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小区海绵城市优化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2

建筑小区海绵城市优化设计研究

曹墨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全新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以环境保护与治理为导向,以强化生态建设为目的的建设理念。目前,海绵城市理念已经受到社会大众的充分认可,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有效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并且可以发挥保护城市水资源的作用。海绵城市建筑工程技术相对较复杂,而且具备明显的专业性特点,相关人员有必要开展海绵城市建筑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并且通过分析海绵城市建筑工程技术应用案例,系统总结海绵城市建筑工程技术应用策略和实施要点。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筑工程;技术利用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特点

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是雨水系统,即通过净水、渗水、蓄水等举措,充分收集和利用雨水,形成一种稳定的、可持续的城市景观范式。在此过程中,城市应以整体规划为着眼点,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渗透到不同层次的规划、规划中,让城市建设更具生态性、绿色性及节约性。总体来讲,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原则是坚持生态建设原则,调动生态调蓄功能,缓解城市所面临的雨涝情况,从而实现对城市区域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美化和保护城市环境。海绵城市构建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从“源头减排”。海绵城市拥有控污体系、雨水应用体系及防洪体系等构成。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确保3个体系充分耦合,从而实现对水灾害的防御、水资源的存储及水资源的再次利用。简而言之,就是对源头进行减排,充分推动城市区域、街道基础建设,将雨水利用到改造或新建的商业绿地、住宅绿地、公园绿地中。同时,通过用水、排水、净化、蓄水及渗水等手段,控制雨水径流,达到综合治水的目的。

二是自然与人工的充分融合。海绵城市是结合生态基础形成的城市形态,要求从恢复生态、控制水量、改善水质及预防暴雨等角度出发,将城市建设成综合性、包容性的“整体”。但实现该目标需要将人工技术与自然生态充分结合起来,不仅要发挥自然生态环境所拥有的防洪、渗透等功能,还要通过完善人工设施、改造场地、控制雨水径流等途径,提升水环境的整体质量,实现对城市水资源的综合处理。例如,在道路建设中设置滞留池,可降低排水系统的负荷。

三是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海绵城市的建设涉及文化、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因此,应更加注重对海绵城市的整体规划,从引进社会力量、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的职能,提高城市建设的协调性和科学性。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质地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应科学分析场地环境、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建设“低影响率”的海绵城市。

2海绵城市的作用

(1)减少城市内涝。海绵城市是城市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提高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同时丰富了城市水源,使城市渗水功能增强,能确保在雨季强降水来临之际实现雨水的迅速渗透和排除,以免造成内涝,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2)保护城市自身水资源。城镇化建设给和城市的虹吸效应让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加剧了本就紧张的城市水资源供应矛盾,而环境污染带来的水系污染和水资源浪费让这种局面雪上加霜。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倡除了促进生态环境建设,还使城市具备了强大的污水清洁功能,既降低了污水给城市生态带来的污染,又有力补充了城市的水源供应储备,让城市实现了从之前的被动排水向主动蓄水、净水、用水的转化。

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建筑工程技术

3.1雨水存储

如何合理调控城市降水是科研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扩展城市的雨水存储空间,要增强城市的吸水、蓄水能力。在以往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城市防范强降水威胁的主要手段就是迅速排水,因此在城市周边兴建了大量排水渠;同时,预防夏季高温天气极易生成强对流天气和台风,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对城市建筑物周边环境进行科学规划,保护绿色植物,尽量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性。若建筑物正好邻近湿地或河道水系,则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做到相互取长补短,避免城市海绵功能过度开采导致饱和。

3.2雨水转化

在排水构造方面,城市的传统设计是统一性质的排放,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建筑工程给排水技术是一种颠覆性的改造,水源地呈分散式分布,改变了传统供水源头非常单一的局面,更强调对降水进行转化。当然,雨水转化技术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初期使用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而且净化后的水源并非储存在建筑构造内。在推行海绵城市设计时,对建筑构造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对建筑布局进行优化升级,促进雨水转化,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饮用水质量,使整个城市水系形成良性循环。

3.3雨水循环利用

海绵城市技术的一个重要保障性措施就是雨水循环利用,建造海绵城市需要在生态建设和技术应用上明显区别于普通城市,既要保证技术达到应用标准,又要有利于生态环境调控。要求所有城市建筑物都具备雨水转化和存储功能,共同组成城市的水循环体系。不同季节的城市降水旱涝不均,开展城市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多雨和干旱季节等特殊天气因素。

4应用策略

4.1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撑

打造海绵城市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多种多样的技术类型加持,城市所有公共和自然资源都需要建设方去沟通协调,充足的资金支持必不可少。要确保资金来源,需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城市管理者和决策者要站在战略全局的层面看待打造海绵城市的战略构想,要确保设计海绵城市方案的可行性,经过科学论证划定打造海绵城市所需的资金规模,并据此构建合理、完善的预算管控机制,实现多方涵养资金来源,把打造海绵城市的战略格局引入预期的理想模式;第二,要针对打造海绵城市战略构想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多方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或市场主体合理参与资金筹措,彻底夯实资金的来源渠道。

4.2加强工程技术研究

打造海绵城市建设体系需要种类繁多的工程技术参与建设,有关方面要切实加大工程技术投入力度,广泛吸收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以及专业人才参加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广开门路,集思广益,开发有针对性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积极学习吸纳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评估技术研发成本和最终效益。

4.3打造专业化的施工团队

打造海绵城市工程系统庞大,与普通工程建设有显著差别,对工程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有更高的素质要求,需要这些时代先锋对海绵城市的打造有清晰正面的价值认识,能对工程技术的运用和操作规范做到应付自如,能从城市海绵战略的实际需要出发,制订针对性极强的技术和施工方案。

结束语

目前,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已经成为解决城市内涝等问题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而且海绵城市建筑工程技术具备专业性强和复杂程度高等实际特点。因此笔者建议相关人员不断加强海绵城市建筑工程技术研究,合理分析海绵城市建筑工程技术应用策略和应用要点,以便助力海绵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小丽.基于海绵城市的道路系统化设计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5):213-214.

[2]冉阳,付峥嵘,马满英,等.改良型生物滞留池在海绵城市雨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1,11(1):173-180.

[3]宋剑英,王建龙,赵梦圆,等.海绵城市建设促渗保泉方案及其效果评估:以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为例[J].水利水电技术,2019,50(5):20-26.

[4]李斐然.海绵城市视角下屋面雨水回用系统的综合效益评价[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