hpv的认知度较国外的大学生群体较低,且认知情况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性别以及父母、学校的教育情况,乃至周围群体的影响有着密切联系[8]。有80%以上的大学生听说过Hpv病毒,但对该病毒的认知大部分集中于女性群体中,而在男性群体中,大部分男性知道门癌与HPV感染有关,但35%男性群体不知道阴茎癌由高危型HPV感染,另外,男性对HPV可引发女性阴道癌的认知不足[9]。其中70%以上大学生了解性行为是该种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以及有90%以上了解通过定期体检以及接种疫苗的方式可对病毒进行有效预防,但对其他Hpv相关知识的认知度较低[10]。在对青少年了解Hpv相关知识的了解途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群的了解途径主要集中于网络,有78%左右是通过网络信息了解的,而有50%左右的人群是通过朋友进行了解的,可见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等方面Hpv的认知较少,这也影响了不同人群对Hpv病毒防治的重视程度[11]。除此之外,在对青少年Hpv相关认知度的分析中发现,Hpv的关注人群多集中于女性群体,而在Hpv感染率的调查中发现,一旦女性出现感染,其男性伴侣同样具有较高的hpv感染率,且两者的病毒类型高度一致,因此做好Hpv病毒防治极为必要。并且,在Hpv认知度的调查当中发现,极少人群了解男性群体更易携带Hpv病毒,且男性作为主动方,更易导致自身与伴侣致病,是使人群感染Hpv病毒的高风险因素,从而较少男性具有预防Hpv病毒的意识[12]

四、HPV疫苗的接种意愿以及提高hpv病毒防治效果的措施

4.1hpv疫苗接种意愿

除了对青少年Hpv相关认知度的调查,在充分了解情况后,有研究者对青少年群体的Hpv疫苗认知与接种意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在青少年团体中,有接近90%的人群表示愿意加强对Hpv相关知识的了解,而在对Hpv疫苗的认知调查中,青少年女性群体对疫苗的关注度与认知情况明显多于男性群体,且有85%左右人群认为接种疫苗对自身身体健康有益,有80%以上青少年女性群体表示愿意接种疫苗,但同时,在对疫苗相关不良反应的了解当中,有50%以上的青少年女性群体表示自身非常担心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会给身体带来危害,因此有接近50%的人群对Hpv疫苗的态度犹豫不清[13]。有研究者对青少年群体的Hpv认知度与疫苗接种意愿、态度三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对Hpv认知度越高的人群,越认为接种Hpv疫苗有益于身体健康,越能够更加清楚地对Hpv病毒的危险性进行评估,疫苗接种的意愿也就越积极[14]。可见,不管是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教育当中,都应加强宣讲,提升人群对Hpv病毒的认知度,从而提升人群对疫苗接种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由于大多数青少年男性群体对Hpv的相关认知度较低,且认知主要集中于Hpv对女性造成宫颈癌等知识,对于HPV对男性的感染情况认知度较低,因此,在Hpv接种意愿的调查当中,对于即使未来有针对男性的Hpv疫苗,大部分男性依旧表示犹豫不清,缺乏明确的接种意愿。

目前已有众多研究表明,在女性感染Hpv的情况之下,男性Hpv感染者或携带者起着重要作用,且有研究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高危型Hpv病毒,男性生殖器的三重感染、四重感染率要显著高于女性[15]。因此,在对Hpv的相关调查中均表明,青少年女性群体应当重视对Hpv病毒的防治,而青少年男性群体也不能忽视。

4.2提高hpv病毒防治的措施

要提高青少年对Hpv病毒的防治,就必须提高对Hpv病毒的认知度。有研究表明,大部分青少年对于Hpv相关知识的认知大部分都是从网络中获取,因此提出基于网络的互动宣教方式,来提升青少年对Hpv感染疾病的认知度[16]。除此之外,系统性教育的方式也能够从专业性和针对性等方面来促进青少年了解Hpv相关知识,开展健康教育[17]。然而,在Hpv相关知识的宣教当中,学校和社会都需加大措施,让更多的学生群体了解性行为,了解Hpv病毒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性,了解如何采取正确措施预防Hpv病毒。并且,在青少年男性群体当中,也应加强男性感染Hpv病毒的危害性的相关知识宣教。男性群体作为主要传播路径,目前有研究者提出包皮环切的方式来预防男性感染高危型Hpv病毒

