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的针灸治疗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6
/ 3

慢性疼痛的针灸治疗进展

刘宁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慢性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潜在组织损伤或与这类损伤描述相关不愉快的感觉与情感的体验,一般持续超过三个月,全球患病率高达38%,给人们造成很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随着中西医稳步发展,针灸作为慢性疼痛的辅助疗法,因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治疗优势日益凸显。选取目前临床上用到的多种针灸治疗方法进行整理,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疼痛;针灸;研究进展

慢性疼痛是指在没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持续超过3个月的疼痛[1],于2018年首次作为独立的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1)[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疼痛患病率高达20%[3],因病情复杂,难以治愈,成为过早死亡和认知能力下降的危险因素之一[4]。目前现代医学主要通过口服药物、物理疗法等手段[5]缓解症状,但同时会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6]、疗效持续时间短暂等不足。临床发现[7]祖国医学中针灸对慢性疼痛的疗效具有持续性与稳定性,对于慢性疼痛患者来说,进行针灸治疗是一个合理的选择。现总结近5年运用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文献,结果如下。

  1. 针刺疗法

1.1 内热针疗法

内热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4年开始推广使用,是在常规针法松解效用之上加以现代恒温技术的项目,基于热传导效应和肌肉松弛效应,以达到改善血液循化、提升免疫功能、等疗效[8]。周萍等[9]采用内热针明显减轻了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疼痛程度,改善颈椎功能,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表现出的持续性、有效性均优于热磁治疗。邓婷婷等[10]经多方面比较发现内热针疗法与针刀疗法短期缓解慢性疼痛及改善下腰部血液循环功能疗效相当,而内热针疗法长期疗效更优。内热针法以特有的“热针通道”和恒温控制,增强其修复损伤和组织再生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即刻效应和远期疗效,既能治疗疼痛,又能防止疾病复发。

1.2 微针刀疗法

微针刀是传统医学知识结合杠杆、弓弦等理论,采用小直径针刀对人体表浅部位进行闭合性松解、扫散、切割、剥离的一种治疗手段[11]。石长贵等[12]将选取的骨骼肌肉系统慢性疼痛患者分成微针刀组和药物组,治疗后2周,针刀组总有效率高达84.6%,药物组仅为57.8%;治疗后3个月微针刀组有效率仍有73.1%,药物组仅有4.4%,证实了微针刀能够持久稳定地改善骨骼肌肉系统慢性疼痛。微针刀因操作简便、起效迅速获得医患认可,其发挥针刺及切割的双重功能,解除肌肉血管痉挛卡压,恢复机体自身平衡,保证疾病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1.3 隔药温针灸疗法

隔药温针灸即融隔药灸与温针灸为一体,不仅能将艾灸的温度和热度通过针体持续刺激于局部腧穴,还能发挥药饼自身对体表的作用[13]。陈利芳等[14]观察隔药温针灸治疗70名女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试验组予隔药温针灸治疗,针刺组予常规针刺治疗,结果表明两组VAS评分及盆腔痛客观体征(McCormack)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针刺组,两组均取得良好疗效,且试验组有效率高达100%,明显高于针刺组的 82.4%,进一步说明了隔药温针灸对慢性盆腔疼痛的缓解有明显优势。

  1. 针刺联合疗法

2.1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

推拿是医者用推、拿等不同手法和力道作用于患者体表、腧穴等部位,通过干预疼痛信号上传、中枢对疼痛信号处理及反馈、疼痛信号抑制等发挥治疗作用的方法[15]。龙抗胜等[16]将激痛点针刺与脏腑推拿联合,治疗后患者McGill 疼痛评估量表评分及HAMA评分显著低于单纯激痛点针刺组,且可明显提高血清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改善慢性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症状。

2.2 针刺联合训练治疗

核心稳定性训练借助增长机体在非稳定条件下的平衡能力,唤醒深部小肌,群强化控制力和协调性,进而改善运动功能,尽量避免运动损伤[17]。李绍康等[18]纳入75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试验组在核心稳定性训练基础上予以毫火针针刺治疗,有效增加腰部肌肉耐力,缓解症状的同时改善腰椎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2.3 针刺联合耳穴治疗

