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知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6
/ 1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知识

袁建辉

乐山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   四川乐山   614000

中医无溃疡性结肠炎病名,据其临床表现应归属于祖国医学中医内科“泄泻”、“痢疾”、“便血”、“肠风”或“脏毒”等范畴。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不太明确,它属于炎症性病变,这种病症在青年人群上比较常见。患病之后患者会出现血性腹泻、腹痛等问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中医疗法在对溃疡性结肠炎认知和治疗的过程中能发挥相对突出的作用,还可以借助针灸等其他的相关方式来缓解溃疡性直肠炎患者的症状,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文章了解了解吧!

认识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情况

1.危害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结肠黏膜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肠病,中医认为其病因主要是由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气血不和等因素导致肝胆湿热、脾胃虚弱等病理变化,从而引发结肠黏膜炎症。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主要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理脾胃等方面。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地黄、当归、川芎等,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理脾胃等作用来缓解炎症、促进肠道修复。此外,中医还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油腻过多的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蔬菜等,同时也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营养不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伴有腹泻、便血等症状,导致营养吸收不良,容易出现贫血、体重下降等问题。2. 肠道穿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黏膜受损,容易出现肠道穿孔,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3. 肠道狭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黏膜受损,容易出现肠道狭窄,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4. 癌变风险增加: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会增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结肠癌的风险。5. 心理问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伴有腹泻、便血等症状,容易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因此,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来说,及时治疗非常重要,可以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IMG_256

2.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因人而异,但常见的症状包括:1. 腹泻: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大便次数增多,通常为3-4次/天,甚至更多,大便呈水样或泥样,带有黏液、脓血等。2. 腹痛:腹痛通常在排便后出现,疼痛程度不同,有的患者疼痛轻微,有的则非常剧烈。3. 便血:便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另一常见症状,通常伴随腹泻出现,便血量不一,有时可以是暗红色的血丝,有时则是大量鲜红色血液。4. 贫血:由于长期腹泻和便血,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症状,如乏力、疲劳、头晕等。5. 发热: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通常是由于肠道炎症引起的。6. 体重下降:由于长期腹泻、便血和食欲不振,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7. 其他症状:还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疼痛、皮肤病变、口腔溃疡等症状。

IMG_256

3.中医分型

中医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为不同的中医证型,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法。常见的中医证型包括:1.肝胆湿热型:主要表现为大便稀薄、黏液多、腹泻、腹痛、口干口苦、舌苔黄腻等症状。治疗方法主要是清热解毒,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龙胆等。2.脾胃虚弱型:主要表现为大便稀薄、腹泻、腹胀、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治疗方法主要是调理脾胃,常用的中药有党参、黄芪、白术等。3.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腹痛、便秘、大便带血、舌质暗紫等症状。治疗方法主要是活血化瘀,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红花等。4.肝肾不足型:主要表现为腹泻、便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治疗方法主要是补肝肾,常用的中药有枸杞子、菟丝子、肉桂等。

根据不同的中医证型,中医师可以针对性地选择中药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

1.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其病因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等因素导致。因此,中医辩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脾胃虚弱型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伴有腹泻、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中医治疗应以健脾益胃为主,可选用健脾益气汤、四君子汤等方剂,同时可配合食疗,如多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饮食等。2. 湿热内蕴型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伴有腹泻、便秘、大便黏液等症状。中医治疗应以清热利湿为主,可选用龙胆泻肝汤、苦参汤等方剂,同时可配合饮食调理,如多饮水、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3. 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伴有腹痛、便血、大便稀烂等症状。中医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可选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方剂,同时可配合饮食调理,如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避免过度劳累等。

  1. 其他疗法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中医针灸、熏蒸和按摩等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症状、改善肠道功能、促进病情恢复。1. 针灸治疗: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促进肠道的血液循环和神经调节,从而缓解炎症、减轻疼痛、改善肠道功能。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气海、中脘等。2. 熏蒸治疗:熏蒸可以通过药物的挥发作用,直接作用于肠道黏膜,缓解炎症、杀菌消炎、促进肠道修复。常用的药物包括艾叶、陈皮、白芷、苍术等。3. 按摩治疗:按摩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和排泄,缓解便秘、腹泻等症状,同时还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促进病情恢复。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揉、推、拍、捏等。需要注意的是,中医针灸、熏蒸和按摩等治疗方法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操作导致不良反应。同时,这些治疗方法也不能替代西医药物治疗,应该结合西医治疗进行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