[18]。另外,也有研究者对男性接种四价Hpv疫苗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但对于该种方式,未经过明确的临床研究,国内尚无适用于男性的Hpv疫苗[19]。因此,针对青少年对HPV病毒的防治,应当通过加强性教育以及采取适当防护措施来提高对Hpv病毒的防治。

五、结语

    综上所述,Hpv病毒作为对人体生殖器健康产生重大危害性的病毒,应当加强对该病毒的防治。在对Hpv病毒的相关认知度与疫苗接种意愿的调查分析中,可了解到,大部分青少年中女性群体对Hpv病毒的认知度与疫苗接种意愿均较高,而青少年男性群体的认知却较少,且目前没有适用于青少年男性群体的Hpv疫苗。因此,切断高危性行为传播对于青少年群体有利于预防Hpv感染,并且,提高青少年对Hpv病毒危害性的认知也能够促进群体加强病毒防治,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芸,乔佳佳,李芳,等.HPV疫苗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2,43(4):286-289.

[2]曹文振,唐昆. 青少年青春期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 青年研究,2020(6):43-56.

[3]李超,李建霞,罗雪梅,等.HPV疫苗的现状及问题[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5,7.

[4]王建东,赵子怡.HPV疫苗让女性远离宫颈癌[J].医学综述,2020,26(24):4785-4787,4792. 

[5]范树春,赖福堂,袁惠君,等.女性对HPV和HPV疫苗的认知分析[J].大医生,2022,7(7):121-123.

[6]卢翔宇,尚东旭,王霜霜,等. HPV疫苗接种现状及干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与教育,2021,38(4):73-80. 

[7]李艳,卢丹艳,李森立等.西双版纳州1150名中职青少年性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校医,2022,36(08):571-573+583.

[8]缪亚东,丁晓晴.大学生对HPV的认知和接种意愿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13(17):10-13. 

[9]石郑阳,郝金奇,石继海,等.中国大陆人群对人乳头状瘤病毒及HPV疫苗相关知识认知的Meta分析[J]. 肿瘤防治研究,2022,49(5):464-471.

[10]何小桃,覃芳,邓金铃,等.广西两所高校大学生对HPV及其疫苗的认知和疫苗接种意愿调查[J]. 应用预防医学,2022,28(2):153-156. 

[11]赵敏.健康宣传联合教育对女性接种HPV疫苗正确认知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15):193-195.

[12]吴正沐,陈忆,谢冲,等.女性HPV感染患者的男性性伴侣HP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男科学杂志,2019,33(3):73-74,76. 

[13]龙建宇.大学生HPV及HPV疫苗认知情况及HPV疫苗接种意愿调查[J].健康必读,2021(17):277.

[14]郭世红,李孜,周毅.高校女学生对HPV及其疫苗认知及影响因素[J].江苏预防医学,2021,32(5):604-606,611.

[15]周梁,潘峰,陈向锋,等. 男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对生育力和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其预防[J].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19,39(12):1030-1034.

[16]黄玲玲.观察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互动宣教结合团体心理干预对HPV感染阳性妇女疾病认知度和负面情绪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12):1870-1873.

[17]张祥荣,张瑞凤,金龙妹,等.系统性健康教育对高危型HPV妇女宫颈癌预防依从性及疾病认知的影响[J]. 上海医药,2020,41(18):38-40,51.

 [18] 王涛.包皮环切术对男性HPV感染的预防作用研究[J].康颐,2022(2):253-255. 

[19]张诗雨,马爱霞. 男性接种四价HPV疫苗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综述[J]. 中国药物评价,2018,35(3):236-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