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9
/ 3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郑晨曦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重庆市  400000

摘要:目的:探究创伤骨科治疗中微创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224月—2032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124 例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n=62)和治疗组(n=62)。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较低,腰椎功能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脊柱生理指标的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创伤患者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能积极改善脊柱状态和功能,迅速减轻疼痛,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心理和睡眠状态,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提升病情控制效果。

关键词:创伤骨科;微创技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创伤骨科包括的病症较多,常见的有关节损伤和四肢骨折等,现在医疗水平较以前有很大提升,许多创伤骨科手术中开始引入微创疗法。微创手术的定义是受到最少的生理伤害或干扰并取得最佳的手术效果。临床应用微创手术治疗,手术面积较小,相应的术后创伤程度也会更低。微创手术比常规手术的精准度高,所以患者在术后更容易恢复机体功能,其整个治疗过程的舒适度也会有所增加。从整体效果来看,微创手术比常规手术更优。本研究探究在创伤骨科患者中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4例脊柱创伤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均符合脊柱创伤诊断标准;③符合微创手术治疗指征。(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②合并精神疾病或存在精神障碍;③中途自行放弃。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62)和治疗组(n=62)。对照组,男39例,女23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1.8±4.6)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18h,平均受伤至入院时间(5.9±0.6)h。治疗组,男36例,女26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41.5±4.7)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16h,平均受伤至入院时间(5.5±0.7)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取俯卧位,行全身麻醉,常规消毒术区皮肤,辅助应用C型臂X线机,在其透视作用下观察损伤位置,并在患者皮肤上分别标记进行伤椎定位,将操作中心设定为伤椎后,在皮肤正中处作纵形切口,将皮肤以及皮下组织逐次切开,剥离双侧椎旁肌,暴露两侧锥板及关节突,用“人“字嵴定位法将椎弓根钉置于伤锥上、下锥,在X线机透视下明确椎弓根钉位置,然后安放预弯连接棒,借助撑开器撑开并固定椎弓根钉,随后拧紧螺帽,进行复位,再次透视确认无误后,常规置留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术后依据患者恢复情况遵医嘱进行相关功能康复锻炼。观察组行微创手术:取俯卧位,行全身麻醉,常规消毒术区皮肤,辅助应用C型臂X线机,在其透视作用下观察损伤位置,并在患者皮肤上分别标记进行伤椎定位,将操作中心设定为伤椎后,在皮肤正中处作纵切口,将皮肤以及皮下组织逐次切开,钝性分离最长肌与多裂肌,逐步扩张肌肉软组织,创建操作通道,显露脊柱峡部、头尾部乳状突,利用椎弓根探子开路,然后拧入椎弓根螺钉,经皮植入塑形棒,撑开复位,矫正畸形椎体,再次透视确认无误后,逐层缝合切口。术后依据患者恢复情况遵医嘱进行相关功能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手术前后Cobb's角、前缘压缩高度。(2)比较两组术后3d、7d疼痛程度、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疼痛: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分值范围0~10分,无痛为0分,10分为最严重。心理状态: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HAMA量表所有项目采用0~4分5级评分法,0分:无症状;1分:轻:2分:中等;3分:重;4分:极重,总分≥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14分肯定有焦虑,≥7分可能有焦虑,<7分没有焦虑症状。HAMD量表所有项目采用0~4分5级评分法,0分:无症状;1分:轻;2分:中等;3分:重;4分:极重;总分<7分正常,7~17分可能有抑郁症,18~24分肯定有抑郁症,>24分严重抑郁症。睡眠质量: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包括入睡时间、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睡眠障碍、日间功能,每项分值0~3分,最高21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3)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脊柱创伤症状彻底或基本消失,Cobb's角等相关指标和脊柱功能恢复正常为显效;脊柱创伤症状减轻,Cobb's角等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50%,脊柱功能明显改善为有效;脊柱创伤症状未减轻,Cobb's角等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50%,脊柱功能未改善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McGill评分、Prolo评分以及JO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cGil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低,Prolo评分以及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升,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比较

