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3

“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

王金堂1张宽领2张金领3杜小英4张玉3王康5

1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毕店镇第二初级中学,河南 南阳473400

2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毕店镇第一初级中学,河南 南阳473400

3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毕店镇第一小学,河南 南阳473400

4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毕店镇第二小学,河南 南阳473400

5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毕店镇第三小学,河南 南阳473400

“双减”政策对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功能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调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发展是新时代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学校教育主要侧重于向广大青少年讲解学科理论知识、传授专业技能技术和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家庭教育主要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指导和影响,以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双减”政策的提出为学校和家庭合作发展教育搭建了重要平台。家校合作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本文分析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学校与家庭协同教育的路径,以有效帮助家校合作更好地发挥协同教育作用。

关键词“双减”背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育人策略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快速、跨越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是顺应时代要求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发展的。发展教育事业,培养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不仅是学校教育职责,也是家庭教育的责任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承担起培养国家栋梁的责任。家庭和学校是一个整体,应将良好的学校环境与和谐的家庭氛围结合在一起。两大教育主体分别发挥各自优势,经常多沟通、多交流、多合作,共同为青少年提供健康、温馨、和谐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

我们课题组承担着2022年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工作。我们认为,青少年时代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这一关键阶段,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协同教育尤为重要。

1“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携手育人的重要性

1.1家校携手育人符合素质教育培育人才的基本要求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符合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父母应该给学生上好人生成长的第一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发挥自己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学校教育在教育学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规范自己的正确行为。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教育符合新时代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实现教育的互补性,不断提高教育发展质量。

1.2家校携手育人有利于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最大优势

家庭教育在广大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他们人生成长道路上的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教育过程。良好的家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帮助。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和性格,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培养效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协调一致,从学习、生活等方面共同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健康成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学生个性和心理状态的发展需有更清晰的理解和认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可使学校能够充分、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更有利于实现最佳的教育目标。

1.3家校携手育人有利于按照时代需求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双减”政策旨在帮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减少学习任务量,减轻学习负担,优化教育生态系统,全面夯实人才根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为了适应教学体制改革,家校合作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对于青少年来说,学习内容和难度都有所增加。单纯依靠学校很难保证他们的学习质量,因此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每个家庭都应该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通过家校合作,进一步优化教育管理理念,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顺利解决学习问题。

1.4家校携手育人是深化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需从多个方面促进他们的快乐成长,不断实现他们自己的价值和个性化发展。一些学校和家庭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只是强调提高学习成绩而忽视道德品质培养。家校合作教育符合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校的学生学习环境,还要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知识与行为的统一,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和行为规范,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2“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携手育人存在的问题

2.1家校携手育人的保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家校协同教育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对中小学教育改革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双减”背景下,一些学校没有认识到家长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没有建立健全的协同教育机制,缺乏相关的监管体系建设,制约了家校携手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有限,教师和家长无法有效、全面地了解彼此的情况,导致家校合作教育受到限制。同时,学校没有建立家校协作的教师工作相关激励机制,就会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教育质量就会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此外,监督体系不够完善,开展家校协同教育工作没有明确的监督机制,导致教育效率低下,无法及时改进和处理一些存在的问题。

2.2家校携手育人的有效沟通形式比较单一

由于家长每天忙于自己的工作等多种因素,家校沟通的频率受限,家长没有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往往只局限在单一的家长会形式,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较大,导致教育效率较低。在这种缺乏稳定沟通渠道的状态下,教师和家长无法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也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此外,家长会的沟通方式也存在显著不足,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教学要求。需根据时代发展,更新家校沟通方式,通过多样化、合理化、高效率的家校沟通,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3家校携手育人过程中存在对学校教育过度依赖现象

“双减”政策的目的是让教育回归本质。一方面,“双减”政策的实施有利于防止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有过多的书面作业,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把时间还给学生;另一方面,“双减”政策虽然减少了学生的作业总量,但有利于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质量。学校和家庭应正确认识“双减”背景下的教育发展趋势,携手协同教育学生。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对父母作为教育的主要责任人的认识也不明确。他们甚至认为,自己只需努力工作辛苦挣钱来支持孩子的教育,而教育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不需要自己过度操劳和干预。事实上,家庭教育是基础,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小觑。孩子在学校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他们的家庭教育状况。家长的忽视和认识不清导致学生家庭教育的明显缺失,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拓展和健康成长。

3“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携手育人的有效途径

3.1积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优化教育方式,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鼓励学生在教师精心教育的指导下更好地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从而减少对课外培训的一味依赖。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相比,教师将知识传授转化为学生的课堂活动,并通过有效的指导,鼓励学生深入理解消化抽象的知识点,从而构建一个更有趣、更温馨、更高效的学习课堂。教师应不断优化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积极发挥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巩固课堂教学实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更好地内化和吸收知识,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2充分利用教育培训,提升教师教育素质

