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审题习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5
/ 2

培养审题习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王华华

石家庄市富强小学 050000

摘要:数学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难度也较大,在看到抽象的阿拉伯数字以及数学运算符号时,很多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而审题作为解决问题中重要的一个步骤,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思路的走向,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审题的必要性也就逐渐地显现出来。因此,小学教师要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关键词:审题习惯;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引言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已然成为现阶段教育的主流教育。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和实施,要深入研究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并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实际学习能力以及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改善学生的审题障碍。

1审题线段化,利用一题多审拓展思维深度

由于小学数学题目的设问题目通常为抽象的数量关系,比较隐蔽,因此学生很难直接理解,要在运用图形符号的基础上使用线段画图的方式理解题目。通常情况下,一个数学问题若是能运用线段完成图解,后续的解决便会非常简单。线段图是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的一种形式,这也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征,能够增强学生的审题质量。在具体工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线段表示物体的长度,从而展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而后续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多条线段展示分数以及百分数。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线段的长度必须精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了解题目的内在含义,并利用训练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审题思维。同时,在运用线段标注的方式时,学生也会锻炼一题多审的能力,对小学阶段的应用题来讲,往往涵盖方程、分数等多种内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思维角度理解并挖掘题目中的有效信息,从而掌握审题的技巧与方式,而线段标注的方式则能帮助学生强化一题多审的能力,使学生在重复审题的过程中拓展思维形式,更加全面地掌握题目中的信息内容,为后续的题目解答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思维深度进一步深化。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使其重视审题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数学这门学科相对比较抽象,而且综合性比较强,并不是死记硬背就能得到很大提升的,需要去灵活地掌握其中的技巧。数学与我们的生活也息息相关,比如:我们在购物的时候也会用到加、减、乘、除一些运算,这是最基础的数学内容,所以我们也要加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勇于质疑题目的合理性,只有不断的质疑才能推动进步。因此,数学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为中心,进而提高其审题的能力,特别是在解应用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质疑,才能让其真正的进行思考,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让其认识到了审题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质疑要重视,同时应该耐心地为其解答质疑的内容,让学生充分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3言传身教,提升学生对审题的重视程度

在现阶段的小学生身上,存在的大部分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是源自于教师。平日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前,首先需要要求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增强对自身教学行为的重视,在表达自身的观点时,需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确保方式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解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认真审题,仔细观察题目的要点,仔细思考题目的含义,同时提升学生对审题的重视程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此外,数学教师还需要再三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告知学生如果不认真审题,则会导致哪些不良的后果,同时列举实际的事例,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审题的重视程度,让其自主地培养自身的良好审题习惯。

4引导学生从易到难积累审题经验

在小学阶段,学生审题思维的培养及审题习惯的培养,都需要宝贵的审题经验作为支撑,同样离不开长期的做题训练。首先,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要基于对题目难度的选择,循序渐进地去选择解题思路。从个人角度出发,在自身解题的能力范围内,选择适合的题目进行练习。教师在为学生挑选训练题目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进行,在不打击其学习积极性的情况下,选择适合的数学题目开展训练,从而有效强化学生的审题思维能力。在学生通过有效的训练,积累了宝贵的审题经验后,则能够应用自身掌握的解题方式,为之后的数学知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正确的问题解答,能够积累宝贵的经验,并规避错误的解题方式,从而提升审题能力,获得良好的解题技巧及解题思路。此外,在学生的日常解题训练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做错的题目及时整理记录到错题本上,并定期对错题本上的内容进行审核复习,强化自身的记忆,加深理解,避免在接触到同类型的题目后,因审题不清导致做错的情况。最后,审题经验积累是针对学生们个人来说的。学生只有积累了良好的审题经验,才能根据自身的做题经验来总结适合自己的解题方式,从而挑选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有效提高解题能力。

5突破固定思维,提升审题能力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身的思维过于简单,活泼好动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进而就出现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没有读完题就开始做题,充分体现出了答题与思考的固定模式,认为凭着自身的印象就可以解决遇到的问题,大大增加了错误的概率。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阅读,进而突破固定思维,利用习题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阅读习题过程中,找到解题思路,防止粗略读题,杜绝被熟悉的条件误导,结合自身的思维定位好条件,这部分条件应该以题目为依据,避免学生困于固定思维模式中。在进行时间、速度问题解决上,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甲地与乙地距离为551米。目前小刚在甲地,小岩在乙地,让小刚前进速度为每秒4米,小岩前进速度为每秒2米。让小岩先走10秒,之后小刚与小岩相向而行,求两个人需要多长时间可以遇见?针对这个练习题,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就解,还可以直接进行计算。然而,有的学生经常忽略小岩先走10秒,因此,就可以看出这个练习题有两种答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还要利用作图法,结合练习题条件,做出对应的图解,促使相关的问题都可以一目了然。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审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审题障碍,分析其具体的原因,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自身出发,言传身教,让学生以自身为榜样,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其次,教导学生正确的审题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的习题锻炼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从而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二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有效策略[A].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二)[C].2021:5.

[2]林楠.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习惯及能力培养的研究[A].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四)[C].2021:4.

[3]杨舒童.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A].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C].2019:12.

[4]车亚平.小学数学学生有效审题能力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3):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