组别

McGill评分

Prolo评分

JOA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5.21±1.74

22.07±1.56

28.7±0.18

6.85±0.43

15.87±3.65

19.54±5.71

观察组

35.18±1.69

21.38±1.12

2.86±0.16

7.13±0.74

15.75±4.58

22.14±4.34

t值

0.111

3.214

0.371

2.926

0.183

3.242

P值

0.912

0.002

0.711

0.004

0.855

0.001

2.2 两组患者脊柱生理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前缘高度、Cobb角以及S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前缘高度和SI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更高,Cobb角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脊柱生理指标比较

组别

前缘高度

Cobb角

SI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62.93±5.14

86.76±3.24

15.21±4.87

5.56±1.67

63.23±4.87

85.21±3.19

观察组

62.89±5.12

88.21±3.33

15.18±4.85

4.78±1.42

63.21±4.85

86.76±3.42

t值

0.049

2.791

0.039

3.183

0.026

2.964

P值

0.961

0.006

0.969

0.002

0.979

0.004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

切口感染

畸形愈合

延迟愈合

发生率

对照组

0

2(3.23)

2(3.23)

4(6.45)

观察组

5(8.06)

5(8.06)

3(4.84)

13(20.97)

χ2

5.445

P值

0.020

3 结论

创伤骨科主要包括四肢、脊柱、关节等部位的损伤和病症,当前我国交通和建筑事业高速发展,创伤骨科收治的患者也随之增多,如何能使患者的痛苦更少、恢复更快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往在治疗创伤骨科患者时,大多是进行骨折内固定的传统治疗,即解剖患者骨折结构之后重建,这种方式能够确保患者的伤处骨骼保持稳定,但是该方式会对骨折部位的血液流通造成不良影响,患者治疗后容易发生感染、血管或神经损伤及血管栓塞,不利于术后恢复。近年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引入微创手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骨折的精准愈合。在利用微创技术时,精准定位使患者在术中不会受到很大程度的机体损伤,所以本次试验组切口长度较小、出血量较少,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同时微创手术还能够提高治疗过程的稳定性,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式,如本研究显示,试验组的疗效更好。当前微创手术广泛应用于创伤骨科的临床治疗中,不但操作方式简单,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患者术后恢复快,节省医疗费用,从而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3.1 微创手术优点

微创手术的优点是创伤小、术后切口相关并发症少。切口延迟愈合和切口周围皮肤坏死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常见并发症,以传统L形切口为例,该切口容易造成跟外侧动脉损伤,可影响局部血供,因此术后更容易出现切口周围皮肤坏死。此外,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以及高龄、有长期吸烟史的骨折患者,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不愈合率较高。微创手术治疗骨折,可以克服传统切开复位手术切口愈合不佳的缺点,且能获得良好的复位效果。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需要等待患肢肿胀消退后才能手术,而微创手术对骨折端软组织条件要求相对较低,可以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因此患者接受度较高。微创手术的切口较小,术后疼痛程度低于传统切开手术。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骨折,无须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在门诊即可完成拔针等操作,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术后康复时间短,患者治疗满意度高。

3.2 微创手术缺点

微创手术的视野有限,不适用于治疗严重的关节内骨折,无法获得良好的复位效果。经皮撬拨复位治疗骨折,术中需要不断透视来提高复位的准确性,且不能良好恢复严重塌陷的关节面,还存在克氏针脱落的可能。跗骨窦入路不能充分显露距骨外侧壁,增加了手术难度,对术者的手术技术要求较高,而且该术式不适用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会因塌陷而进行植骨治疗。研究发现,跗骨窦入路与传统外侧入路切开内固定治疗骨折的切口愈合情况无显著差异,但是跗骨窦入路的手术时间更长,原因是跗骨窦入路术中需要反复透视确定复位效果。关节镜技术不适用于关节面严重塌陷的骨折患者,术中复位难度大此外,关节镜技术的学习曲线较长,关节镜手术费用相对昂贵,不容易推广应用。球囊扩张复位技术的适应证尚不明确,术中需要考虑恢复关节面平整的问题,而且球囊扩张的限度不容易把控。佩戴外固定支架会影响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而且日常护理不当会造成钉道感染,影响治疗效果。

