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实现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的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8
/ 2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实现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的路径研究

李琦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转型、科技进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发展,对职业教育重要维度之一的高职教育,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在国家教育部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整体氛围下,高职院校应将高质量就业作为学生培养的落脚点,根据高职学生特点,不断探索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辅导员;高职院校;就业

前言:就业是民生保证,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调动积极的内部影响因素,才是应对目前就业难局面的关键。

1.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发展优势

1.1组织优势,目的明确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主要围绕如思想引领、网络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发展、实践育人、资助育人等某一个特定方向,打破传统辅导员角色“万金油”的定位,引导辅导员依托工作室平台,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思考个人职业发展方向,提升专业化、职业化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高质量的服务。工作室要将就业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始终,让学生进入“长期备战”状态。面对市场经济发展、就业单位与学生双向选择,学生就业情况直接折射出学生知识储备情况以及对未来人生走向的思考。所以,应将就业的培养教育从毕业班向低年级普及,明确各阶段学习目标、有意识的渗透职业人角色转变信息。将就业引导与教育贯穿学生职业生涯.做好学生就业跟踪,把握就业方向.对学生就业给予全程关注。学生就业跟踪包括:就业信息收集、就业情况反馈、职业变更教育等.人都是经历不断成长与完善的过程,职业兴趣、能力、发展潜力都会有所改变,要结合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学生职业目标对其职业变更给予准确、理性的干预与指导。

1.2.资源优势,准备充分

较之于个人,辅导员团队可采用“辅导员沙龙”、“经验分享会”、“培训分享会”等多样化形式,更有利于有效信息处理和有价值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内部优势互补的良性发展态势。团队协作能达到1+1>2的效果,尤其是面临复杂的学生个案时,群策群力,制定更科学系统的指导方案,帮助学生以更充分的准备步入社会。作为新型思政工作载体,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发展前景看好,从各级部门到各个高校均纷纷出台相应政策,鼓励高校辅导员申报建设,完善辅导员工作室发展机制和管理体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辅导员工作室脱离常规事务性工作,变1:200为N:1的辅导模式,以更有亲和力的思政工作方式,贴近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个性化培养,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个人优势。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除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观念培养、求职技巧培训、就业心理疏导外,还应该切实落实就业服务常态化、专业化、职业化。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尤其是围绕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建设的辅导员工作室,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对低年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重要性,掌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技能,从了解自我的兴趣、技能、价值观和性格,到熟悉行业领域现状和前景,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为个人成长设立导向。

2.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方法

2.1培养就业观念

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应建立学生就业档案;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兴趣特长和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奋斗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多渠道就业、先就业后择业观念,鼓励学生把握机遇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开展模拟面试,对学生进行从着装、仪态仪表、心理素质与面试技巧的培训;准确的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针对学生择业时,未做好心理准备;急于求成、以情绪为导向;只考虑兴趣爱好,不考虑工作发展前景等心理状况,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面对问题耐心的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价值观念、职业能力。结合学生就业心理,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做好自身职业定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整体氛围下。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特长、通过创业园、孵化器等平台。挖掘潜能以创业带动就业。大一适应大学生活,了解所学专业发展方向、增强专业认同感、培养职业意识;大二督促学生始终对学业持有“不用扬鞭奋自蹄”的精神,明确专业与兴趣、专业与职业关系、进行自我素质与能力拓展.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并为之脚踏实地的奋斗;大三做好求职前资料、心理等各项准备,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职业认知度、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2.2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一根据社会需求与良性就业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注重理论知识学习,达到专业技能证书过级率100%,实现学历与职业资格双证书,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发挥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将社会实践纳入学分制体系,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鼓励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工作室,利用课余时间到实训基地学习,从事日常事务性工作及辅助完成课题项目。夯实自身知识基础、提升实践技能现代都希望收获德才兼备的员工,所以对要走出校园的学生来说,道德品质培养、职业素养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职业素养包括: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合作精神。首先,敬业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每个人都应该做到专业、敬业、认真的对待工作。其次,工作态度主要体现在责任心上,很多人对单位一点责任感都没有,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工作;过分注重个人能力展示而频繁跳槽,不提前告知单位,使其蒙受损失;最后,有没有合作意识也是衡量人道德标准之一。

3.辅导员工作室对学生就业的导向作用

3.1需求导向,实现辅导员工作室和学生之间动态供需平衡

试点工作室建设初期,工作室面向全校学生发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调查》的问卷,以摸清本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和需求。校园现有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机构、活动等对于学生需求的回应度和满足度不高,很多同学不清楚具体情况,造成资源利用率低等。工作室据此有目的性策划育人精品活动,针对性地回应学生目前的需求,后期试点工作室建设应进一步采取抽样调查等形式,跟进了解学生需求,实现动态供需平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一定不是闭门造车的过程,脱离市场需求谈能力培养无异于凭空想象,效果可想而知。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少、经验不够丰富等因素,在自主与企业对接过程中容易因受挫情绪而流于形式,学校现有的实习、见习平台面向的职业类别有限,不能给出学生当下市场需求的全貌。此时,辅导员工作室可实现桥梁作用,根据学生需求面向特定行业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并将调研结果應用到试点工作中,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引导工作。

3.2能力导向,充分发挥辅导员专业能力的引导作用

打铁必须自身硬。试点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过程中,辅导员自身专业能力的引导作用逐渐凸显。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双效驱动作用,仅靠学校现有的普适性的职业生涯发展类课程、讲座等已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工作室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也将受阻。因此,工作室辅导员团队应当抱团提升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方面的专业化、职业化能力,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探索更新、更活、更好的驱动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系统化的指导服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都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工作室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分析、回应、反馈、评估和完善一整套流程,要始终坚持以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为目的导向,无论是职业生涯规划还是就业指导都应当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服务,长期记录和归档,提取有效数据,评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情况,不只是服务于大学生在校期间,而是要关照到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让学生毕业后也不会成为“断线的风筝”,实现出发点和落脚点闭环。

4.结语

不同于单纯的专业知识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涵盖面更广、程度更深、要求更高、考核更严,需要在大学期间对标职场需求和个人职业规划,有目的地进行系统化培养,才能在毕业后顺利实现人职匹配,促进大学生高效、高质量地就业。

参考文献:

【1】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经验研究[J]. 徐艳.大众标准化,2021(14)

【2】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 张阳.教育与职业,2021(18)

项目名称: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实现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的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 LLXB2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