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裂缝处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裂缝处理措施

郝心烁

河北省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省   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在我国土木工程中,土木工程比例愈发大,人们生产、生活与土木工程的关系愈发密切。在土木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是非常常见且重要的施工材料,能增强土木工程荷载力并防控风险事故,让工程结构更加安全、可靠。但是当前,无论是土木工程施工还是投入应用阶段都非常容易出现裂缝,作为高发性工程病害,需要掌握具体类型与成因,加强施工裂缝控制,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字:土木工程;裂缝;措施

1混凝土裂缝的认知

混凝土作为非均质性的脆性材料,因施工形变等诸多因素,导致混凝土干涸成型时,形成诸多微小空隙与裂缝。一般微小裂缝并无危害性,但因温度存在偏差与各方挤压下,这些细小裂缝容易逐渐衍生成联通及宏观大裂缝。这些裂缝会严重腐蚀钢筋材料,构件持久性与承载能力也会越来越脆弱,最终缩短了建筑应用周期。据大量混凝土工程实践表明,工程中出现裂缝是无法规避的,因此在不同条件下,混凝土允许产生小裂缝。但施工单位需针对工程设计与施工采取相应举措,确保裂缝宽度与数量缩小,特别是禁止裂缝面进一步扩大,控制工程裂缝危害至相应范畴以内,从而实现工程质量的全面提升。

2土木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成因

2.1温湿度变化因素

通常情况下,若混凝凝土表面温差相对较大,混凝土结构则很容易产生温度裂缝现象,浇筑期间,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泥灰释放相应热能,即水化热现象。这一现象不仅会提高混凝土内部温度,同时还会使其表面逐渐产生拉应力。降温期间,在混凝土的影响下,水泥内部也会产生拉应力,若其超出混凝土自身承受能力,则很容易产生裂缝现象。相关研究表示,温度应力裂缝包括早期、中期及晚期。早期阶段水泥所释放水热化以及混凝土弹性模量都会产生显著改变,中期阶段在冷却温度应力的影响之下,混凝土也会随之产生改变。晚期阶段,在早期和中期残余应力的影响下,由于其超出了混凝土承受能力,因此裂缝风险逐渐提高。不仅如此混凝土冷却以及硬化期间,其表面湿度也会产生改变,若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对其维护工作加以关注,不仅会影响混凝土内部,其表面也会产生干燥现象,进而造成裂缝。

2.2塑性收缩因素

塑性状态通常产生于混凝土浇筑之后,这一过程中混凝土表面水分的快速蒸发很容易引起裂缝。这一类型裂缝其深度相对较浅并且形状缺乏规范性。塑性收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浇筑后其表面并未完全被覆盖,进而导致表面水分快速蒸发所引起的混凝土急剧收缩,进而造成开裂。

2.3原材料质量因素

混凝土组成成分包括骨料、砂石、水泥等,一旦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混凝土裂缝风险则会随之增加,对于砂石来说,若其含泥量超标,混凝土强度则会随之降低,且混凝土干燥后还会产生网状裂缝;骨料当中泥性硅化物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一旦遇到碱性物质,则会逐渐产生碰撞物质,进而使拉应力增加,使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现象。

2.4化学反应因素

混凝土浇筑后,各种化学反应的产生会增加开裂风险。混凝土当中,碱骨料反映裂缝这一化学反应极为普遍,在拌和混凝土后会逐渐产生碱性离子,这些离子在和骨料产生化学反应之后其体积会随之增加,混凝土膨胀开裂风险相对较高。这一现象在混凝土结构使用过程中极为普遍,所以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来说,在施工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并将防护对策落到实处,减少开裂现象产生。

3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治理对策

3.1混凝土浇筑和振捣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浇注方法、浇注厚度、高度和速度需要仔细计算,以避免浇注过程中出现大量气泡。大多数土木工程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进行施工。需要使用此方法正确控制每层的高度。如果温度过低或过高,浇注效果将降低。一般每层厚度控制在0.5m。分层浇筑法是从最低位置向相反方向平行浇筑。浇筑施工需要派遣经验丰富的人员,他们能够控制每小时的浇筑速度。下层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应进行后续施工。浇筑过程应受到良好监督,以确保浇筑作业平稳顺利完成。浇筑作业完成后,应逐步进行混凝土振捣施工。采用自上而下的施工工艺。应选择适合尺寸的振动工具,插入和取出速度应一致,以避免振动过程中产生气泡,防止混凝土裂缝。有效的振动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内聚力和硬度。振动过程中可设置四个振动器,以确保振动的均匀性。应始终注意混凝土的状态,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混凝土的振动密实度。

3.2配合比设计

原材料的配比及质量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的质量,因此,施工技术人员应高度重视并积极寻求合理的配合比设计。细致地分析材料的搭配数量、价格、型号、性能、质量等因素,以实现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此外,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特别是要对原材料进行全面地分析,从根本上保证项目质量。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温度和结构所承受的荷载等因素,合理选择原材料和外加剂的种类,通过调整粉煤灰掺量比例、适当增加骨料粒径、掺量等措施,防止热胀冷缩和混凝土裂缝等问题,优化级配和混凝土配合比等。

3.3严格控制施工温度

温度也是影响建筑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全面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例如,在对混凝土浇筑速度和浇筑时间等方面进行控制,当遇到了地区气候早晚温差大或者温度过高时,可通过各种手段降低混凝土的整体温度,减少开裂的现象。如果天气实在太过炎热,可暂时停止施工,降低天气对混凝土凝固的影响。此外,施工人员还可以向混凝土中添加凝固剂帮助混凝土快速凝固,或改变材料比例,以增加混凝土的凝固速度,减少混凝土凝固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并在施工中采取冰块降温等方法降低混凝土温度,减少温度对混凝土凝固的影响。

3.4加强施工期间及后期的维护

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混凝土投入建设之前的质量,在建设期间还要时刻关注混凝土的养护。施工人员要对已浇筑完成的混凝土结构进行保温、保湿,并在混凝土完全凝固之前完全封闭该区域,防止外部环境影响混凝土凝固。在建设期间可以设置混凝土结构防水层,并对防水效果进行测试,保证混凝土凝固期间不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要对混凝土结构采取保温措施,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特别是在室外温度比较低时,保温措施能缓解混凝土块的自约束应力,提升混凝土的结构稳定性,减少温度裂缝的发生。一般采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适当提高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混凝土的降温速度,有利于混凝土质量的提高,避免混凝土因表面干裂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承重能力,保温措施应根据混凝土制作温度和周围环境温度进行调整,保证混凝土中心温度与周边温度之差控制在25℃以内。二是建设期间遇到下雨时,可在混凝土结构周围设置防雨彩条布,并做好地面建筑排水工作,避免雨水影响混凝土质量。

结束语:在新时代,建筑物随处可见。建筑建设始终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因此,应更加重视建筑物的安全和质量。混凝土裂缝在土木工程中随处可见。这就要求建设项目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层层筛选施工材料,实施技术考核,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严格按照施工标准操作。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外部因素很多。施工人员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周围的温度,注意养护工作,防止混凝土因热胀冷缩而变形。混凝土施工应制定各种预防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吴浩凯.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及防治措施[J].建筑与装饰,2022(3):2.

[2]王帅.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以及防治措施[J].地产,2022(8):3.

[3]刘帅.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措施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0,18(11):1.

[4]陈亮.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J].四川水泥,2021(11):2.

作者简介:郝心烁,身份证号:13102619901021143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