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3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措施

邓焕宇

肇庆市广宁生态环境监测站 526300

摘要: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成因比较复杂,既有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事故,也有危险品的储存运输事故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在短期之内,会给周围的生态环境以及周围居民的生命、健康、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近几年来,国家逐渐加强了对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关注与支持,并制定了相应的体系,如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并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但是,受技术、时间等制约,目前对突发事件的监测在品质与效率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监测机制的重要性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监测与控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具有突然性、复杂性、危害性等特点,并具有较强的破坏性。

1.1突发性环境事故的特点

(一)突发性

相对于其它的环境污染事件,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往往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引起暂时性的环境污染问题。总之,在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中,环境质量的恶化往往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由于这类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使得在开展生态环境监测之前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检测。

(二)危险性

相对于传统的环境污染事故,这类事故多集中在生产、储存、运输以及自然灾害(如地震等非自然因素)等方面。石油、多种化学药品以及其它高污染、高毒性的危险物质是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爆发时,这类危险源的泄露将给生态环境及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威胁。

(三)多样性

各种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发生的次数、排放的方式、种类、数量、浓度等因素都有很大的差别,同时,突发的环境污染事故有生产、储存、运输、泄露等多种类型。

(四)持久性

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在一段时期内,污染源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与破坏,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持续地对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与财产安全产生危害,而且大部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中,其释放的污染物都是高污染、高毒性、长时间危害的污染源。

(五)复杂性

由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涉及多个行业,其造成的事故无法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往往表现出复杂的事故原因、复杂的污染影响和复杂的善后处理方法。以著名的“福岛核电站”泄漏案为例,人们普遍认为事故原因是突发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但核电站本身设计不合理,运行机制存在漏洞,被认为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和运营公司错误而迟缓的应对机制助长了污染升级,福岛核事故影响深远,其核辐射直接泄漏对福岛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至今仍存在,其核污水和核废料的处理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1.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方法

(一)可燃、爆燃物泄漏处理方法

迅速掌握易燃易爆物品的具体情况,疏散群众,根据实际情况向当地消防人员报告,根据现场情况通过专家讨论得出可行的处理方法,处理过程中有效保障一线防控人员在处理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二)化学污染物处理方法

迅速疏散当地群众,并通知当地专业防化部队在良好的防护条件下进行监测和管理,环保部门要认真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对泄漏污染原因进行整改,消除相关情况。

(三)大量废水、废气排放处理方法

依靠检测技术,掌握污染泄漏源头,迅速控制污染源,避免污染进一步扩张。

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突发性事故的预防体制

从综合考察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地方的环境保护部门都没有建立起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队伍。虽然由于客观的原因,有的地区建立了环保应急队伍,有的则是依靠企业建立的环保应急队伍,但是这些队伍的责任不清,无法充分发挥环保应急队伍的作用。目前,《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已成为国内大部分化工企业的主体,但对其认识和运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地方政府为求发展,而对对环保监管不够重视,致使环保工作在地方上成了“面子活”。

2.2缺乏完善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设施

按照有关法规要求,化学工业必须建设环保设施,但是有些化学工业虽然通过了环保检查,但是由于环保设施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因而被忽略,或者被转移到其他地方。目前,我国化学工业生产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化学工业生产企业的环保观念淡薄,有的化学工业中的紧急反应设备不能及时维修,有的小型化学工业中的紧急反应设备也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在突发性污染事件中,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处理,将会产生二次污染,从而增加处理的难度。

2.3缺乏恰当的突发性事故处理方式

在一些地区,工作人员对法律法规意识不强,缺乏识别危险废物或危险化学品的能力,当发生危险废物或危险化学品泄漏等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时,没有及时采取适当的事故处理措施和有效的控制措施,而采取相对草率的方法进行处理,这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故的扩大和复杂性。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偏远地区,当地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没有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存在危险废物随意倾倒或处置的情况,如小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液,或委托未经授权的单位处置,造成自然环境中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污染,沿江城市拦截和处理污染河流的方法不当,导致大型河流受到污染物的严重污染。

