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9
/ 2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熊玉华

四川省泸县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泸州  646105

中医在治疗疾病或疾病方面均有独到之处,但中医治疗是否能取得预期疗效,既有赖于医师对证的准确诊断、恰当立法、合理选方及精良用药,又有赖于中药煎服方法。清代徐灵台指出:“病不治,不仅药方有病,即使药方有病,如果服用不当,非但无用,反而有害。”由此可见,适当的服药方式可以加速病情的发展,本身并无大碍,但不恰当的服药方式会加重病情。因此,在使用中药时,不仅要注意中药煎煮方法是否得当,还要根据不同疾病、病位而决定不同的服药时间和服药方法、疾病和药物的属性。

1、中药煎煮方法

《论药之起源与发展》:“药之烹法,以其深说,药效与否,全在乎”。“方药虽中病,但煎法不对,则药无效。”中药煎剂法的意义可见一斑。

1.1煎药的容器

在煎药过程中,选好煎药最重要,而厨具选得好坏对药液质量有较大影响。陶弘景说:“烧汤不要用铁器。”李时珍说:“煮药最好不要用铜铁器具,要用银器杯。”煎药以平底锅和搪瓷锅为好,不适合不锈钢锅、铝锅和铁锅。中草药中所含的鞣酸在遇到铁、铝等对身体有危害的金属时,可产生难溶在水中的鞣酸铁、鞣酸铝等鞣酸盐。另外,由于单宁酸含量不足,草药中具治疗功能的生物碱也不易溶于水,因而使药效下降。不锈钢锅内含有镍、镉等金属成分,加热时会与药材中的生物碱、鞣质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药效,甚至产生较多的有毒化合物。砂锅以硅酸盐为主要原料,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加热均匀、传热缓慢、沸腾时水不易挥发,为沸腾首选用具。

1.2开水量大

煎煮时加入适量的水,过多的水会使煎煮时间延长,过少的水又会使活性物质不易溶出。不同中药材料吸水率差异显着,通常是药物重量5-10倍,庞海等单个材料吸水量可达到20倍。所以,煎药水量,应视药物用量及质地而定,在相同重量药物中,质地轻者体积较大、吸水性好,质地坚硬者体积较小、吸水性较差。煎煮花、叶、全草、质地较轻的药物,用水量应高于一般用水量,煎煮矿物质、贝壳等固体药物,用水量应低于一般用水量耗水量。传统的经验是把事先泡好的药片放进锅里,以2-3厘米水超面积为好,二次煎水加水超面积1-2厘米为好。

1.3煎煮火候

在煮药的时候通常是先用大火烧开,然后小火慢慢炒。

1.4烹饪的时间

煎煮时间因用药品种不同而异,面药、热解药、芳香药等此类药味淡、挥发油成分较多,不宜久煎。一般烧开后熄火3-5分钟再烧5-10分钟即可。滤过后服,以避免活性物质的挥发和疗效的下降。如银翘散为祛表散寒的常用中药。补品烧开,慢火煎40-60分钟。滋补品、矿石、甲壳类、根茎类、种子类的药物都是油性的,难以承受的活性物质。宜多浸泡久煎,使所煮药汁稠厚,服之药力较强,疗效持久,方能起到药效。《温病条变》“8杯,熬3杯”增液汤意为久煮,因为方剂中所含多糖,多种氨基酸,脂类及蛋白质等不溶于水,所以要延长煎煮时间才能增加药液中有效药物浓度。

1.5特殊的烹调要求

1.5.1 先煎

有毒药物(如乌头)或矿物、甲壳类等难溶药物应先煮沸,即先在药锅中煮30分钟,再与其他药物同煮。乌头类药物仅能长期协同高温解毒。

1.5.2后下

浮面剂如紫苏、砂仁和豆蔻等药之叶含挥发油成分,久煎后药性易挥发或受损。煎完前5-10分钟,煎完前1-2分钟将薄荷放入煎锅。

1.5.3包煎

对咽喉有刺激作用的药如旋覆花,厚朴,煎煮后液黏稠,不容易过滤的药有车前子,种子和重粉剂有:葶苈子、滑石粉;容易产生混浊液的物质有:蒲黄、海金沙等。

1.5.4 另煎

人参、西洋参和藏红花的有效物质会在煎煮时被其他药物所吸收,因此需要分煎。因而罕见的药物,如羚羊角等,应单独煎煮2-3小时取汁,然后将药物的煎剂与其他药物一起煎煮,最后将煮沸的药物混合服用。

1.5.5 烊化

阿胶、鹿茸胶和龟甲胶都是高粘稠度胶体,在煎煮时容易粘锅或者烧伤而损害药效。

2、如何使用中药

2.1服用时间

《唐叶本草》指出:“药气与食气不宜相见,食气尽则服药,药气尽则食。其义是所谓饭前饭后盖饭”。具体给药时间要视病人胃肠道情况,需求及药物性质而定。

2.1.1 饭前服用

通常饭前30-60分钟用药,病位低于胸腔的患者宜餐前用药,这样有利于药的排出。对肠道疾病的治疗,宜饭前用药,因空腹时药液能与消化道粘膜直接接触,能使药物迅速吸收,亦可服用补品使药物迅速吸收。在消化道内不会被一些酶所分解,一定要慢慢吸收,要饭前吃。

