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5
/ 2

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分析

钱文龙

官渡区人民医院外一科

【摘要】目的:对慢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临床分析。方法:从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的慢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选出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首次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在临床上粘连性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患者的肠管、腹腔、腔体内脏出血粘连,导致肠内物质无法正常通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逐渐应用腹腔镜进行微创手术,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术后恢复较快,有着积极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的10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0-68岁,平均(54.37±4.47)岁;发病送医时间均在12小时内,平均(6.53±1.15)时。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3-70岁,发病送医时间均在11小时内,平均(6.23±1.12)时。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在立位或侧卧位状态进行肠内X线检查时,存在较多胀气肠袢和气液平面的患者;存在腹部手术治疗史且术中确定为粘连引起的肠梗阻患者;经药物治疗,症状不能缓解甚至加重的患者。

排除标准:有出血倾向或有凝血异常的患者;在术前发现存在腹内粘连严重的患者;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让患者处于平卧位,待患者全身麻醉后,对切口点进行标记;如果患者曾经接受过腹部治疗手术,则切口点位于原切口点边缘5cm处,确认病变部位进行粘连组织地撤离,同时对已破损的肠管实施修补处理,进行腔体清洗,留置物引流,最后关腹,完成手术。

1.2.2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嘱患者于仰卧位,进行全身麻醉,穿刺点为脐部下方1cm,向腹腔注入CO2,使气腹控制在12-14mmHg。用腹腔镜观察梗阻部位的粘连程度,进行操作穿刺孔和辅助操作穿刺孔,此时需要注意两孔之间的距离要保持适当,以免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手术过程中,如果患者肠壁或肠管浆基层受损,则需进行修补;如果患者腹腔粘连范围较为广泛且活肠管血运能力较差,甚至部分组织坏死的情况,则需对小肠肠段切除治疗。待粘连组织清理干净后,观察腹腔是否出现渗血,待止血完毕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腹腔的清洗,并在手术位置放置生物蛋白胶使其覆盖在大网膜上;如果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过多,则需进行留置引流管,手术结束后尽量减少引流管的滞留时间。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临床效果的评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显效指患者在治疗后,肠梗阻症状完全消失,没有出现明显的阳性体征,没有发生肠漏、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有效指的是患者肠梗阻症状基本消除,阳性体征较术前有着明显改善,还有轻微的肠漏、感染现象;无效指的是患者肠梗阻症状没有消失,阳性体征仍未改善,患者仍有明显的肠漏、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分析使用的是SPSS24.0统计学软件,以“”代表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以率“%”代表计数资料,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50

7(14.00)

26(52.00)

7(14.00)

43(86.00%)

观察组

50

28(56.00)

21(42.00)

1(2.00)

49(98.00%)

3.96

P值

<0.05

2.2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手术情况比较(x±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

首次排气时间

对照组

50

144.25±14.37

83.26±5.18

39.02±6.91

观察组

50

67.29±12.91

74.19±5.45

23.79±5.51

t值

24.85

10.97

13.59

P值

<0.05

<0.05

<0.05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的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肠漏

感染

出血

总发生率

对照组

50

3(6.00)

3(6.00)

2(4.00)

9(18.00%)

观察组

50

0(0.00)

1(2.00)

1(2.00)

2(4.00%)

4.16

P值

<0.05

3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发生后,体内的大量气体会聚集在肠腔内而不能排出体外,引发患者肠膨胀,使肠腔内压增高,肠壁变薄,严重影响着肠壁血液循环;另外,肠腔膨胀时,腹压增高,横膈上移,腹式呼吸变弱,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传统开腹手术,也能够缓解患者的肠梗阻症状,但具有创伤面积大、术后复发风险高等特点。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在胃肠外科越来越被重视和应用。

本次研究表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效果更显著,更有助于术后恢复。主要原因是由于腹腔镜手术时,建立的气腹可以为手术操作者创造更大的操作空间便于手术观察和操作,腹腔镜的镜头也可以放大局部组织,扩大手术视野,帮助医生更好的观察粘连组织,精准地找到肠管粘连病灶位置,有效降低手术中对周围组织造成较大的损伤,维持周围肠管旁系组织的完整性。在腹腔镜下,游离组织进行锐性分离,通过局部放大操作提高病理解剖的精细度,最大程度地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另外,腹腔镜术中的行观察孔与操作孔是分开的,且孔间距合适,可以杜绝肠壁肠管的受损,通过腹腔镜手术便于促进侧肠管和腹腔生理功能的恢复,进而有效提升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86%,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手术有着显著的疗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切入口与原切口有一定的距离,易于分离原切口的粘连,找到引起梗阻的病变组织,进行粘连腹膜的松解,快速建立腹膜抗凝机制,使腹腔微循环达到稳定状态,使其达到正常的血样物质的运转活动,有效降低肠梗阻的继发性风险,达到微创手术治疗的目的。除此之外,腹腔镜手术,可以有效降低术侧肠管的暴露面积及时间,使肠管浆膜层保持一定的湿润度,有效维持肠内菌群的平衡,减少异物污染等不良因素的产生,降低继发感染、术后出血症状的概率。

综上所述,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应充分确认患者的粘连程度,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手术方法,确认手术方案和流程,提升手术效果。与开腹手术相比,给肠梗阻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有着更显著的临床效果,具有创伤面积小、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安可湘,刘国栋,荆凯,等.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反复发作性肠梗阻的可行性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22,25(11):65-67.

[2]张大明,李建军.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技巧[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01).

[3]张平.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20(21).

[3]蒯加高,徐庆春,王晨.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19(3):3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