2.4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理存在问题

一方面,由于缺少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专业人员,或者有关专业人员不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导致他们不能准确地对污染物进行准确的判定,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人员撤离和紧急救援;二是缺乏对污染物性质、危害程度、发展趋势等的科学监测;三是环境污染具有即时性,而环境治理具有长期性。当前,由于缺乏快速、高效、可靠的修复技术,难以实现对污染物的快速去除与降解。

3.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应急监测工作的优化策略

3.1建立相对健全的事故危险档案以及预警体系

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中,大部分的污染物都是高污染、高毒性的危险化学品,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生物以及人们的生命健康与财产都会产生极大的威胁,所以,必须事先构建相应的预警系统(包括自动预警和预警方案),并配置合适规格、型号和数量的自动感测装置,在侦测到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时,所配备的装置能即时地自动发出警报讯号,并根据不同的污染物种类,即时作出不同的警报,此外,还必须有一份比较完备的危险物品的资料,以记载特定种类、数量及各地区的危险物品的位置,在各种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中,快速地确定了应急监测的发展方向,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应急监测与环境处理工作计划。

3.2应急响应

在收到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的报警之后,政府部门需要安排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确认,对现场的应急处置进行指导,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相关的部门,并对其进行处理。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确认事故发生的原因,紧急情况下,请确保24小时接听电话,紧急救援指挥中心要将此次事件的发生、进展、进展等信息及时告知社会,让受影响地区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信息,并积极参与救援工作。

3.3加强现场监测

一是确定监测因素,利用便携式探测器、快速检测管和试纸条等方法对监测因素进行分析判断,采样点的整体性、代表性和时效性对采样点的布置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精确的监测数据能够全面地反应出该区域的破坏情况及发展趋势;另外,环境保护部门还需搜集具有代表性的参照样品,以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监测数据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可信度,若涉及到河流的污染,则需在河流的下游及河流中设立监测站点,若水流为静态或较小,则可依据污染物质的性质,在不同的水层取样,同时,对灾害区内的农田灌溉、生活用水等情况也进行了实时监测;若与大气污染有关,应在发生事故时,于上方通风孔处设检测点,于群集区域及污染区内的住宅区设检测点,取样点要随风而动,适时调整;当涉及到土质污染时,应在某一地区的表土与深部布设检测点,并从邻近地区采集资料。试样的归类、存放,防止交叉污染;第三,在对样本进行化学检测后,应及时告知公众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确保社会稳定。

3.4有效处置污染区域

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中,既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又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突发事件是一项非常专业、复杂的工作,为此,要将此类事件的处理工作,交由有关的环境事件的处理专家或专门的应急团队来完成,在施救的过程中,救护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互相支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处置污染时,可将污染的处置工作委托给有相关资质的环保处置公司,对具有明显弥散性的污染,可通过环保监测系统进行实时追踪,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污染的危害降到最低。

3.5科学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设备

应急监测设备的主要任务是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科学检测,一般来说,大多数环境污染事故都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因此,应及时提出应急监测对策,所选择的监测设备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响应迅速、易于掌握、读数直观,以便监测人员提高自身效率,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对环境污染区的污染物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监测,并且可以确定环境污染区域的范围和浓度,为了获得正确的应急监测结果,有必要定期检查监测仪器和设备,清点、更新和补充安全防护物资,动态管理应急物资,确保储存物品数量充足、质量可靠、品种适宜,配置通信设备、固定车辆、个人防护装备等进行应急监测,并通过它们和应急监测设备构建应急监测系统,应急监测人员需要定期维护监测设备和仪器,并填写维护记录,以确保设备和仪器的完整性,识别和管理应急监测仪器,并确保它们随时可供处置,以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结束语

唯有对应急监测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中的运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具体的工作条件,采用以上所说的最优策略,才可以让应急监测的质量与效率得到更大的提升,从而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影响范围与损失程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促进我国的环境应急监测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玲.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案探讨[J].产业科技创新,2022,4(03):30-32.

[2]李君,崔慧贞,任军达.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分析[J].低碳世界,2021,11(04):23-24.DOI:10.16844/j.cnki.cn10-1007/tk.2021.04.012.

[3]师艳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1,39(01):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