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介入治疗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介入治疗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探讨

陈玉莉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448000

摘要:目的: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介入治疗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21年~2022年收录的4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实验中在观察组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分析两组间护理效果。结果:VAS以及VRS评分在观察组护理后中更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精神状态、社会职能、睡眠质量以及身体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均在观察组中表现出来。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介入治疗针对性护理可显著改善治疗后的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针对性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一种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常见血管性疾病,发病率高,严重者需行下肢截肢治疗严重影响病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目前多采用介入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具有适用性广,术后疗效好等优点[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引起的下肢长期缺血使患者肢体疼痛、活动能力降低,尤其是后期的静息痛,严重影响患者休息,致使患者睡眠障碍和不良情绪的产生。因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社会发展功能都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此外,手术治疗后患者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研究表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症状体征和疾病恢复情况关系密切[2]。而护理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介入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我院收治的4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分析对接受介入手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2022年总计4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21例,观察组为22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一般资料(±s,%)

组别

例数

年龄

性别

男  /  女

观察组

21

46.00±5.43

7(33.33%) /14(66.67%)

对照组

22

46.45±5.28

7(31.82%) / 15(68.18%)

P

0.598

0.313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利用PPT向患者及家属讲述发病原因、用药指导、注意事项、如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且给予常规的日常生活指导。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1)成立专门的小组,包括专业的医师、护师,熟悉掌握患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2)术前告知患者该病的危害,治疗方式,及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倾听患者的疑惑,缓解患者焦虑的情绪。 (3)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培训,如合并有高血压等基础病者,叮嘱其日堂监测血压、血脂、血糖值变化,并且饮食清淡、少食多餐、营养均衡等合理饮食。 (4) 术后及出院后嘱患者加强足部护理,避免皮肤破损、外伤,鼓励患者进行适宜的康复运动如太极拳、慢跑等,但不可操之过急, (5)充分调动家属的主动性,使其发挥监督作用,若患者出现消极情绪或者逆反情绪,不遵从医嘱,及时反馈给延续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将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疏导,重新制定患者认可的计划并继续执行。(6)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及其他情况,严防并发症的出现。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间在疼痛情况(采用VAS以及VRS评分,评分越高证明痛感越强烈)、生活质量(精神状态、社会职能、睡眠质量以及身体质量评分,评分越高证明生活质量越高)、并发症情况(术后感染、下肢血肿、血管狭窄以及深静脉血栓)、护理满意度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计算

使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间术后疼痛情况的比较

护理后的VAS以及VRS评分在观察组中显示出更低的结果,经统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结果证明针对性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的状态。

表 2  疼痛情况(±s,n=43)

组别

VAS

VR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6.67±0.63

2.70±0.54

7.06±0.82

2.86±0.53

对照组

6.62±0.67

4.84±0.51

6.74±0.83

5.26±0.60

P

0.281

<0.01

0.055

<0.01

2.2两组间生活质量的比较

经统计,生活质量的各个指标:精神状态、社会职能、睡眠质量以及身体质量评分在护理后的观察组中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结果提示,针对性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干预更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表 3  生活质量评分(

±s,n=43)

组别

精神状态

社会职能

睡眠质量

身体质量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52.82±5.29

64.36±3.93

51.90±5.30

62.10±4.61

50.60±5.46

61.58±4.67

54.34±6.03

63.40±5.10

对照组

51.98±7.72

59.18±4.29

50.94±5.86

57.64±4.03

50.18±4.74

57.76±4.73

55.48±6.17

59.84±4.64

P

0.527

<0.01

0.392

<0.01

0.682

<0.01

0.352

<0.01

2.3 两组间出现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如表4所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针对性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干预更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4 并发症情况(n%

组别

例数

术后感染

下肢血肿

血管狭窄

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

观察组

22

0

1

0

1

2(9.09)

对照组

21

1

2

1

2

6(28.57)

P

0.004

2.4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结果提示,针对性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干预更能提升患者满意度。

表 5 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22

18

3

1

21(95.45)

对照组

21

8

10

3

40(85.71)

P

<0.037

3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肢体远端出现供血不足,随着介入治疗技术和腔内器械的飞速发展,介入手术已成为首先治疗方式[3]。而术后常出现疼痛、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并发症等情况,加重的护理人员和患者的负担。传统护理模式存在相对机械的弊病,随着护理科学的飞速发展,护理职能范围不断扩大,针对性护理作为一项探索性护理工作,其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的密切的护理关系,普及医疗知识,并帮助患者及家属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及院后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的机体康复和生活质量,促进和维护患者健康,进一步完善整体护理的内涵,节省了社会资源和卫生成本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4, 5]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得出,针对性护理后患者疼痛评分VAS以及VR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而精神状态、社会职能、睡眠质量以及身体质量评分更高,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而护理满意度更高。结果说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介入治疗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在临床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对该病患者的效果令人满意。

综上所述,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介入治疗的针对性护理能够缓解术后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满意度,可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彭怀玉,钟勇进,高雨蕉,等.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术前血清瘦素、艾帕素、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水平与介入治疗后复发相关性[J]. 安徽医药,2023,27(03):461-465.

[2] 杨文英,高美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焦虑和抑郁患病率的Meta分析[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3,21(01):15-19.

[3] 李红霏.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人工支架植入患者实施综合术后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 透析与人工器官,2022,33(04):87-90.

[4] 童玉荣. 大健康背景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10):49-50.

[5] 冯文. 延续护理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2,43(15):1494-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