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2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究

尚应华,王颖

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青岛 青岛,266000

摘要:现阶段,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强度和耐用性以及抗震性和承载性,所以在我国得到较大程度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就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 混凝土结构施工特点

1.1 整体性

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现浇钢筋混凝土占比逐渐提高,在这些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工作人员设计各种后期填充砌体,混凝土结构设计均留有结构拉缝,主要目的是提高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的连接密度,来提高墙体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工作人员要提高对钢筋混凝土工程的重视程度,加强钢筋混凝土工程对整个工程的基础作用,准确掌握工程施工的各环节,提前发现工程施工中隐藏的安全隐患,进一步优化施工环节,提高工程整体的安全性。另外,工作人员在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日常施工中,要和其他部门相互沟通,保证工程整体性。

1.2复杂性

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建筑工程中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其具有较高承载力、耐久性等特征,由于钢筋被完全覆盖在混凝土中,不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影响,不会长期暴露在外在环境中,能有效避免出现锈蚀问题,无形中增强整体结构的耐久性,即使遇到火灾,在混凝土保护下,钢筋整体结构也不会受到严重影响。而复杂性通常体现在施工过程方面,工作人员基于工程整体角度来控制工程施工内容,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保证后期施工能顺利进行,且要进行钢筋混凝土养护工作,避免后期出现各种质量问题。总之,为保证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达到指定标准,工作人员要提高对钢筋混凝土工程复杂性的重视程度,通过事后养护、事前准备、事中施工来保障工程质量,有效促进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可持续发展。

2 混凝土结构的优势及缺点

2.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势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所涉及的材料种类多,但是多为一些容易获取的材料所以说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但能够有效的节省施工的成本,由于还能充分的对粉煤灰和矿渣等材料进行使用所以说还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钢筋材料虽然有着较大的强度和承载力,但是其也较为容易发生锈蚀而导致材料自身的强度降低,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可以置于混凝土之中,所以能够有效的减小和避免钢筋锈蚀情况的发生,所以也具有较好的防火性能。在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时,新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只需要通过施工的实际需求来制定相应的混凝土尺寸和形状即可,不但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还节省了施工的时间。由此可见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相比于其他建筑结构施工所不论是抗压性能、抗震性能都是无法进行比较的。

2.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点

虽然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多的优势,但是由于其结构的横截尺寸较大,所以所具有的重量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同跨度和高度的钢结构质量。钢筋混凝土所具有的抗裂性也是较差的,其构件的制作工期也较长,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冬季也不适合钢筋混凝土的施工。

3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

3.1 混凝土配制技术应用

为实现对混凝土性能的优化,可依据建筑施工要求的分析,掺入适量添加剂来优化混凝土性能,例如添加适量活性物质来增强混合料水化反应,并实现对混凝土结构细缝的有效修补,有助于促进混凝土强度、硬度控制效果的提升。对于水分、水泥、骨料等材料的添加,要求人员严格遵循配比要求。为避免混凝土温度过高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可依据实际建设要求的分析,通过减少水泥用量来优化温度应力控制。

3.2 钢筋模板施工技术

第一,施工前以图纸为参照来精准确定位置,并按照基准线来严控首块板的安装,确保钢梁与首块板之间能够有效安装。第二,以首块板为参照对其他模板进行有序安装,施工前需对板的尺寸进行再次复核,避免误差出现影响整体质量。第三,应尽可能在接点位置进行切割处理,并将现浇钢筋模板作为主楼板;第四,可将镀锌钢板作为底膜,其厚度需控制在0.5mm左右。按照一个方向来铺设各层钢筋模板,并充分遵循主体结构施工安装顺序。第五,可采用扣合方法对衔架模板进行连接,利用拉钩的形式来提升两板间连接的紧密性,避免出现浇筑漏浆情况。

3.3 混凝土浇筑技术

建筑中墙体、顶板、基础底板、楼体等结构均涉及到混凝土浇筑施工,为保证混凝土结构不受浇筑问题的影响,要求施工人员结合现场情况的分析,加强对各浇筑部位、环节的质量控制。以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为例,通常可通过增加厚度来提升底板强度与硬度,而为避免底板浇筑时出现混凝土裂缝情况,施工人员需解决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同时,基础底板浇筑时切勿预留施工缝,以避免对混凝土整体受力性能产生影响,并重视对浇筑设备的合理选择,进而为基础底板浇筑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再如开展墙体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需在利用相同成分砂浆在地步进行浇筑施工,浇筑厚度控制在5cm左右,采取铁锹下料的方式来提升墙体浇筑的合理性,并将控制高度控制在40cm左右。为进一步强化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要求人员依据现场情况、温度应力等因素的分析,合理采用分段、整体浇筑方法来提升混凝土浇筑质量。

3.4 振捣施工技术

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振捣技术应用至关重要,其振捣水平、成效与混凝土结构性能控制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为保障振捣作业的顺利进行,要求相关人员在施工前合理选择振捣设备,依据相关要求来确定振捣方向与顺序。在实际振捣施工过程中,受到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混凝土振捣极易出现问题,对此单位需做到对振捣环节的严格控制,尽可能对混凝土结构振捣一次性完成。同时,要求人员结合对混凝土结构特点来确定振捣方向与角度,并保证振捣施工符合完整性、充分性要求,避免因漏振情况出现影响到混凝土结构性能。振捣期间要求施工人员合理控制力度,并通过对振捣器插入深度、移动速度等的合理控制,进一步提升混凝土振捣水平。

3.5 混凝土拆模技术

拆模施工是否合理与建筑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为进一步提升混凝土拆模作业的合理性,要求人员依据建筑施工要求的分析,以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进行结构拆模,同时注意将承重部位放在最后拆除工序。同时,拆模时间控制是否合理与混凝土质量控制之前有着密切关联,所以施工人员在充分考虑强度等级、气温条件、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来科学确定拆模时间。

3.6 混凝土养护技术

目前,混凝土结构养护常用方法涉及到浸水养护法、围水养护法、塑料薄膜法以及覆盖浇水养护法等,养护人员可依据现场情况的分析,合理选择上述方法来提升混凝土结构养护质量。若条件允许,相关人员可借助冷凝管降温的方法来提升混凝土养护质量。养护作业期间,需以测温导线合理、科学规划为前提,通过定期洒水来强化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控制。若混凝土养护处于冬季寒冷阶段,则需以冬季施工标准为参照,依托于外加剂或采取蓄热等方式来提升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效果,避免因受冻导致混凝土结构性能下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施工成效直接影响到建筑项目的整体建设质量,并与建筑能否可靠、安全运行之间存在密切关联。鉴于此,相关人员需在明确认知混凝土结构施工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度剖析当前混凝土结构施工存在问题,通过对各技术环节工序的严格把控来提升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规范性、合理性,进而为建筑工程的高水平、高质量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李佳强.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9.(17):155-156.

[2]曹璞.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9,17(17):102-106.

[3]齐丽.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9(009):14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