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考数学试题分析的教学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7
/ 2

基于中考数学试题分析的教学实践研究

李跃文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第四中学

摘要: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中考数学教育命题改革的特点,将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和数学考试相结合,根据中考试卷命题特征,对初中生加以合理指导,通过中考真题训练,让初中生熟悉数学学科解题的方式、技巧,对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使数学课堂的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在新的考试制度下,教师要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在传授学生相应的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与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独立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基于中考数学试题分析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考;数学试题;教学实践

引言

数学试题是让学生从整体上系统地对所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聚合,以模块或单元展开进行教学的一种课型。中考数学试题是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能力活化、素养优化的重要抓手,但实施试题教学的实际情况尚不尽人意,不能完全促进学生落实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养。为此,本文积极探索促进思维进阶的初中数学试题教学改进。

一、研究背景

根据教育部关于命题的相关要求,依据命题蓝图和多维细目表设计,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兼顾适当创新。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考试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教育方向,进一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中考数学命题不断突破创新,根据数学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充分挖掘提炼数学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在考查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发挥中考的价值引领功能,将数学知识本身孕育的命题元素有机融入中考试题,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试题中思维进阶障碍的表现

(一)应用随意化,思维缺乏敏捷性

复习离不开解题,但并不在于各种解法的罗列,更重要的是要揭示原理,能够让学生有带得走的经验。在试题中,不少教师不能将教材学习内容转化为复习教学材料,缺乏教学互动。教师不能给学生思维驻足的时空,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不能给予学生任何实质性指导以帮助学生消除盲点、清除堵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的机会;不能利用解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迁移,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能利用学习价值去导向、激励、改进学生的学习。

(二)方式陈旧化,思维缺乏创新性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互联网+”时代赋予学科教学的一项新使命。用技术来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是目前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主流。但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思维固化在传统的试题课堂上,成为大量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持有者和重复者,忽视学生原有的认知图式,缺少对学生变通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涉及高阶思维的学习活动中表现并不尽人意。因此,应积极变革课堂教学形态,促进学生思维创新,努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三、基于中考数学试题分析的教学实践研究

(一)制订科学、合理、有序的复习计划

复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查漏补缺和巩固知识。近年来,试题趋向于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因而试题的覆盖面比较大,大部分题型都是对课本中习题的修改和扩展,一般都是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着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为了应对这样的考试趋势,中学数学教师要在课本上开展一些举一反三、反复穿插式的复习计划,并在相同的知识点和相似的题型之间进行转换,培养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

(二)做好心理辅导,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

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为复习课的实施往往是在临近中考的时候进行的,所以学生的心态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从而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数学在中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再加上这门科目被认为难度很大,很容易让人产生畏惧情绪,特别是那些平时表现不佳的学生。对此,教师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中考背景下,中学数学的复习教学更加强调效率,这与“减轻学生负担”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学生的学习效率越高,所学的东西就越多,而他们的学习空间也就越大,学习的压力也就越小。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命题注重跨越学科交叉融合

学科交叉融合是课程思政的现实实践需要,命题者在命题中应坚持以数学学科根本属性为基础,借鉴其他学科的概念范畴与研究方法,以丰富试题自身体系与研究范式,使多学科在数学试题中互相渗透、互相融入,实现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从而培养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例如:数学与文学:通常在古诗文中设立假定条件,构建数学模型,求解相关问题,在观察主、左、俯视图的活动中,可由《题西林壁》一诗中的“远近高低各不同”引入;数学与生物学:当一元二次方程运用于实际问题中时,利用传染病的传播模型建立方程.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运用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四)进一步体现双减减负效能,回归数学教育的本质

双减政策的主旨就在于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因此中考命题必将避免模式化套路,多设置原创题、减少雷同题,有效遏制“题海”,同时注重通性通法的考查,努力增加试题开放的程度;在问题设置上层次分明,相互关联;能力上逐步递进,体现“平和中见关怀,沉稳中显活力,自然中现宗旨”的命题特点;也会体现个性化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扭转今年中考出现的区分度极低的不良倾向,彰显“知识与能力并重,思想与方法交融”的命题思想,从而使得压轴题的综合性、创新性、导向性和公平性得到充分体现,发挥升学考试的选拔功能。

四、命题感悟

命题工作是一项精细的工作,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它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命题就是一个不断改进自己想法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无中生有的创造过程。创造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困难,因此,命题就是一个逐渐否定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就本试题为例,只有经历一次次的研讨,一次次的打磨,才能使题目不断得以优化,最终设计出恰当、合理、科学的试题,实现“素养立意”,符合依标命题的根本要求;才能考查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情况;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才能呈现出有质量、有生命的命题成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试题分析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助推器。在学科育人视域下,教师要围绕兴趣激发和潜能开发进行专题复习教学创新,积极探索思维进阶的路径和评价。通过设置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发散性、思考性和思辨性的问题,充分挖掘数学学科思想、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乐学、活学,进而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提高试题分析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成龙,余小芬.中考数学试题功能的分析[J].中学数学,2021(10):62-65+93.

[2]蒋文竹.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1.000779.

[3]刘成龙,钟梦圆.中考数学创新型试题的几种类型[J].中学数学,2020(24):32-34.

[4]孙莉莉.中考数学试题中动点问题的解法教学[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0):51.

[5]钱德春,林山杰.数学中考文化类试题价值探析与思考[J].中学数学,2020(0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