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社会参与度评定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6
/ 2

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社会参与度评定的研究进展

李微微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  北京市100000

摘要:脑卒中是一种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病人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急性脑卒中病人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受限等问题,多数幸存者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与治疗后仍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障,其中最突出的后遗症为参与功能障碍。目前社会参与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从问题视角出发关注病人身体功能改变对社会参与活动的影响,较少从个体角度探究参与满足感、重要性、控制与选择等参与自主性感知,也缺乏参与感受对病人潜能挖掘、幸福感提升等方面影响的关注和干预。因此,本研究关注于病人参与的内在感知,探讨病人参与的内在主观感受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后期康复干预研究提供新视角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脑卒中后遗症社会参与度研究进展

引言

脑卒中后遗症期是指由于病程较长,患者的病情经过系统的治疗后症状已基本稳定的时期。有的患者在发病后6~12个月进入后遗症期,大多数在发病后1~2年进入此期。这些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其他相关因素,给患者参与社会生活造成极大阻碍。卒中康复的目的不应仅停留于改善身体功能,还要帮助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社会功能,使其最大程度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即提高社会参与水平。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社会参与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完善我国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社会参与度评定提供理论支持。

1中风的常规病机认识

有关中风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指出,营卫失和,真气卫外不固,外邪侵入,易发生偏枯,这是从外部风邪侵袭人体的角度认识此病,即“外风论”。《素问·调经论》认为“大厥”是由于“血与气”并行于上导致,属于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即“内风论”。虽然《黄帝内经》内风、外风兼述,但此时期“外风”在中风病因中仍占主导地位。“中风”病名首先出现在《伤寒杂病论》中,并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专篇论述。张仲景在前人基础上,从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证治方药等方面进一步阐释该病。如在描述临床症状时,不仅有“当半身不遂”的常证,还分别描述邪气“在络”“在经”“于腑”“于脏”的各自表现,张仲景有关中风病全面系统的认识对后世诊治该病具有深远影响。倡导“相火论”的金元医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风》中将中风的病机总结为“湿痰生热”,并提出“治痰为先”的治疗原则。近代张锡纯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医家,他认为中风有内风和外风之分,内中风分为脑充血与脑贫血两类,分别自拟镇肝熄风汤、升陷汤等辨证施治。各家观点不同,使得中风病因的研究逐步深化。

2脑卒中病人社会参与感受影响因素

社会参与活动是反映参与量的指标,社会参与感受为量化的参与在个体中的内在反映。已有研究表明,社会参与有利于提升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通过社会参与可转移病人对“病人”角色的注意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与亲友、社会互动可进行不同种类的资源交换;工作参与可显著提高病人自尊,稳定病人情绪,对保持积极的态度、提升生活满意度有着重要作用。脑卒中病人社会参与活动增加,需要通过多方面努力,不仅要从个体自身出发,如心理重塑、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习得生活技能、使用辅助器械等,还需要进行生活和社会环境改造,提升社会支持等。多项研究发现,神经功能是社会参与功能的重要预测因子,神经功能缺损可以直接反映脑卒中病人言语功能、肢体运动、面瘫等身体状况损害程度。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直接导致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缺失,社会参与能力下降,社会参与活动量减少。言语功能障碍影响正常的社会沟通与交流,同时形象改变也会导致病人社会参与退缩,直接导致社会参与活动量减少,社会参与感受不良。失能是脑卒中病人常见的后遗症之一,脑卒中病人功能改善是目前康复护理的主要任务之一。需要强调的是,康复过程在关注身体功能重建之余,也不能忽视心理状况在功能重建中的作用。部分病人也会在社会参与过程中遭遇歧视或区别对待从而获得不良感受。间歇清洁导尿、间歇经口‐食管管饲法等康复技术日臻成熟,可以部分解决上述长期留置管道的问题。但间歇清洁导尿、间歇经口‐食管管饲法需要经过专业人员的评估和指导,需要一定的社会支持才能实现。

3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社会参与度评定

3.1社会参与活动或多或少均可促进老年人认知水平的提升

种花养植物等娱乐活动的正向作用最大。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适度参与娱乐活动可以减小由于身体机能老化和交际能力下降带来的压力。另外,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分工模式,女性长时间参与繁琐的家庭事务,娱乐时间和方式有限,因此当受到“娱乐活动”的刺激时,会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故参加娱乐活动对女性老年人具有相对更为积极的正向影响。家务劳动可以有效提升老年人认知水平,而且对男性老年人的正向作用较大。当前我国以居家养老为主,家庭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积极参与家庭活动如做家务、参与孙辈教育等都是保持与社会和家庭联系的途径。加上我国家庭关系中的“孝子”(孝敬子女)多于“尊老”的现象,承担一定的家务照料责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老年人的自我满足感,在家庭内部还可以体现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觉到“被需要、有用”。同时,一般条件下的家庭分工中男性参与家务劳动的频率较低、强度较小,因此适时适度地参与家务劳动可以帮助男性融入家庭生活,从而对其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更明显。

3.2整体参与度评定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收集分析得出,国内目前使用的量表主要是脑卒中影响量表(SIS)、ICF测量工具、生活习惯评估量表(LIFE-H)、匹兹堡康复参与量表(PPRS)。这些测量工具多数是国外量表的修订与汉化。通过翻译、回译,得到了SIS3.0中文版的信效度和反应度较好的结果。此外,SIS关于参与领域的评定已经被证明是中风后感知参与的一个基本指标。另有研究将汉化的PRPS与Barthel(BI)指数得分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PRPS与BI具有高度相关性,康复参与程度高的患者能够获得更高的日常生活能力,预测效度良好。在FAI、ICF参与和活动筛查子量表(IMPACT-SP)、参与量表和US-ER-P比较研究中发现,总体上和在不同的诊断组中,USER-P量表表现出最好的反应能力。

结束语

脑卒中康复的最终目标不应当终止于患者病程进展稳定时,而应当延续至患者后遗症期。在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提高患者社会参与度,使其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为了更好地制定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参与度康复计划,应当进一步明确参与的概念,制定符合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专门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参与度评定量表,促进卒中患者的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俞月婷,胡平浪,张一旭.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社交障碍的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与康复,2020,19(12):5-9.

[2]王丽菊,陈立早,瞿丹丹,欧艺,宋平,杨卓霖,陈思思.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21):44-46.

[3]官宁宁,胡芳英.中医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研究进展[J].宜春学院学报,2020,42(06):84-88.

[4]马晓依.中医干预缺血性卒中后遗症的临床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0):67.

[5]黄燕.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28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