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型医共体带动基层医院“护联体”能力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6
/ 3

紧密型医共体带动基层医院“护联体”能力提升

熊德伟 ,陈蓉让 ,郝崇碧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300

摘要:在现代化的基层医院的工作中,不仅仅需要护士技术精湛、医德高尚,更需要基层医院各部门之间能够互相配合、优化资源,最大化的发挥出基层医院的优势,这一切都需要以基层医院专科不断提升的护理能力作为基础。如何利用新医改的机遇,借助紧密型医共体的带动,优化基层医院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帮助基层医院达到更高质量的服务水平。本文将就现阶段基层医院提高护理能力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护理能力技术促进基层医院专科护理能力的改善,以及在紧密型医共体中护理具体优化方向等进行讨论研究。

关键词:提高护理能力;基层医院;紧密型医共体

引言:基层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多方面的协同,想要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就要使基层医院留住更多的人才。在当下新医改的背景之下,通过不断的完善紧密型医共体体系,可以充分了解和发挥人才的作用,紧密型医共体是医改的要求,上级医院带动基层医院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因此在紧密型医共体的带到下,从管理要求上,医院发展上,人员的招聘选择上,从进修培训上等各方面培养专科护士,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

一、基层医院提高护理能力的意义

护患有效沟通在医院中的每一个部门都发挥着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第一,护患有效的沟通能够舒缓病人的紧张心理,减少病人对疾病的畏惧心理,帮助病人建立与疾病抗争的自信,并主动配合医生的工作。除此之外,护患间的良好沟通还可以促进护患双方的沟通,缓解存在已久的护患冲突,这对营造医疗机构内部的和谐氛围,提高病人对就医的满意度,保障医院的总体护理质量是有益的。身为一位护士,她每天要面对的病人都是各种年龄、性别和文化水平的。因此,她要和病人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要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采用个性化的交流方法。着重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要对病人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爱,努力在门诊科室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就医气氛,努力为护士与病人的交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护士与病人的相互了解与信任,确保病人可以积极地配合医生的诊治,使病人尽快地恢复健康。

人性化护理是近几年来在护理工作中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护理观念和工作方式,充分而高效的护患交流,恰恰符合了这种趋势。护士在与病人交流时,应将病人的要求考虑在内,将病人的要求摆在第一位,以病人为中心,实行人性化的护理。与此同时,要充分意识到情绪在护患沟通中的重要影响,针对不同的病人群体,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在与病人的沟通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出现毫无意义的的聊天,要掌握好交流的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护士应该采用多种形式的沟通,以病人的病情和症状为中心,从交谈中提炼出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的信息,为临床提供依据。

二、基层医院实施提高护理能力现状分析

1.1护理人员缺乏

由于护理专业在基层医院中的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社会对护理专业的认可和支持不够,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态度相对较差,待遇较低,许多护理研究生转业,造成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相对短缺。由于护理人员短缺,除了保证基本治疗和护理操作外,没有更多的时间按照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全身护理。

1.2专业素质较差

大多数护士受教育程度不高,对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好,实践能力不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强,缺乏责任心和服务意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已不仅仅是治病。除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应以促进和维护人民健康为主要目标。护理人员还必须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基层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但现有的护理人员缺乏责任感、责任心、积极服务意识和工作热情,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能不合格,求知欲差,应急能力差,高级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没有表率作用,责任心不强不能有效地履行护理职责,影响护理质量。

1.3待遇较低

通过对该地区基层卫生单位的调查,发现医疗行业的工资普遍不高,而护理人员的工资却低于临床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责任感不低于临床护理人员,缺少积极的创新意识,没有很强的责任感,对护士的工作不满意,病人对护士的服务也不满意。

1.4进修机会少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院对护士的需求越来越大,护士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基层医疗机构对护士专业建设不够重视,缺乏对护士专业的整体培训,造成了专业知识体系的落后。

1.5社会认同度较低

大部分病人和社会成员都觉得护士的工作很轻松,没有责任心,缺乏对护士的尊敬。在基层医院里,缺乏对护士的管理、对护士的学习和训练,导致了他们的知识结构陈旧,对护士的未来充满了悲观。护士的学历和学习的机会都很少,他们的整体素质也很差。

三、如何借助紧密型医共体的载体提高基层医院专科护理能力

   2.1 提高护理工作品质的“护联体”管理模式

在医疗机构中,护理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其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医疗机构整体的经营质量。在实行“护联体”前,应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找出医院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构建一套适合医院现状的严密的护士管理体系。在这个框架之下,我院护理部和护理专家一起,共同制订了一个指导方案,对混乱不堪的病房工作展开了一系列的整理工作。与此同时,也对护士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做出了完善,并建立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制度、护理会诊制度)和流程(转运流程、陪检流程、各种专科操作流程)。与此同时,驻点的护士骨干把培训方案落实在具体的临床项目上,利用多种管理手段,使医院的护士在知识、业务和技能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研究发现,在"护联体"管理模式实施后,医院病区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急救药品管理、危重患者护理管理、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等方面,与成立之前相比,P<0.05,表明“护联体”管理模式向医院内延伸,使医院内的护理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护联体”管理模式在医院内是可行的。

2.2“护联体”的管理方式对护士工作的促进作用

护士的素质是保证临床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而训练则是提升护士素质的关键。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医联体内医院护士的临床素质与现实需求有一定的脱节。结论: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护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标准化训练,较少的接触到疑难杂症,缺乏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经验与技能。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医联体内开展了一系列的护理轮转训练,并让基层医护人员参加三甲医院的护理排班,以了解每一班的工作内容,适应高强度的工作,熟练掌握各种重症患者的护理,并将三甲医院优秀的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以保证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持续的提升。研究发现,在“护联体”的建设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实际能力、病情观察手段、咨询方式、紧急事件处理方式、护理流程、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得分都明显高于建设之前(P<0.05),表明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除此之外,在医联体病房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和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士所占的比重也比成立之前更高(均 P<0.05),这表明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得到了加强,她们愿意在这个专业中积极参与、学习、寻求自我发展。

