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无创机械通气在急性心衰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6
/ 2

早期无创机械通气在急性心衰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观察

许群

连云港中医院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患有急性心衰患者急诊抢救过程中使用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该时间段本院急诊接收的急性心衰抢救的患者80例,为进一步观察使用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乙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无创机械通气的方式接受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生命体征以及血气指标改善程度的影响。结果:研究显示,采用早期无创机械通气的一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患者入院至上级的时间、症状缓解的时间、住院的时间等均有显著改善,且该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相关指标中的HR、RR、PaCO2治疗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与甲组患者相比较治疗后的控制效果更显著,且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显示,对急诊急性心衰抢救的患者实施早期无创机械通气的方式,对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更显著,同时对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稳定及良好的预后均有显著临床效果,对于该类患者抢救的安全程度更高。

关键词: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急性心衰;急诊抢救;应用效果

急性心力衰竭发病急,进展快,对病人进行及时、高效的抢救,可以显著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预后。无创通气是利用呼吸器给病人提供氧,在减轻病人呼吸肌肉消耗的前提下,提高病人的气道压,使病人的肺部得到舒展,减轻病人的疼痛,是一种方便快捷、无创性的通气方式。但是,对于在急诊抢救的急性心衰的病人中,何种时机使用无创式呼吸机更为有效,临床上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为此,本研究选取80例急诊急救的急性心衰的患者,并对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详细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该时间段本院急诊接收的急性心衰抢救的患者80例,使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80例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人数4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患者年龄53-70(59.79±3.59)岁,患者患病类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分别为8例、12例、11例、9例;乙组患者人数4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7:23,患者年龄52-69(55.48±2.64)岁,患者患病类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分别为10例、10例、8例、12例。所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衰的诊断标准,患者均符合机械通气的相关指标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对于存在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精神异常的患者、合并肿瘤以及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排除,所选患者基本情况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病人入院后,分别给予相应的镇静、舒张剂、强心剂和利尿剂等对症处理,并密切监视病人的生命体征状况。乙组患者在甲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湖南比扬医学技术有限公司(ResPlus)的无创机械通气,开始吸入压力6cmH2O,呼出压力2cmH2O,呼吸速率小于25次/分钟,延迟5分钟,潮气量设定在8-10ml/kg,吸入氧气分数45%-100%,待病人情况平稳后,停止使用无创式机械通气。甲组患者若在进行了1~2小时的常规治疗后,如果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也可以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法与甲组患者相同。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选取的两组患者入院至上机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相关指标的改善程度进行汇总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在这一次的观察和研究中,笔者使用了SPSS25.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工具,通过t检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并明确两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以从数据层面获得有效的量化解释,以验证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方式在急性心衰急诊抢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结果

2.1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乙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临床指标改善程度优于甲组,且P<0.05,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入院至上机时间(小时)

症状缓解时间(小时)

住院时间(天)

甲组

40

1.62±0.26

2.75±0.52

8.95±3.15

乙组

40

0.59±0.15

1.62±0.59

6.25±1.62

T

-

2.514

8.545

9.655

P

-

0.023

0.055

0.064

2.2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

乙组患者血气指标改善程度优于甲组,且P<0.05,见表二。

表二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HR(次/min)

RR(次/min)

PaCO2(mm/Hg)

PaCO2(mm/Hg)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甲组

40

138.59±20.52

100.52±14.31

39.56±6.59

29.58±4.16

87.49±8.15

91.52±8.06

51.69±4.23

43.59±3.05

乙组

40

138.49±20.68

82.96±11.52

39.40±5.06

22.58±2.49

87.49±8.48

109.47±3.52

51.06±4.06

35.95±3.06

T

-

3.065

8.441

6.052

0.874

5.064

10.954

5.524

6.998

P

-

0.034

0.058

0.066

0.028

0.099

0.067

0.058

0.049

3.结论

急性心力衰竭是急诊中的一种重要危重疾病,其特点是呼吸困难、肺水肿和心率加快,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救治,会导致多个器官缺氧和衰竭,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安全。目前,对心衰的防治多以镇静、扩张和强心剂为主,但有些病人的疗效并不理想。所以,寻求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抢救方法,对于提高对该类病人的抢救效果及患者的血气指标均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关的报道显示,在急性心力衰竭疾病出现时,患者心脏容积会明显减小,心房压力迅速升高,引起气道粘膜充血和水肿,造成气道内积聚,会使中小气道出现阻塞的现象,造成了病人血液中的氧气滞留,从而引起了低氧血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机械通气在临床上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创机械通气,另一种是无创机械通气,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无创机械通气是一种能够有效地救治并拯救严重呼吸衰竭的病人的一种治疗方法。在这些方法当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因为通过口、鼻面罩与呼吸机相连接进行通气,不需要切开、不插管,对病人造成的创伤更小,所以被广泛使用。也正是由于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改变患者的缺氧状态,调整患者的血氧状态,并且在通气的时候可以在胸腔内形成正压状态,这样可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的前负荷,进而提高心功能。近年来,该技术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抢救过程中已经被逐步应用,从而为心力衰竭的病人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乙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生命体征、血气指标都比甲组患者要好,这就说明了在急性心衰的急救过程中,使用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在急性心衰的病人体内,多个部位都处于缺氧状态,所以可以在早期进行无创机械通气,从而可以及时、有效地为病人输送氧气,从而降低人体消耗的氧量,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改善组织氧循环,并降低病人的呼吸做功,有效的降低对代谢的需求。而在此过程中,采用无创性的机械通气,可以减少肺中的流体渗出,减少气道中的泡沫组织,缓解病人的呼吸困难的情况。另外,在急性心力衰竭的初期,进行无创性的机械通气可以提高病人的胸膜腔内压力,同时还可以减少病人的左室压力和胸腔内压力,减轻病人的心力负担,还可以提高心容积,提高肺部的顺应性,起到促进肺泡气向血液扩散的效果,进一步提高病人的血气指标,对减轻病人的肺水肿也有帮助。

综上所述,在急诊急救过程中,使用早期的无创机械通气,可以有效地提高病人的各种生命体征以及降低的氧气水平,从而提高病人的整体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急救方法。

参考文献:

[1]方超,于艳,林勇刚,等.无创机械通气到高流量氧疗对搭桥术后或PCI术后急性左心衰的序贯治疗[J].2021.

[2]王丹燕,孙巧玲,游芸芸.ICU急性左心衰竭无创通气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对满意度影响的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年10卷29期,81-83页,2021.

[3]苏贞,林凯师.焦点解决模式护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21年11卷28期,143-144页,2021.

[4]慕然.观察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对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J].智慧健康,2021,007(021):P.65-67.

[5]池海军.无创正压通气在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