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野下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理解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3

新课标视野下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理解与实践

曹巧玲

安徽省安庆市健康路小学  246003

摘要:新课标首次提出跨学科教学理念,并直接指出小学科学需要跨学科教学。这需要小学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加强对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认知,整合教学资源,并提高教学资源价值,打破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详细分析小学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综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全面思考、综合分析,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跨学科学习,构建科学知识内容体系,提高小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水平,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科学基础。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课标视野下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理解与实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视野下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理解与实践

引言

在信息化社会迅速发展的阶段,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日趋提升,人类在科技领域取得巨大进步。STEM教育理念坚持跨学科教学的课程实施策略,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个领域内进行积极的融合,灵活运用多领域知识解决课程问题,并鼓励学生激发自身的发散思维,在知识融合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创造,最终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科学核心素养。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应关注运用STEM教育理念,将“科学探究”转变为“科学实践”,对各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并进行思维技能训练,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科学实践活动中,有效创设高效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课程。

一、相关概述

(—)小学科学

科学课是一门集探究性、实验性、应用性于一体的课程,它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将生活现象与实际生活进行对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精神。它可以为学生展示科学理论知识,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平台,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

(二)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原则

1.学科立场原则

小学科学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学生应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实践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因此,教师在跨学科教学中,必须要坚持学科立场,以科学知识为中心,不断向周围扩展,延伸到各个学科知识体系,运用科学学习方法,紧紧围绕科学教学目标,以解决科学问题为主线,实施各项教学活动,有效落实科学教学任务,彰显科学教学属性,抓住科学学科教学特点,构建科学精讲概念与基本内容体系,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意义。

2.探究性原则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合理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探索,形成对问题的正确认知,因此,跨学科教学必须遵循探究性原则,学生应积极参与到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中,尤其是制作科学实验时,以解决科学问题为最终目标,让学生成为探究主体,运用综合性知识解决问题,解释一些科学现象,有利于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小学科学思维课堂构建要求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因此思维能力培养是科学课程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展开有效的教学指引,快速启动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的思维逐渐由低级向高级晋升,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要想构建出理想的科学思维课堂,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课堂教学不是某一种教学因子独自支撑的,它是文本、教师、学生之间共同参与的整体性过程呈现。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采用趣味化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动机,有效启动学生思维。2.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一定的基础知识,还要从习惯养成、认知构建、思维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等方面展开引导。3.在科学课教学中,科学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者作用,从不同视角出发,采用最优化的教学形式,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促使生在多重思维碰撞中不断提高感知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完成思维课堂构建。

二、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法相对固化

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呈现优化趋势,但教学方法固化的问题始终未得到明显改善。具体表现在:第一,小学生的认知视野有限且操作能力不足,小学科学实验器材相对短缺,很多教师容易受制于以上因素,采取的教学方法相对保守,侧重于利用口述的方式讲解基础知识和实验内容,学生只能通过教材与教师口头讲解来了解相关知识,利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实验结论,整个学习过程被动且低效,导致实验教学流于形式。第二,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完全来源于教材,虽然保证了实验过程的严谨性,对学生却造成了明显的束缚,在千篇一律的教学设计中,他们接触的知识来源于教材,教师未能适时启发学生创新与思考,使其思维严重固化。

(二)学生积极性不高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很多教师都认为只有学习好才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因此,他们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提高学生成绩上面,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其他方面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性。虽然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但是却无法保证其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开展科学这门学科时,由于它本身具有较强抽象性、逻辑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导致学生很难理解相关概念与原理,从而出现厌学情绪。同时,部分教师也没有认识到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仍采用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还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进而使得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枯燥乏味,严重阻碍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校受到经济条件限制,并未配备相应的实验器材,或者实验设备过于老旧,根本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这些因素会给科学课堂教学带来不利影响。

(三)忽略小学科学的重要性

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因此,他们往往会忽视科学这门学科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对于学生成长和学习的积极作用。而且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学校甚至没有开设专门的科学课,这也使得科学这一科目逐渐被边缘化,从而导致科学这门科目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另外,虽然我国教育部门已经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必须设置科学这门课程,但是部分教师却并不重视该科目,并没有认识到科学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

三、新课标视野下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理解与实践分析

(一)加强科学课程相关理论跨学科融合

在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课堂跨学科知识融合中应当按照学生认知发展顺序开展,设计小学科学研究活动,STEAM教育理念在小学科学课堂运用中强调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与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一致。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知识整合,促进跨学科知识融合。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实现跨学科融合的基础与前提,STEAM理念教学模式是一种探究式学习方式,符合学生认知发展顺序。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STEAM理念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跨学科教学中要求强化多个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理论知识内化,并运用于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强调突出学生学习的过程,从理论知识层面促进跨学科融合,为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运用创建理论基础。