2.1.2 饭后服用

一般餐后15-30分钟用药,治心,肺,横膈,上腹上部病症,餐后用药,能提高疗效;刺激胃肠道的药,例如乳香和没药,应餐后给药,减少消化道粘膜损害;健脾胃助消化偏方可以餐后吃,比如:山药、薏苡仁、山楂等;毒性大的药物还应该在餐后使用,避免吸收过多和不良反应发生得更快。

2.1.3 空腹服用

润肠药、驱虫药和缓泻药都适合空腹服用,利于积滞,例如:大承气汤和石枣汤等,清晨空腹服用,既有助于发攻水之力和饮酒,又可避免晚上经常起床的麻烦,治四肢血管之药也应空腹服用,使药物迅速入肠,维持高浓度可迅速涂擦有滋补作用之方,例如独肾汤,四物汤和当归补血汤等等,适合清晨空腹服用,利于吸收。

2.1.4 睡前服用

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如关节、骨髓或者背部有病,适合在临睡前吃,临睡前的安眠镇静药和临睡前的麻子仁丸之类的缓泻药滋阴益气液能全面滋润肠道、软化燥结后便于下一次的晨便。

2.1.5因病服用

据《伤寒杂病论》记载:“舒立……服药水半刀,分娩前服,加舒立半刀温疟,产前服下。”疟疾发作前4小时和2小时服用一次抗疟药物是适宜的,以控制疟疾的发作,这些药物如果在疟疾发作时服用,更容易引起恶心、呕吐,《正志》中说《惠部》:“有治疟药方、不可用药、需过二时、疟病现前。”应早服回阳开窍四逆汤、苏合香丸、安宫牛黄等通关开窍急救药物。鸡鸣散治疗湿气脚气宜黎明前服,使药直下而湿浊更易祛除。

2.2服用方法

2.2.1 给药方法

中药1日1剂,分2-3次等量服用。对于老人、小儿用药困难的患者,亦可用少量多次或经浓煎等方法。

2.2.2顿服

煎剂每次1次,根据药效最强烈和起效最迅速的情况而定。旨在集中用药之药力,使之在不损伤正气的前提下发挥最大疗效,例如泻药/活血化瘀药,大黄牡丹汤、甘遂大黄汤、红兰花酒。

2.2.3 频服

每日小服,多服数次。常用来治疗上肢疾病特别是颈部疾病或者呕吐的人,应缓慢服用,让汤剂与患处充分接触,起效迅速,例如:清枣九肺汤,三子养气汤,苦瓜炒酒治咽喉病、用汤药代茶剂等等,目的都是让方剂能够持续作用于病变部位。

2.2.4连服

是指大剂量药物在短期内持续给药。作为小儿乙型脑炎、高热及败血症等疾病,通常采用此法,即体内在短期内可达到较高浓度的药物。

2.2.5 特殊食用方法

取汁服:人参煎取汤加保胆,桑萱,鱿鱼粉;取汁服二妙散,茯苓丸之类;川芎茶和清茶一起服用;石斛散加醋制化瘀止痛服用固精丸、金苓子散佐酒加热;盐汤入肾后服用金锁固精丸、石斛夜光丸、大补饮丸、左归丸。

3、注意事项

用药过程中应减少豆类、肉类等生冷食物以及不易消化食物的摄入,对热病、皮肤瘙痒的病人忌口或慎食酒、辣、鱼油等刺激性食品,对生阳解毒药忌口生冷酸涩、进补药少量多次喝茶忌口胡萝卜等,对胸痹病人忌口肥肉、动物内脏、忌口烟酒等,对肝阳上亢病人忌口眩晕等。烦躁易怒之人忌胡椒、辣椒、大蒜、酒类热阳之品,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之人忌油炸,黏腻、生冷、不易消化之品,外证病人忌肥腻之品。古文献中也有记载:茯苓忌用醋、龟板忌用苋菜、熟地黄、何首乌忌用葱蒜萝卜、菝葜忌用茶叶、薄荷忌用龟肉、甘草忌用鲢鱼等;如饮食禁忌没有引起重视,过早的吃肉类及不易消化食品,极易引起旧病复发即复食。注重病人用药后的应对及日常照顾,其中以桂枝煎煮后叮嘱最为经典。阳明病病人用药后箭气的有无关键在脏腑之气的清畅,以小承气汤为主。阳明病脉滑急而外邪虽炽盛,但病人正气不足,故采用小承气中郁汤攻伐。用药之后,胃气旋转肠燥大便,这时可多加服汤剂,并且要停药,以避免拉肚子和伤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