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不同植入物内固定用于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7
/ 2

 观察(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不同植入物内固定用于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分析

吴松

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卫生院     江苏 无锡     214196

摘要:目的:观察对比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植入动力加压钢板和带锁髓内钉两种的不同内固定的效果。方法:研究选取对象均为我院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患者,研究开展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研究48例。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组)和观察组(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组),每组各24例患者,对比采取不同植入物进行固定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关节愈合时间较短,手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手术切口较短(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P<0.05。结论: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内固定方式选择上,带锁髓内钉内固定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和手术创伤,加快关节愈合,治疗效果显著,且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也明显较低,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四肢创伤骨折;骨不连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难以愈合,同时肢体功能的恢复也受到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1]。本次研究对患者进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探讨动力加压钢板和带锁髓内钉这两种不同植入物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对我院收治的48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男:女=15:9,年龄:24~61(42.43±2.30)岁。观察组(24例):男:女=14:10,年龄:22~63(42.68±2.51)岁。对照组中,包含股骨骨折8例,肱骨骨折12例,胫骨骨折5例;观察组中10例肱骨骨折,9例股骨骨折,6例胫骨骨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可进行统计学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做好手术前准备。手术中,对患者患肢部位做12cm-15cm左右切口,依次将肌肉组织剥离,以充分暴露骨折部位。之后剥离患者骨不连部位的骨膜,打通髓腔后对骨折部位长度进行测量,结合测量结果和病变情况选取合适型号的加压钢板,将其置入患部的张力侧,使用骨螺钉对钢板上下两侧进行加压固定,放置引流管后进行常规缝合操作[2]

观察组患者接受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患者接受常规全麻,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待麻醉药物起效后展开手术操作。于患者患肢部位做12cm-15cm左右切口,依次剥离肌肉组织,以充分暴露骨折和骨不连部位。从横断面和梯形截面清理修复骨不连部位的硬化组织与瘢痕,使用骨刀凿除硬化骨质,利用扩髓器扩髓,在骨不连部位置入髂骨块,完成复位后,使用锁髓内钉固定处理,清理完成后放置引流管,完成缝合操作[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关节愈合时间。

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按照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患者疼痛程度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具体判定标准为:显效即X线检查骨缝连接处完全愈合,叩击无痛感产生;有效即有轻微痛感,X线结果显示骨缝连接处有结痂;无效即疼痛强烈,骨缝连接处无结痂。

观察记录治疗中出现的切口感染、再骨折、关节僵硬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几种情况,将其作为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以SPSS21.0软件为数据分析处理工具,用()表示计量资料,用(n,%)表示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和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由表1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关节愈合时间的对比上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

表1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长(min)

术中出血量(ml)

切口长度(cm)

关节愈合时间(周)

观察组

24

132.60±17.45

395.52±50.17

15.16±0.72

15.49±1.30

对照组

24

146.21±18.07

448.73±52.39

16.76±0.83

18.24±1.56

t

-

2.654

3.594

7.134

6.634

P

-

0.006

0.000

0.000

0.000

2.2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人数有10例,有效有12例,无效2例;对照组中显效有4例,有效有11例,无效有9例。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2.50%。经统计学比较,X2=5.779,P=0.016,存在明显差异(P<0.05)。

2.3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经统计,观察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和2例关节僵硬,无再骨折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出现3例切口感染,2例再骨折,3例关节僵硬和1例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37.50%。统计学比较得出,X

2=4.000,P=0.046,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四肢创伤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采取及时的治疗后一般可以自行愈合,然而四肢创伤骨折也容易引起骨不连这一并发症的发生,骨不连的发生主要与手术治疗方法、骨折受损程度、术后恢复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有关[4]。骨不连发生后患者的肢体容易出现疼痛感,容易引起患者的肢体障碍和心理障碍。临床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通常采用植入物内固定的方式,主要包括动力加压钢板和带锁髓内钉固定两种常见方式,其中,带锁髓内钉固定具有较高的固定性,使用后能够促进骨痂形成,手术范围小且创伤小,有助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本次研究中具有显著的效果[5]

经研究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与关节愈合时间较短,两组在治疗有效率对比上差异较大,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

基于本次研究,为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实施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创伤小且手术时间短,恢复时间快,且能够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平州,晁岱高.动力加压钢板固定与髓内钉固定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中的临床疗效对比[J].辽宁医学杂志,2023,37(02):78-80.

[2]周程林,贾楠,陈雪洁.比较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6):75+78.

[3]康明明,何伟福,白左明,郭振业.探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9,3(22):82-83.

[4]宁廷民,宋毓敏.不同植入物内固定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102+105.

[5]马文成.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方案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