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6
/ 2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

任婷婷

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    甘肃 天水 741020

【摘要】目的:观察对中风偏瘫患者实施康复疗法+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价值与意义评估。方法: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月,对中风偏瘫患者不同治疗情况研究,实验组康复疗法+中医针灸治疗,康复疗法单纯治疗为对照组,患者共80人;总结运动能力、生活质量等。结果:运动能力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前指标无差异,两组比对,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运动能力、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实施康复疗法+中医针灸治疗尽早改善患者不适症状,逐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升疾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中风偏瘫;康复疗法;中医针灸;临床效果

中风在临床上也称之为脑卒中,临床具有突发性强、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特征。数据分析显示,中风患者多在疾病后期出现差异化的后遗症情况,如肢体活动异常、口腔咀嚼异常、语言表述能力下降等。同时,患者患病后会出现脑髓损伤以及经络损伤的情况,一旦未及时进行康复管理会导致其出现偏瘫等后遗症,临床呈现为活动受限、各项躯体功能障碍等。对中风偏瘫患者实施单纯康复治疗的疗效存在一定差异化,部分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一般,并不能完全自理或是运动活动,且进一步增加患者的家庭负担。在中医学中,中风偏瘫患者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所致,采取针灸治疗可通过针刺穴位等,刺激体表经络,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改善肢体血液循环状态,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减少中风偏瘫的残疾率。下文选择收入的80例中风偏瘫患者差异化治疗分析,观察不同组别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内容,具体概述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数据

时间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分组患者为中风偏瘫病患,80例各选择40人,对照组50-80岁,实验组49-81岁,中心值统计为(65.56±1.11)与(65.76±1.04),实验组男性17例,18例男性在对照组,实验组女性23例,有22例在对照组,上述内容比对无差异化指标,存在一定可比性,P>0.05。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经试验小组审批;(2)没有其他不良恶性病症;(3)统计依从率较高;(4)患者均入组签署同意书;(5)具有极好的血液循环状态。

排除标准:(1)遗传性疾病;(2)肝功与肾功出现不良病症;(3)其他身体指标异常;(4)中途离开或是参加其他试验;(5)血液循环非正常;(6)家属与患者未签订协议。

1.2方法

(1)康复疗法-对照组:①联合训练:此组患者需开展被动训练以及主动训练模式,帮助患者稳定关节、改善肌肉状态,辅助患者进行缓慢行走、助行器行走、站立训练以及作业训练、关节弯曲训练等;每日2次,单次40分钟。同时加强对患者上肢关节屈伸、外展训练,并进行手部与眼部的协调训练。②按摩治疗:需在患者印堂双侧自眉头位置向太阳穴按摩,并在按摩到颧骨位置后返回至耳前,面部比较重要的穴位可适当地用力点按。③自我管理:对患者肌力进行评估,下肢关节达稳定后,可实施步行锻炼、负重锻炼以及平衡训练等,并在后期进行自我生活能力锻炼,如独立洗漱、独立穿衣、独立吃饭等。

    (2)针灸疗法+康复疗法-实验组:针灸需在患者头面部及肢体施针,头面部选取百会、上星、四神聪、风府、风池、颞前线、顶颞前后斜线、顶旁1、2线等穴;上肢选取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阳池、中渚等穴;下肢选取环跳、风市、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等穴。对于肝阳上亢者可加太冲穴;对于风动阴虚者加太溪穴;对于血瘀气虚患者加以气海穴;对于脉络阻滞患者加以丰隆穴以及公孙穴。针刺得气后,采取平补平泻手法,留针半小时。

1.3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以SS-QOL量表作为所有参调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查看,分值与生活质量属于正向成比。

(2)运动能力: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评估分数。

1.4统计学意义

分析数据以软件SPSS23.0统计,用率(%)描述计数资料,检验用X2,用(±s)模式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运动能力

统计数据见表1,运动能力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前指标无差异,两组比对,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运动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AM指数指标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0

69.56±1.78

73.43±1.72

实验组

40

69.44±1.65

89.45±1.66

t

0.3146

42.3859

P

>0.05

<0.05

2.2生活质量

    生活状态评估如表,生活指标指标分析后分值比对对照组较差,P<0.05。

表2 两组病例的生活质量评分

组别

例数

心理状态

物质生活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对照组

40

46.53±2.67

40.34±2.05

49.67±3.82

41.22±4.31

实验组

40

58.94±3.82

61.45±4.98

63.73±5.79

55.67±6.59

t

16.8406

21.8435

12.8194

11.6061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中风患者发病后需及时救治,一般在急救后多存在神经功能的异常,如肢体运动障碍、失语、吞咽障碍等情况,而偏瘫属于中风患者发生率较高的后遗症之一,使得患者肌肉间协调消失、无法支配运动状态。临床需为患者提供积极的临床康复治疗,以往康复疗法涵盖坐位训练、关节活动、翻身按摩等,待患者肌力恢复后实施主动运动锻炼,如步行训练、自理活动锻炼等[1]。但在实际操作期间会受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依从性、操作流程影响预后效果。故此,需在此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中医针灸治疗。中医针灸是临床传统医学比较常见的疾病治疗措施,在临床应用后可帮助患者改善血液循环状态,帮助其改善脑细胞、脑组织缺氧以及缺血症状,逐步恢复患者的机体功能[2]。上文80例中风偏瘫患者差异化治疗指标显示,运动能力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前指标无差异,两组比对,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运动能力、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故此,康复疗法+中医针灸治疗后可减少脑组织受损情况,帮助患者创建脑侧支循环,改善患者脑部血流量,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此外,中医学提出,中风偏瘫患者多受到痰、火、风三者影响,一旦患病后对心肝脾肾产生一定波及,加以阴阳失调后病灶加重,经针灸治疗后帮助患者恢复气血,调和阴阳,改善器官功能状态,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3]

综上所述,对中风偏瘫患者实施康复疗法+中医针灸治疗后充分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运动功能,减少致残率以及死亡率的发生,并能提升疾病的预后质量,恢复患者正常的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哲,王静.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A3):221-222. 

[2] 谢杰凤, 徐超群. 针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及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10):20-22,26. 

[3] 朱阳师, 陈福婵, 叶彪. 针灸疗法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2022,41(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