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化护理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心理健康及并发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6
/ 2

综合化护理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心理健康及并发症的影响

陈鑫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化护理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消极状态、并发症、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1月—202212月医院11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根据入院不同顺序进行分组,将20211月—12月间的5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21月—12间的5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给予综合化护理,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SCL-90评分较对照组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77%低于对照组22.81%(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综合化护理生障碍性贫血并发症

引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多病因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致全血细胞极度减少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血、贫血及感染等,病程长、易复发,预后差,病死率高,死因多为出血和严重感染。目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疗法有化学疗法、免疫抑制疗法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以化学疗法最为常用。但化学疗法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加之该病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患者治疗期间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而且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在正常治疗之外,良好的护理策略对缓解患者心理应激、降低治疗过程的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11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化护理,具体如下:

①成立综合化护理小组:了解每位患者病情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护理方案的内容及意义,然后组织实施护理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②健康宣教:采用发放健康手册、播放视频、面对面讲解等方式进行疾病与治疗相关知识宣教,务必使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并对发病机制、危害、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形成正确认知,以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③心理疏导:一方面积极进行健康指导、强化治疗过程不良反应预防,减少不良事件对患者造成不良心理应激;另一方面主动与患者加强沟通交流,密切注意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积极、及时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使其树立对抗病魔之信心,增强其对自己的掌控感。④关怀护理:对综合化护理小组成员实施人文关怀培训,使其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过程始终保持礼貌、热情、细心与耐心,以多种形式融洽护患关系,积极推进病友、医患、护患之间的互助联动,营造一个互助、互爱的病房或病区人文氛围。⑤科学用药指导: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科学用药知识宣教,护理人员严格控制相关药物使用时间、频次、剂量,严格遵医嘱用药,以避免因不合理用药所造成的相关问题。⑥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护理:密切监测病情,保持鼻腔、口腔清洁湿润,避免感染;如患者突然出现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头痛及昏迷等状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⑦饮食护理:结合患者饮食偏好,制定合理饮食计划,以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热量、易消化为原则,确保营养均衡,严禁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1.3观察指标

(1)消极状态。心理状态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消极状态。(2)并发症。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3)生活质量。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消极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消极状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消极状态比较(x-±s,分)

2.2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77%低于对照组22.81%(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n=57]

2.3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x-±s,分)

3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率、感染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治疗过程及预后均较为凶险。同时,在严重负性心理应激状态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综合化护理,即集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关怀护理、科学用药指导、并发症及不良反应预防和饮食护理于一体的综合护理方案。本研究根据临床实际,制定了综合化护理方案,首先,护理方案个性化是关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定护理内容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以保证护理服务与患者需求实现深度契合。其次,通过发放健康手册、播放视频、面对面讲解等多种形式实施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发病机制、危害、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第三,整套方案最为关键之处在于心理疏导和关怀护理,一方面,通过积极心理疏导,监测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及时化解患者心理问题,避免不良心理应激,增强其对抗病魔的信心和掌控感;另一方面,通过礼貌、热情、细心与耐心的关怀护理,推动病友、医患、护患之间的互助联动关系,营造一个互助、互爱的环境氛围,既避免环境造成的心理应激,又可对心理疏导的效果形成累积效应。第四,通过科学用药指导和并发症、不良反应护理,既可通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又可通过合理用药而降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患者获益。最后,由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本身的贫血症状表现,因此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亦不可小视。通过基于患者自身饮食偏好以及以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热量、易消化为原则的饮食护理策略,可以保证治疗期间患者身体的营养供应。以上护理策略综合应用,可互补不足、相互促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合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一玲.护理干预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5):178-179.

[2]孙莉,郑美琼.针对性护理在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护理中的应用对降低感染率的价值[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6):325-326.

[3]王珂.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7):97-98.

[4]熊英,金涛.优质护理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4):253-254.

[5]刘晓玉.心理护理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02):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