揿针即皮下针,微小锐利痛感较弱,浅刺以行卫气通孙络,久留针而养卫阳,加强了穴位、神经、肌肉、脏腑多方面的综合效应,以达气血调和、阴阳平衡[19]。已有临床研究[20]证实,以耳部皮质下、神门、肝、三焦、交感作为主穴应用耳穴压豆法对疼痛程度的缓解有一定疗效。张晓娟等[21]比较揿针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慢性骨盆疼痛患者治疗前后的指标发现治疗组NIH-CPSI 评分、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揿针联合耳穴压豆在对疼痛的忍受程度、自我感觉方面作用明显,总有效率高达92%,有效改善慢性骨盆疼痛。

小结

“不死癌症”慢性疼痛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可不同程度诱发抑郁、愤怒和焦虑等负面情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现代针灸对疼痛机制的研究表明,针灸的镇痛作用通过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各种内源性阿片类物质来激活外周和中枢疼痛控制系统

[22]。近些年来,针灸因其简、效、廉、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患者的接受度也随之增长。本文总结了慢性疼痛自成为独立病种以来,运用针灸治疗的相关近况《素问·至真要大论》“劳者温之”,“寒者热之”,内热针以针身之温热,散风寒化寒湿;微针刀以古九针理论和技术为基础,一针中的,形气神三气同调;《针灸大成》述“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隔药温针灸通过经络传导,促进血液营运周身、濡养机体等。不难看出治疗方法趋于多样化,且针灸疗法相比其他疗法治疗效果更持久,能更大程度地降低致残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治疗方式多样,但慢性疼痛目前没有一套完备具体的针灸相关治疗方案作为科学指导,接下来还需进一步探究总结。   

参考文献:

[1]Mills SEE, Nicolson KP, Smith BH. Chronic pain: a review of its epidemiology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population-based studies[J].Br J Anaesth. 2019;123(2):e273-e283.

[2]曹伯旭,林夏清,吴莹,等.慢性疼痛分类目录和定义[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1,27(01):2-8.

[3]Jiang Y, Xu T, Mao F, et al. The prevalence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pain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findings from the China Pain Health Index (2020)[J].Popul Health Metr. 2022;20(1):20. 

[4]Domenichiello AF, Ramsden CE. The silent epidemic of chronic pain in older adults[J].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 2019;93:284-290.

[5]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 (SIGN). Management of chronic pain. A national clinical guideline[J]. 2019.

[6]王慧颖,胡适,王保国.氨酚曲马多和氨酚双氢可待因治疗慢性疼痛的疗效和副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07):834-837.

[7]Vickers AJ, Vertosick EA, Lewith G, et al. Acupuncture for Chronic Pain: Update of an Inp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J].J Pain. 2018;19(5):455-474.

[8]戴宇祥,刘锦涛,俞鹏飞等.内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20,36(07):89-93.

[9]周萍,黄丽萍,王刚等.内热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疗效观察[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0,41(08):789-792.

[10]邓婷婷,殷颖,王丹丹等.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红外热成像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1,37(12):34-38.

[11]王凡,尹旭辉.针刺与针刀疗法在疼痛性疾病治疗中的选择与配合[J].中国针灸,2019,39(02):189-191.

[12]石长贵,张文俊,岳小强.微针刀治疗舰艇官兵骨骼肌肉系统慢性疼痛的疗效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22,43(05):457-460.

[13]杨瑜,潘路平,岳艳等.临床实用艾灸疗法操作及应用比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2):6395-6397.

[14]陈利芳,李茹,金晓飞等.隔药温针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21,40(04):464-469.

[15]张昊,房敏,蒋诗超等.推拿干预疼痛传导途径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01):171-174.

[16]龙抗胜,叶勇,孙梦龙,等.针刺激痛点结合脏腑推拿治疗慢性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伴焦虑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2,38(09):16-20.

[17]刘芳,敖丽娟.核心肌稳定性训练对腰痛康复治疗的意义[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02):231-234.

[18]李绍康,赵洁,曹晓雯等.针刺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针刺研究,2022,47(02):160-164.

[19]梁芳妮,马燕辉,刘红玉等.揿针主要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9,25(11):122-124.

[20]姜义明,张丽萍,林美蓉.耳穴压豆疗法对癌痛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12):1961-1966.

[21]张晓娟,戴丽琴,陈建淮等.揿针疗法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华男科学杂志,2021,27(04):347-350. 

[22]Li Y, Yu Y, Liu Y, Yao W. Mast Cells and Acupuncture Analgesia[J].Cells. 2022;1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