(二)组织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合作水平

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科学实验中,很多问题都需要学生运用团结合作的方法去解决。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比如在进行《有趣的物理现象》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找不到仪器放哪、用什么方法可以用酒精灯点燃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小组成员一起协商,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通过合作,可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合作、交流、探究,让学生在团结的氛围中更好地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关合作学习的题目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比如“有哪些不一样的气球”“有哪些物理现象”“什么条件下气球才会变大”等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加强合作交流和学习,还能让他们认识到科学实验中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对于这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也能够及时解决,让他们在今后的实验中能够更加顺利地解决问题。

(三)以复杂问题为媒介

“问题是探究的动力,是科学的源泉。”科学学习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方式,而问题是探究的引擎与动力,科学探究围绕问题而展开。问题也是STEM教育的核心,是STEM教学的主线。由于STEM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富有跨学科特点,运用综合知识去解决问题,因此,STEM引领下的科学教学中的问题,应当是复杂问题,而不是简单的科学问题。以复杂问题为媒介,可有效联通科学与STEM教学,让STEM教学法有机渗透在科学教学之中。例如,在教学《变色花》一课时,我通过“神奇的变色花”表演引出问题:“花儿为什么会变色?”然后围绕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猜测,带领学生思考设计方案,动手制作指示剂,并进一步测试优化,整个教学以复杂问题为线索,学生经历了猜想、设计、评估等过程,完成了对“变色花”原理的探究,学会了自制酸碱指示剂。

(四)立足学习目标,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STEAM教育理念的应用过程中,注重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和小组合作实施实验方案,最后进行全班的交流展示与评价。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全面落实STEAM教育理念,促进相关教学要素融合,培养学生跨学科融合意识与能力,在某一情境下,促进学生调动相关学科知识,如数学知识、物理知识等。针对跨学科融合,构建全面的管理方式与评价机制,通过评价活动的开展促进跨学科融合。除从科学课程角度进行评价之外,还要综合评判学生对不同知识的融合与运用能力。教学活动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改进并优化教学,在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将学生学习过程也考虑在内,关注学生科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促进学生及时端正学习态度,通过学习活动不断推进,增强学习信心。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改善小学科学师资配置

根据调研可发现,B县小学对小学科学课程不太重视,科学教师由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兼任的情况十分普遍。所以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课堂高效质量的主要优先事项是加强教学资源,即培养一支非常有能力的教学队伍,配备专业领域的新兴教师,作为对师资老龄化的补充和小学科学的专业对口,提高科学教师比重。

2.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训

大力加强小学教师培训并提高现有教师的科学水平。为提高他们的科学能力,建议对普通初级教师、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教师的教学课堂质量进行科学调查,并执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除此之外,对小学科学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核心素养,帮助新上岗教师培养信心、扎实理论基础,迅速投入小学科学课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开展师资培训评估,促使教学工作者不断吸收新的知识观念,完善自身教学能力,紧跟国家课程标准,以促进小学科学课堂高效构建。

3.完善小学科学实验室资源配备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小学科学不是关于研究、记忆知识的考试课程,而是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性课程。在小学科学的每一篇课文中,都有大量的实验和观察,需要设备齐全的科学实验室。小学科学教师是否完善了实验技能,并扩大了实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落实科学教育项目资金,而学校也要监管设备的落实和使用维护情况,教师更是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准备教学用具,共同致力于小学科学课堂高效发展。

(六)定期更换项目内容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不同的项目内容可以让小学生感受到新鲜感,这样他们完成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可以得到提升。所以在项目式学习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定期的更换项目内容,以此来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是在小学时期的科学教学中,项目式学习需要设计多样化的项目内容,这样才能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比如在开展青岛版小学科学《距离和时间》这节课程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实验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们使用这些实验工具开展距离和时间变化关系的实验。当项目明确之后教师应多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同时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完成实验的兴趣,从而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设置项目,又或者是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项目等等,通过多样化的项目内容激发学生完成项目的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视野下,教师应有效落实新课标教学任务,在科学教学中加强跨学科教学理念的运用,并分析学情与教材内容,有效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整合教学资源,加强科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内容的联系,另外要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学会运用综合知识解决科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积极开展科学跨学科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建会.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跨学科实践研究对策[J].天津教育,2021(16):89-90.

[2]高潇怡,孙慧芳.小学科学教师的跨学科概念理解:水平、特征与建议[J].教师教育研究,2020,32(06):68-75.

[3]刘雅琦.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意向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20.000057.

[4]孙荣.小学科学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的构成与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20.003011.

[5]吴雨婷.小学低段跨学科学习科目方案的设计与实施[D].上海师范大学,2020.002318.

[6]唐霞.小学科学中基于问题的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20.000274.

[7]王晨光.新课标下小学科学课程概念体系建构与教学价值[J].教育探索,2019(02):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