教师在家校协同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家校协同教学的有效性。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着学习意愿不强、专业培训缺乏实效、科研意识不够突出等问题。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学校应重视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引导教师进一步树立发展意识和终身学习理念,建立多元化的学习共同体,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搭建平台,加强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及继续教育和学历提升,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教师培训和学习,讲解一些家校协同教育的案例分析,提高教师对家校协同教育的理解,有利于激励教师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和家校沟通技巧,并不断提高自己。同时,鼓励教师相互分享成功经验,分享教育见解,共同讨论分析,提高他们在培训中的专业技能,并更好地将其应用于家校协作教育工作。

3.3发挥班级纽带作用,促进家校交流协作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最了解班级学生的情况。班级教育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学生的不同问题。沟通是理解和处理问题的重要方式。对于一些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经常犯错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并与家长进行细心沟通,共同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他们还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邀请家长到校,通过论坛进行交流和互动,并对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包括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家长参与学生教育工作,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知识能力的提高,并监督其在后续学习过程中的实施。在教育个别特殊情况的学生时,班主任应分析具体问题,并从家长的角度加以考虑。应理解家长面临的困难,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真诚携手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

3.4科学布置学科作业,优化学生作业内容

通过优化作业,学生的任务减少了,布置给他们的作业应该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常见的家庭作业形式是根据当天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适当优化传统作业形式,以减轻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从而真正达到减负的要求。在计划制定过程中,积极发散思维,构建教学模式,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与“双减”紧密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由此可见,教师应通过优化作业更好落实“双减”政策,并在此过程中积极推动家校教育的有效融合。

3.5广泛开展课后服务,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在每天预定的教学工作结束后为学生提供至少两小时的课后服务。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学生的课外培训活动,并利用课后服务更好地突出学校的教育功能,减少学生对课外辅导班的依赖,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信心。在正式实施课后服务之前,学校领导和老师需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要求学生每天放学后延迟两个小时回家,并向家长解释这种做法的原因,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课后服务的优势,获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由此可见,课后服务的科学健康推进可以看作是“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融合的重要体现。学校应利用优质的课后服务,帮助学生逐步摆脱校外培训的沉重负担。随着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应极大地获得家长的认可,让家长积极打消为孩子安排校外培训的念头,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从而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提供有力支持。

3.6明确家校肩负角色,规范家校共育职责

家庭和学校协同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成果和个人发展。因此,家庭和学校应该明确各自责任,履行好各自责任。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校教师应该做好本职工作,承担教书育人责任,为学生的人格形成和素养发展尽一切努力。与此同时,教师还需与家长保持互动交流。对于学生与家人之间的矛盾,要以温暖的态度帮助缓解,做好家庭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家庭环境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包括学生的人格特征、基本技能、道德品质、兴趣爱好、理想目标等。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家长应注意自己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心理,多给予安慰关爱,少一些批评。此外,家长应积极参与和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关注教师反映的问题,及时帮助孩子改正不足。家校之间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凝聚教育力量,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7积极拓展教育资源,拓展家校共育渠道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学校教育不断改革。学校和教师作为开展学生教育活动的主会场,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应积极搭建“家”与“校”之间的协同教育桥梁,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单边短板。在“双减”政策和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应不断创新优化家校协同教育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优势,搭建学校沟通、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等平台,对家长的反馈和整改要及时反馈和整改。此外,学校可以在学生入学时使用媒体交流群和其他方式,方便学校与家长进行在线交流。可以及时发布关于学校的定期通知,让家长尽快了解学校动态。教师还可以随时通过社交媒体向家长及时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实现双方有效沟通,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到校观摩学习,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沟通方式,提高家校沟通的效率和质量。

3.8践行多方培育理念,提升家校共育质量

在学校,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日程安排紧凑。为了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学生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发挥各自的作用。目前,一些家长对家校协同教育认识不深,认为培养学生完全是老师的任务。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性,忽视了家庭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其实,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两者的结合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家长应该对学生负责,多关注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充分发挥监督和陪伴作用,多鼓励,少批评。学校教育是专业的,决定着学生的教育水平。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更好地帮助他们提高能力和知识水平。实施家校协同教育,有利于推进教育模式改革,显著提高教育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应更加重视家庭教育,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做好家校协同教育,应在原有传统教学模式上创新,运用多种方式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在沟通中发现问题,解决沟通中的问题。

家校协同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定不移地实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合作理念,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抓手,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邱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J].学苑教育,2023(07):7-8+11.

[2]陈蕾.“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J].家长,2022(26):171-173.

[3]家庭教育变“国事”,学校教育如何作为?——《教育三人谈》系列直播实录[J].教育家,2022(31):47-49.

[4]唐海涛,杨春霞.“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2(2):97-99.

[5]梅易.“双减”视域下家校合作的现实困境与实践对策[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1):26-29.

[6]文婷.长沙市初级中学家校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