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2

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观察

陈敏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云南昆明   650100

摘要:目的:探讨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9-2022.9月收治的110例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及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颅脑损伤;机械通气;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神经功能

颅脑外伤在临床十分常见,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大脑中枢功能损伤,如果未及时救治,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术后受感染、呼吸抑制等因素影响,极易并发高碳酸血脂、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机械通气,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1]。但是通常机械通气的时间较长,术后感染风险增加,且长期卧床及制动严重限制患者能力,影响术后恢复。因此术后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护理十分必要,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2]。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是一种个体化护理模式,能够充分结合患者实际,制定目标明确、有计划的护理方案,按照相应计划和目标严格执行,促进患者康复。基于此。本研究对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1.9-2022.9月收治的110例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男、女例数为29例和26例,年龄区间54-78岁,平均(63.81±4.08)岁;病程3-8h,平均(6.02±0.84)h;观察组男、女例数为30例和25例,年龄区间55-78岁,平均(63.97±4.25)岁;病程3-8h,平均(6.13±0.86)h。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用于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以对症护理为主,具体包括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排痰等。

观察组: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1)由临床医护人员、康复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科学、可行的康复锻炼方法,主要评估患者肌力及活动耐受能力、血流动力学、意识状态及呼吸机参数等。(2)第一阶段:指导患者关节被动活动,四肢关节全范围活动,每次2组,一组5-8个,每日2-3次,适用于配合度、肌力差患者。(3)第二阶段:关节主动及主动-辅助运动。指导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运动,活动上下肢关节,时间为20min,每日2-3次,结合患者病情可床上直立位练习。(4)第三阶段:坐位训练。每日2-3次,结合患者耐受情况明确训练时间,不可超过30min,如果患者移动手臂抗重力,可在床边椅进行练习。(5)第四阶段:主要为站立训练,2-3次/d,结合患者耐受情况明确时间,拔除人工气道后,以原地踏步、站立练习为主,逐渐转为独立站立位。(6)第五阶段:主要为步行训练,待患者能够独立站立后,协助其行走练习,逐渐独立行走,每日2-3次,时间20-30min,结合患者恢复情况确定行走距离。另外康复期间需要注意,心律失常采用相关质量药物;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时给予患者相关药物;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胸痛、皮肤潮红等症状,或者存在人机对抗和拔管等风险,应立即停止干预,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情况。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满分45分,分数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2)感染情况。由医护人员评估和统计两组感染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对本次研究收集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使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干预前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x±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55

42.13±8.30

15.31±5.83

对照组

55

43.15±7.98

24.52±5.21

t

0.657

8.736

P

>0.05

<0.05

2.2两组感染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感染发生率对比 [n(%)]

组别

例数

肺部感染

颅内感染

静脉导管感染

泌尿系感染

发生率

观察组

55

5(9.09)

1(1.82)

4(7.27)

3(5.45)

13(23.64)

对照组

55

2(3.64)

0

1(1.82)

1(1.82)

4(7.27)

x2

5.636

P

<0.05

  1. 讨论

手术是临床治疗脑外伤的主要方法,通常患者术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治疗,导致患者长期卧床、制动,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术后康复训练有助于增加患者肌力,减少肌肉萎缩,同时能够有效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因此适用于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减少感染的发生。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以循序渐进的生理规律为基础,通过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充分结合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及生理指标辩护情况,开展阶段性的康复训练活动,当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或目标实现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如果医护人员和康复师评估后无法完成则继续进行该阶段的训练,直到重新评估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循序渐进式的康复训练模式不但能够保证训练效果,同时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继发性伤害,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促进躯体功能恢复也具有重要作用

[3]

本次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患者实施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其神经功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能够充分结合患者恢复情况、体质状况等制定康复训练方案,由床上训练逐渐过渡至独立行走,避免常规护理的不足,结合患者不同阶段的康复需要和目的加强互动,采用灵活多元的方式,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避免被动式训练,帮助患者能够逐步适应训练强度,提高肌力水平,促进术后恢复,且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4]

综上所述,对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静. 谵妄风险评估下分层护理对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APACHEⅡ评分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2022,42(1):111-112.

[2] 王聪,王瑜. 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6):162-164.

[3] 张海英,管鲜花,张宇,等. 早期循序渐进运动干预策略在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2):4012-4014.

[4] 杨富,方芳,陈兰,等. 早期渐进式康复方案对SICU机械通气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6):1502-1505.

作者简介:陈敏,女(1975年06月)籍贯: 云南昆明,神经外科,本科学历,主管护师职称,主研方向神经外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