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6
/ 2

心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

詹琦碧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213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9.1~2020.12内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4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对康复锻炼的依从性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其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虽较前有显著升高(P<0.05),但护理后的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以此取得理想康复效果。

【关键字】急性脑梗死;偏瘫;心理护理[1]

急性脑梗死即颅内血管的血液流通不畅导致响应血管发生闭塞,进而出现血管供血部位的梗死性病变,高发于中老年人,且此类患者多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血管性狭窄病史,这可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导致患者即便经过及时的早期溶栓治疗,仍遗留较为严重的神经损伤,导致偏瘫。而当前临床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及基础护理与康复护理为主,虽有一定护理效果,但缺乏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忽视患者负面情绪对康复锻炼依从性的不良影响,故难以取得理想护理效果。心理护理作为结合患者情绪状态,满足患者心理需求而开展的新型护理模式,可有效起到消除患者负面情绪的作用,将其用于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有效弥补常规护理局限,取得理想护理目标。基于此,本文就心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影响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将我院2019.1~2020.12内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中男女构成比分别为21:19;年龄范围在55~80岁,平均年龄为(62.14±8.89)岁;发病至就诊时长在1~6h,平均时长(4.32±0.75)h。观察组中男女构成比分别为22:18;年龄范围在55~80岁,平均年龄为(61.96±9.02)岁;发病至就诊时长在1~6h,平均时长(4.28±0.77)h。两组患者上述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本研究取得所有研究对象及直系亲属自愿签订的相关协议,以及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文件。

1.2 方法

1.2.1常规组

此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即患者入组后,结合患者病情和医嘱,科学、遵医用药,并发放《日常注意事项管理手册》及给予患者日常生活帮助,最后结合患者的康复进程,指导患者开展早期康复锻炼。

1.2.2观察组

此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具有措施为:在患者入组后,根据患者年龄、身体情况、治疗方案及认知能力,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当前治疗方案的具体流程、理想效果及配合需求等,并根据患者在此期间的提问、肢体语言等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对于存在过度担忧、焦虑、抑郁等情绪的患者,给予个性化心理疏导。后在患者的康复锻炼期间,持续给予鼓励和安慰,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和遵守康复计划的流程,且在此期间,联合患者家属为患者营造舒适、安心的休养环境,如有必要还可联系患者亲朋好友为患者制作鼓励视频,为患者提供社会心理支持。

1.3 观察指标

以本院自制百分制康复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分越高,依从性越高)在两组患者入组时及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以此评定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所有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表述开展t值检验,P<0.05即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分析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其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虽较前有显著升高(P<0.05),但护理后的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1:

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

P

常规组

40

51.23±10.26

71.43±9.65

9.070

0.000

观察组

40

50.43±10.52

88.43±3.21

21.851

0.000

t

-

0.344

10.572

-

-

P

-

0.732

0.000

-

-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窗较窄(多在发病后的4.5h以内),若患者未在此时间段内取得溶栓或取栓治疗,则可导致患者遗留严重神经损伤,若未在6h内取得溶栓或取栓治疗,则可增加短期死亡率。偏瘫即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后遗症,可导致患者半身丧失自主功能,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因此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尤其加重患者对于家属的愧疚等情绪。而此负面情绪可严重降低患者对于后续救治工作的依从性,从而影响患者康复,并以此形成恶性循环,持续降低患者预后。心理护理作为临床常用护理模式,是以患者负面情绪和心理需求为依据而开展的护理服务,可通过科学、全面、系统的心理干预措施,最大程度减轻或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将其用于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通过消除或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后续治疗与康复锻炼指导,并以此拉近护患距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和环境,并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以此取得理想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梦莹,张俊梅,常陆. 提升希望感的心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7):6-9. 

[2]张燕. 心理护理联合针灸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影响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4):180-184. 

[3]霍颖. 肢体康复训练结合认知心理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肢体功能、心理状态的影响[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33(3):353-356. 

[4]董来芹,陈广敏.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 系统医学,2021,6(16):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