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6
/ 2

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护理研究

张强

荆州市中心医院

摘要:目的:在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探究急诊护理对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筛选2021.02~2023.01年间就诊的102位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急诊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患者各项控制指标。结果:在不同护理模式下,各项参数差异p小于0.05,观察组急诊准备时间 、急救时间、准备介入时间为(39.17±1.63)、(38.85±2.19)、(36.67±2.13)。对照组为(21.22±1.63)、(23.76±1.77)、(20.28±1.59),差异P<0.05。结论:通过急诊护理,能够缩短急诊所需时间,能够尽快介入到治疗中,护理预后效果优异。

关键词: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急诊护理;研究

AMI指的是人体的冠状动脉突然发生闭塞,导致血流中断,使心肌组织发生坏死,患者的主要症状以持续性的疼痛为主,使用药物不能缓解病症,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有效干预,甚至会导致心力衰竭,造成患者死亡或残疾,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为PCI治疗,通过急救手术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AMI治疗指南,自门诊到球囊扩张,时间应当控制在90分钟内,抢救中尽可能缩短时间,时间直接影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但是,在实际急诊工作中,患者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情绪,并且随着负面情绪不断累积,导致护理质量直线下滑。因此,为提高护理体验,在本次研究中,将AMI患者作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对急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分析临床特点,探究护理改善方向。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在2021.02~2023.01就医的患者中,选择102位患者观察,观察组病患51位,年龄在(39岁~68岁)之间,均位年龄为(50.17±1.65)。对照组病患51位,年龄在(38岁~67岁)之间,均位年龄在(52.19±2.06)。患者选取的标准为:

①患者均符合AMI的标准,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核。

②将临床资料不完整,将存在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开通绿色通道,方便患者接受抢救,然后调整患者体位,在两分钟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检测患者的血压等指标,对于符合指证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检查,然后运往手术室。

观察组采取急诊护理,首先对接诊流程进行优化,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以及意识情况,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及习惯,快速鉴别患者的危险等级。医院在接诊后,需要在5分钟内出诊,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络,进行远程指导急救,让患者以及家属保持镇定,安抚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的心脏压力。在急救车到达现场后,需要及时缓解疼痛,输液稳定患者病情,注意护理动作,不可用力过大,在输液时应当注意输液管不可存在扭曲等情况,观察患者病情,持续性对患者进行抢救。

在急诊流程上来看,首先应该在2分钟内吸氧,然后在三分钟内连接心电监护仪,然后在五分钟内完成静脉通道的建立。护理小组成员固定,能够熟练配合医师抢救。在急救过程中,应当持续性观察患者心电图。

在心理护理上,受到病症影响,患者会感受到严重疼痛感,患者恐惧情绪加重,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焦虑情绪,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改善,消除负面情绪,能够以最佳心态面对治疗。
    1.3评价方式

对比研究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确定急诊护理的应用优势。

1.4统计学处理

对患者各对比项应用数据进行匹对观察,SPSS20.0处理数据,定量对比分析,予以x2检验,证明P<0.05,则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P<0.05,则统计有意义。

  1. 结果

2.1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48(94.11%),对照组为44(86.27%)。数据差异p<0.05,统计表格数据为以下:

表格1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

组别

例数

十分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率

观察组

51

25

23

3

48(94.11%)

对照组

51

20

22

9

44(86.27%)

X2

1.2693

p

0.0000

2.2患者抢救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观察组急诊准备时间 、急救时间、准备介入时间为(39.17±1.63)、(38.85±2.19)、(36.67±2.13)。对照组为(21.22±1.63)、(23.76±1.77)、(20.28±1.59)。数据差异p<0.05,统计表格数据为以下:

表格2患者抢救情况对比

组别

人数

急诊准备时间

急救时间

准备介入时间

观察组

51

39.17±1.63

38.85±2.19

36.67±2.13

对照组

51

21.22±1.63

23.76±1.77

20.28±1.59

t

2.0568

2.081

1.5971

p

0.0000

0.0000

0.0000

  1.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致病因与患者心肌长期缺血有关,患者的心肌组织大面积坏死,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以疼痛为主,患者病症较为明显,诊断较为容易,能够快速对患者进行诊断,还有部分患者存在不明显的心区疼痛,此部分患者为无痛性患者,与有痛性患者相比,无痛性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以呼吸异常以及胸闷有关, 一部分患者还存在上腹部的隐痛,无痛性患者临床症状较为隐蔽。对心肌梗死位置进行分析,有痛性患者的梗死位置在前壁,无痛性患者主要集中在下壁部位。对患者并发症进行分析,无痛性患者为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症状,有痛性患者的发生率较低。无痛性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导致患者病症更为严重。由于无痛性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因此更需要谨慎对患者进行诊断,并采取积极护理模式,减少并发症发生,使患者预后情况得到改善。急诊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接诊、抢救等多个护理环节,程序化、细节化改善,防止盲目护理,影响抢救效果。

综上,在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对患者采取急诊护理,能得到更为优异的护理效果。此外,也要提高自身护理知识,提高对无痛性患者的辨别认知,能够尽快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1]赵静.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护理观察[J].名医,2019(12):218.

[2]徐立君.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护理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3):90-91.

[3]钱华.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护理方法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1):104+106.

[4]刘涛.分析无痛性急性心梗的特点与急诊治疗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