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干预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影响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8
/ 2

强制干预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影响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

雷驰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检查强制性干预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影响及其管理。方法与精神障碍患者住院前的焦虑自我评估(SAS)和抑郁症自我评估(SDS)进行评估后入院200名患者强制干预SAS、SDS、简单方法问卷(SCSQ)和压力体验问卷(CES)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强制性干预后的SAS和SDS值高于入院前(P<0.05)在纳入组的患者中,SCSQ的积极反应维度低于国家标准(P<0.01),并且负反应维度高于国家标准(P<0.01)。相关分析表明,CES耻辱、人际分离、焦虑和强迫与SCSQ的积极处理呈负相关(P<0.05),而CES耻辱、人际分离、消极环境、焦虑和强迫与SCSQ的消极处理呈正相关(P<0.05)。结论强制干预对精神科住院患者虽可以缓解精神障碍,但会增加患者负性情绪,让患者处于消极应对状态,出现胁迫体验,提高患者的防御功能,让患者感到羞耻,临床应尽量减少强制干预。

关键词:强制干预;精神科;心理影响

引言

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及社会坏境因素的影响下,患者出现大脑功能异常,诱发认知、情感、意志及行为等精神活动产生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特征的病症,是全球多发的精神疾病之一。强制干预是指在违背患者自身意愿的情况下,不同程度的限制患者的人身自由,是控制患者危险性行为的有效手段,能够保护精神疾病患者,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但会让患者产生胁迫感,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选择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入学标准:(1)符合ICD-10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年龄>18岁;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痴呆,阅读障碍或精神发育迟缓,以及由于精神症状而无法正确沟通的其他人;(2)严重的身体疾病;(3)心理障碍;(4)焦虑,抑郁,神经症;住院时间少于48小时。共有200名患者参与了这项研究,其中88名男性和112名女性。18至47岁,平均持续时间(30.54±12.15年)是3至60个月,平均31.21±4.95个月。文化程度:77在高中及以下,68在高中,55在大学。该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

使用面对面电子或纸质调节,发放问卷200份,合格问200份,合格率为10.00%。

1.3观察指标

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胁迫体验问卷(CES)。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住院前和强制干预后SAS和SDS评分比较

患者入院前SAS评分为(47.40±2.28)分,SDS评分为(50.72±2.65),强制干预后SAS评分为(57.08±1.09)分,SDS评分为(62.29±2.21)分。患者经历强制干预后SAS(t=6.18,P<0.05)和SDS(t=9.16,P<0.05)评分均高于入院前。

2.2入组患者与全国常模[11]SCSQ评分比较

入组患者SCSQ积极应对维度评分低于全国常模(P<0.01),消极应对维度评分高于全国常模(P<0.01)。见表1。

表1入组患者与全国常模SCSQ评分比较(x±s)

2.3患者应对方式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患者应对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患者CES与SCSQ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羞耻、人际关系、恐惧和压力CES均为负(p<0.05),而羞耻、人际关系、负环境、恐惧和压力均为正(p<0.05)与SCSQ的负反应相关。

2.5患者应对方式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对性别、年龄和文化有统计学意义的各种基于变量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和文化是影响解决方法的因素(p<0.05),文化映射对方法的影响最大。见表2。

表2患者应对方式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精神障碍是指一种慢性迁延性病症,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与自身性格、受到强烈精神创伤等密切相关,其发病率约占0.5%。强制干预归属于非自愿住院的治疗范围,可以确保护理干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在取得最佳疗效的同时,可以早日矫正患者的心理障碍,避免患者出现自杀行为,能够帮助患者正确的使用药物。应对方式是在同等压力状况下形成不同的心理或行为,从而产生不同的对应方式。该方案中的强制手段会让患者不愿意需求帮助,还会对患者治疗依从性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给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困扰。本研究数据还表示,干预后患者精神障碍、自知力因子较干预前低,提示强制干预可以缓解精神障碍,让患者感到被胁迫。分析原因在于,该方案利用强制方法让患者接受有效的治疗,保证了患者用药和医治的标准,加快精神障碍的恢复,提高自知力,强制干预会违背患者内心的意愿,并由于自知力受损,患者无法认识到住院治疗的必要性。本研究数据还表示,干预后患者强迫、敌对、偏执、精神病性临床症状较干预前少,提示强制干预改善临床症状。分析原因在于,该方案能够利用专业的人员和知识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在后续的治疗中患者会逐渐认识到强制干预的重要性,患者会被动接受强制干预带来的影响,且有效的治疗会使患者的精神方面得到改善,从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让患者的神经系统恢复正常。该方案会提高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让患者感到多数人在贬低自己,从而带来自尊心下降、情绪低下、行为被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且该方案会在病情缓解之后持续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活动。本研究数据还表示,干预后患者吸引和排斥、脆弱性、寻求赞许、依赖性分数较低,且强制性分数较干预前高,提示强制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歪曲认知功能。分析原因在于,该方案使用强制的手法让患者接受治疗,可以让患者有效接受药物治疗和基础治疗,辅助患者稳定情绪,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强制干预对精神科住院患者虽可以缓解精神障碍,提高自知力,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歪曲认知功能,但会增加患者负性情绪,让患者处于消极应对状态,出现胁迫体验,提高患者的防御功能,让患者感到羞耻,临床应尽量减少强制干预。

参考文献

[1]潘运秋.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0.

[2]王圆.多元协同治理视角下琼海市精神卫生综合管理优化研究[D].海南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