2.3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护联体”经营模式

通过对“护联体”运行模式的分析,发现医院住院病人的进出人数、床位使用率、住院费用等指标的分析,都比成立之前有所增加。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护联体”的推行提高了护士的管理水平和临床工作能力,扩大了医联体的病种治疗范围,并具备了足以应对危急重症的能力。因而,病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程度逐步提高。这样的局面使得三甲医院看病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从而使三级医疗机构真正地达到了“分级”的目的。

四、基层医院紧密型医共体模式进行评价

4.1以“请驻”、“播种”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人才的培训

(1)“请驻”两种方式的帮助。“请进来”:由专家组制作的18个护理技能的视频,赠送给各大医院,并针对各大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教学,用图片和文字进行教学。“驻点帮”:由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在医院内开展一次大讲座,内容涵盖了基本的护士专业技术等方面;在对现有的护理技术进行标准化的基础上,每月对1-2种新的护理技术进行示教;利用临床实际案例,通过情境模拟的方法,让护理人员能够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并将之前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根据病例中病人的情况,采用适合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新技术或现有技术进行示范,扩大其应用范围。

(2)辅助性的“播种”。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需要,协助其选择优秀的护理骨干,到县人民医院的相应科室进行免费学习;区人民院的护理专家不定期地到帮扶的医院去给他们做一些理论上的指导,同时利用微信的平台,不定时地将一些典型的护理案例和技术推荐给被帮扶的医院,让他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学习,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来提升学员的自学能力。

4.2 引进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构建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基层医院对这次的援助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由一位专家担任了护理部的副部长,对整个护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指导。在此阶段,重点是建立和完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医院层次上建立专科护士队,明确专科护士队的工作责任。其主要任务是对全院护理质量管理,新业务新技术的考核和推广,以及对全院优势病种的优选。各部门亦设立以医院特色护理团队为核心的护理质量控制团队,对本部门的护理能力进行培训、督导和评估。在每一层都要对护理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建立起“护理部-特色护理小组-护士长”三级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在每个流程中都要实现一个毫无间隙的品质控制,实行以“计划-实施-反思-规划-实施-评价”六位一体的品质实践方法。以被帮扶医院的情况为依据,制订了护理服务评估方案和规范,在医院中加以实施,同时对实施后存在的情况加以反映与监控,最后再制定出新的质控计划及标准,并组织实施及评估,最终构成一个闭环式的护理质控体系。

4.3 “手把手”辅导+“传帮带”,共同推进专业建设

“手把手”的指导,每个科室都有驻扎的专家轮流到各个科室并和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组成一个小组,在微平台上邀请专家小组的成员进行会诊和讨论,提高护士长的专业水平。和疑难病例的探讨过程。采用“现场”式的授课方式,选择护士所熟悉的病例、患者,对其进行床边治疗。对同一病人进行不定期的随访,追踪其治疗结果并进行评估,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制订相应的治疗计划。

4.4“师带徒”为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连片门诊,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

师承结合,建立护理门诊;通过“师徒关系”的形式,加强对护生的培训,并在所援的基层医疗机构中建立有特色的护生服务,使护生服务达到“零突破”。而驻点医生在开诊的同时,也会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护士骨干开展了培训,在门诊治疗的过程中,也会以具体例子来开展一对一的辅导,这样可以使护士骨干更快更好的学会了一些特殊护理操作技能,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基本医护观念。培养本土人才,为基层人民带来利益。在六个月的帮扶之后,基层医院成立了特色护理小组,它对全院护理质量的控制和管理进行了全面的负责。在各个科室中都有护理小教员,他们对科室护士的护理服务能力的培养和督导进行了全面的、有效的、科学的发展。驻点专家已经在基层医院收了8个徒弟,并已经把他们都培养成为了院级的护理骨干,在我院和基层医院的共同努力下,特色护理门诊也已经开始正式运行,给基层人民带来了幸福。在2021年,全院实施的护理技术数量比2020年增长了43.1%。在护理科研中,护士们以个案护理为出发点,积极撰写论文、申报发明专利和科研课题等,使其社会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护理门诊还收到了多份当地居民的感谢信和锦旗。

结语

总之,紧密结合的“护联体”管理模式,可以使三个层次的护理管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提升了护理管理的质量、护士的临床能力、他们的职业认同,也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促进了医联体的建立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蔺慧. 重庆市某县域医疗卫生机构西医护理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湖南西医药大学,2022.DOI:10.

[2]苏学,顾春媛,章倩影.托管模式下区级医院护理管理能力提升的体会[J].西医药管理杂志,2021,29(03):225-226.DOI:10.

[3]杨海红,陈秋香,戴莉,昌子艳,杨玉霞,彭梅琼,陈秀梅,倪虹,刘瑛.医联体模式下上级医院对基层医院专科护理发展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05):124-126.

[4]李曼,吴婉英,黄静,黎昕,刘丽华,杨方英.肿瘤专科医院专科护理团队建设模式的构建及实践初探[J].中国乡村医药,2019,26(21):73-75.

[5]. 关于举办“骨科专科护理实践与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班”的通知[C]//.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7:609-611.

[6]季宁东.企业实践: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以护理专业医院临床实践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3(12):70-72.DOI: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