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干预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5
/ 2

【摘要】目的:围绕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开展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评定其效能与价值。方法:选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住院患者70例,将其分成2组(随机数字表法,每组皆为35例),A组给予传统护理,B组以此为基础,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及知晓率。结果:B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2.86%)较A组(17.14%)低(P<0.05),而知晓率(94.29%)较A组(74.29%)高(P<0.05)。结论: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应用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能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发生,提高患者知晓率。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干预;防控

多重耐药菌实际就是对≥3种抗菌药物同时存在耐药性的一种情况,其出现通常与大量且广泛使用抗菌药物有关[1]。需指出的是,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会增加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而且还会使护理难度大幅增加。因此,怎样强化护理工作的规范性、专业性,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已经成为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难点[2]。重症监护病房(ICU)所收治患者因病情危重,且有着低下的机体抵抗力,多需实施侵袭性操作,故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易发、高发人群[3]。行为转变理论是一种较新型的干预模式,其以行为变化过程及对象需求作为着眼点,基于社会心理学架构,强调人的行为转变实为一个具有渐进性、复杂性与连续性的过程;本文选取本院ICU收治患者,实施此干预,现就其效能剖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1年9月-2022年10月这一期间,把ICU住院患者当作对象,总共选取70例,将其分成A组与B组(随机数字表法),在A组35例中,最小年龄20岁,最大77岁,平均为(56.37±4.12)岁,男19例,其余为女(16例),疾病类型:多器官功能衰竭10例,呼吸衰竭13例,脑卒中12例。B组中,年龄20~76(56.35±4.10)岁,男、女比值为18:17,疾病类型:9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2例呼吸衰竭,14例脑卒中。两组以上数据通过逐项比对,并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病情维稳,可以正常交流与沟通;(2)年龄均>18岁;(3)无精神疾病。排除标准:(1)存在凝血、免疫系统异常;(2)脏器先天畸形;(3)存在视听障碍、恶性肿瘤。

1.2方法

A组实施传统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将多重耐药菌产生原因、所具有的危害性、预防手段等进行讲解,对病房定期消毒等。B组基于A组,开展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1)组建小组。组员为科室主任、护士、护士长等,基于行为转变理论,共同制定防控多重耐药菌的具体措施及检查标准,明确组员的分工职责。(2)制定干预方案。能力、机会与动机是行为转变理论核心内容,故从此方面制定干预措施。(3)措施。①动机。主要是说服、建模。在说服上,可借助实例来对自我管理不良的危害进行说明,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将实施探视制度的目的及多重耐药菌所具有的危害性告知患者及家属;如果患者已被感染,需与医院自身条件相结合,将其安排在单独房间,避免与深静脉导管留置、气管插管者接触,防止交叉感染。在建模上,即为开展同伴教育,让那些有较好自我管理行为者对自己的经验、感受进行分享。②能力。以限制、教育等方式来实施干预;在教育上,主要采取集体授课形式,将多重耐药菌的知识、防治措施等讲解于患者,采取面对面的方式来强化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依据事先设定好的问题,对患者及家属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在限制上,即对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饮食、运动、预防方案,且将其制成书面文件,鼓励患者认真完成。③机会。以强制、环境重建等方式来实施干预;在重建环境上,即定期用含氯消毒剂对与患者、医护人员接触较多的物体体表实施擦拭,强化消毒,且对医院环境实施清洁、消毒,预防感染发生;在强制上,即为专人专用医疗用具,若条件不允许,可对器具进行消毒后再使用;对于患者治疗期间的污物,需置入污物袋中,且及时处理;配置充足的口罩、防护衣及手套等,便于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能及时更换。

1.3观察指标

就两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知晓率进行比较。知晓率采用自制问卷来调查,内容有感染原因、所具有的危害性及预防措施等,总分100分,≥90分即为知晓。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处理数据,计数、计量资料分别行X2、t检验,P<0.05提示差异显著。

2.结果

较之A组,B组有着更低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P<0.05),及更高的知晓率(P<0.05),见表1。

表1对比2组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与知晓率[例(%)]

组别

多重耐药菌检出率

知晓率

A组(35例)

6(17.14)

26(74.29)

B组(35例)

1(2.86)

33(94.29)

X2

3.968

5.285

P

0.046

0.021

3.讨论

针对行为转变理论而言,其实为一个复杂并且具有连续性、渐进性的过程,其能够与人的行动转变相结合,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前意识阶段、意识阶段、准备期、行动期与维持期

[4]。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工作而言,其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护士、患者先从认知上改变,然后再从行为上转变[5]。因此,本文围绕医院防控多重耐药菌的问题,为促进防控水平的提高,将感染风险最大程度降低,特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与传统护理作对比,从中发现,B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明显低于A组,而知晓率高于A组。表明此种干预模式在能够更好的降低ICU住院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丰富患者对此方面的防控认知。

针对行为转变理论而言,其强调人的行为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行为转变理论实为加速其行为认知转变的关节阶段。故本文组建干预小组,将长期渐进干预当作基本方向;在准备阶段,对患者资料进行收集,找出院感防控中的薄弱环节,制定完善且优质的防控措施,且在执行落实中不断给予改进与优化。在行动阶段,争取环境与社会支持,广泛推广干预制度;在维持阶段,则构建支持性环境与督查小组,对护士的护理行为进行督促,并增强患者及家属的防控意识与能力,丰富相关知识,这些均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的降低及患者知晓率的提高,提供了可靠支撑。

综上,将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不仅能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发生,而且还有助于患者知晓率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佩,刘琳琳,崔雪.强化感染护理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7):169-170.

[2]邓春蕾,彭娜,马廉亭,等.标准化护理在神经外科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0,25(5):321-323.

[3]刘烨,王晓燕,李淑婷.系统性护理干预模式在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1,14(3):208-212.

[4]李苗苗,李静静,王辰辰.强化感染护理联合无缝隙护理模式对呼吸重症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5):667-668.

[5]陈根秀,陈观凤,邓伍秀,等.强化感染护理对降低呼吸重症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3):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