3.3 微创技术的应用

3.3.1 小切口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技术则采用中线或中线旁切口、半椎板切除的入路。采用后正中 3~4 cm 的皮肤切口,通过管状撑开器暴露并切除部分棘突,依据肿瘤大小切除相应节段椎板,切除椎板范围可达两侧椎间小关节内缘,保留两侧椎间小关节及其表面附着的肌肉组织;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神经的干扰小,并且保留了脊柱后方稳定结构,在短期随访中的复发率与传统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异。采用中线旁皮肤切口,通过管状撑开器暴露并切除一侧椎间小关节,将椎间孔完全暴露,对椎间孔内的肿瘤进行切除,由于破坏了脊柱后方稳定结构,术中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对涉及节段进行融合固定。该类手术的优点明显:首先,皮肤切口位置的选择可依据肿瘤位置来决定,中线旁切口的角度更方便术者对偏向一侧或位于脊髓腹侧的肿瘤进行手术操作,对于腹侧的复杂肿瘤,必要时还可采用对侧皮肤切口进行对侧操作;其次,脊柱节段的融合与否可依据手术是否对脊柱稳定造成影响来决定,融合同样可通过微创技术得以实现。但该类技术要求也比较严格:首先,肿瘤若对邻近椎体强度造成影响,则会影响最终融合的可靠程度;其次,肿瘤长度过长,长节段的微创操作反而增加了手术时间和难度;再次,有限的通道暴露难以完成较深部位肿瘤的操作。因此对椎管内肿瘤而言,短节段、无椎体破坏、无深部组织累及的肿瘤可作为首选。

3.3.2 微波消融术

患者采取仰卧或俯卧位,在CT引导下将穿刺针置入病灶,取出针芯后插入消融头,同时将温度传感器置入椎管或椎间孔内进行温度检测,当检测温度超过42℃时需将二氧化碳或5%冰葡萄糖注入椎管以保护脊髓。具体时间和功率依据术者经验进行调整。由于采用局麻,患者可及时向操作者反馈疼痛或感觉异常的情况。无论是疼痛症状的缓解,还是短期或长期内的肿瘤控制效果都获得了不错的评价。并且作为肿瘤的治疗手段,有效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RAF对组织的加热依赖组织的高导电性,而骨的导电性低,因此不利于RAF热能在骨组织中的扩散。MWA由于不受组织导电性的影响,允许热穿透至更深的位置,因此加热范围更大,并且对成骨病灶或混合密度病灶较RAF更具优势。但也由于穿透性强,对神经、脊髓的潜在热损伤风险也随之增高,因此需要术前对微波照射范围进行充分规划,术中对危险部位进行实时温度检测。

3.3.3 内镜手术

内镜技术是传统意义上的微创手术。虽然在脊柱疾病治疗中应用已久,但鲜有在脊柱肿瘤中应用,目前多为病例报道和技术说明。Joo报道了1例使用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脊柱继发恶性肿瘤的病例。术前判断患者T11右侧椎体及椎弓根位置肿瘤组织形成,压迫脊髓右腹侧及右侧T11神经根,导致右侧T11神经支配区皮肤的顽固性疼痛。术者经右侧T11椎间孔建立工作通道,在镜下对肿瘤进行部分切除,并充分松解神经根,使用双极射频进行镜下止血。术后随访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由于单通道镜下处理范围有限,为完整刮除病灶囊壁,术者又从对侧进入病椎,将肿瘤及囊壁清理干净,使用双极射频止血后在镜下填充羟基磷灰石。术后8个月患者疼痛缓解,3年内没有复发。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创伤骨科患者时采用微创手术治疗,不但能够提升临床整体的治疗效果,还能帮助患者术后早日康复,节省治疗总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朱峰.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9):106-108.

[2] 于德军,陈永亮,齐鹏飞,李宝林.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黑龙江科学,2020,11(18):58-59.

[3] 周耀东.30例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应用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5):60-61.

[4] 韩虎义.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20,15(15):229.

[5] 刘鹏.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