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5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任海英

江西省宜春市第六小学 336000

摘要:小学数学学科的开设,在于激发该阶段孩子的智力发展,课堂教学需根据学生年纪,学科内容,创新性做出研究。为学生量身制定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案,并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进一步激发学生自身潜力,为此本命题主要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发展;因材施教;教学策略

引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当今社会缺乏创新型人才。教师在对祖国的花骨朵进行教育时,主要以培养其的创造力为先,从了解学生开始,找到学生的潜力,挖掘潜力再培养创造力,这才是课堂的价值所在,也是课堂改变教学策略的方向。

一、挖掘课本内容,培养学生拥有创新意识

所谓的创新意识,是利用数学问题不断启发学生,让他们对问题进行拓展,从中不断思考,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拥有创新意识,主要是想要激发学生自主能力。想要展现这样的效果,教师需要挖掘课本内容,培养学生逐渐适应持续探索的状态,启发学生不断思考,从而展现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力。

例如,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直观了解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通过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教学,以实际观察,来透彻理解抽象图形,并借助实物展示,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从中启发学生空间与图形的理解,最终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价值。在课堂上会要求学生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安排了几个探究活动,通过画图,看课件展示,与实物对比等活动,来让学生寻找其中的特征。在观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片时,为学生布置了几个问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边有什么特点?根据图片进行分类等,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随后安排小组讨论,还有学生互相谈论的活动,以此提升学生对于图片的理解,尤其是图形分类,通过观察边角的形式,不断启发他们进行拓展与思考,最终具备创新意识。

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拥有合作意识

合作,是课堂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学习的一方面,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合理的学习能力,又要教会学生学会成员合作,共同研究问题与解决方法的思路。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一般多会安排学生进行小组研讨,指导学生逐渐适应这样的状态,学会和自己的小伙伴共同分享自己的经验,在互相分享的过程收获更多的情绪价值,以及对待问题的解决方式选择。

例如,学生学习《条形统计图》,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收集整理统计数据,会从条形统计图里抓住有利信息,对信息进一步理解整合。一开始会向学生介绍条形统计图的基本信息。通过给出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归纳信息,先给出学生时间,让学生进行归纳,让学生读取信息,随后安排小组分享,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找到的信息,过程中肯定会有同学归纳信息出错的情况,因此按照实际的进度,让学生互诉衷肠,理清问题脉络,让学生之间学会合作探究。而教师需要在一旁了解学生的问题,将学生的问题收集,并在总结中给出系统的讲解,先让学生进行探索,后期给出方法指导;通过不断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整合归纳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平时也可以安排这种探究模式,让学生初步完成合作意识的形成。

三、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拥有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立足学生课堂探究规律和需求,有效融合课堂进度,以开发学生思维逻辑的关键环节。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现提出多样设计研究问题,从不同的问题方向做出引导,让学生适应解决问题的模式,通过思考方向的引导,最终完成课堂学习体验。

例如,学生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通过课前导入,先带领学生回顾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要求学生在线具体的推导过程,以此强化学生对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记忆,不强求学生死记硬背,将学习便捷化而非复杂化。最终可以将前边学过的知识,运用到今日课堂的多边形解决问题。课程中需要将多边形通过切割,填补的形式,补充到自己认识的图形,以此借助熟悉的知识展开学习研究,该过程最难的部分就是转化,因此会设计不同的问题,教会学生学会转化图形,通过联想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利用分割,填补的形式,开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教师通过巡视,将学生的成果以白板传输的形式,开始具体的操作,让智慧课堂发挥作用。引导学生解决方法,将问题分散给各位学生,通过自身实践,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渐掌握新方法,最终运用至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不断实践,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所谓实践出真知,在不断实践过程中,了解自己的误区,结合实际操作,经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其他人的启迪,最终学会知识,懂得该如何运用,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操作解决能力,最终学生会具备学科素养。

例如,学生学习《因数和倍数》时,由于前边已经学习过数的乘法和除法,学习该课程需要让学生反推数学公式,是培养学生逆思维的最好体现,为此本命题先带领学生回顾九九乘法,以及除法内容。现以加分制的形式将学生的思路集中起来,完成最基本的内容回顾。以72是8和9的倍数,8和9是72的因数为例子,展开具体的因数倍数概念理解,随后教师找出几组数据开展学生对因数倍数的理解训练,反推导乘法和除法公式,期间也会做出因数倍数表达的易错点分析,了解更多的误区,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加快学习进度,也同时上升难度,让学生找到数字的因数和倍数,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

五、综合评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评价是课程的收尾,也是点睛之笔,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综合评价,在新时代发展下,各位教育者需要将注意力放到学习过程中,这会直接影响后期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效果,因此评价环节可以很好地抓住教学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又要将教师的动态指导作用发挥出,需要有效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与过程,及时抓住问题,并作出积极的反馈,促使学生快速成长,具备扎实的功底,最终形成综合素质。

例如,学生学习《图形的运动二》,本节课程需要学生掌握轴对称,平移等技巧来展现图形的运动,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在阐述图形运动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因此,教师在做出综合评价时,会安排小组演练,智慧黑板集中展示,对于平移,旋转,轴对称,扩大与缩小等形式,教师需要让学生找到规律,通过实际操作完成最基本的内容学习。尤其是轴对称图形运动,很多学生阐述起来比较模糊,在汇报演示的进程中,会先指导学生开展画一画的活动,以绕某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开始阐述,学会语言使用,可以加快课程进度的学习。后边会做出综合评价,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通过实际问题加以训练,综合的角度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灵活反馈并激励学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先从意识出发,激励学生形成探索意识,然后教师安排不同的探究活动,以此带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完成不同程度的知识探索,在不断实践中收获学习经验,积累力量,最终形成独特的学科素养。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需要完善自己教学计划,综合评价学生,快速帮助学生突破自己。

参考文献:

[1]孙发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智力,2023(13):1-4.

[2]王晓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基础教育论坛,2022(31):90-91.

[3]林初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亚太教育,2022(17):181-183.

[4]何要琴.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界,2022(09):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