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对话 碰撞火花——浅析语文课前预习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1

文本对话 碰撞火花——浅析语文课前预习之我见

施秀贤

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县第二小学校

摘要: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特别是对于可塑性强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对小学生加强预习习惯的引导和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任务也是艰巨的,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对话;课前预习

一、一读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每拿到一篇新课文时,总会遇到一些读不准或者不认识的字、词。这就需要学生在预习时能充分利用工具书,以扫除阅读障碍。如果要想把课文读顺,只读一两遍无法达到效果,拿到新课文后应反复诵读。课堂上并没有大量的时间进行诵读。所以,课前能读准、读顺课文,是预习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可以让学生采取多种读书方法,如跟随课文朗读音频或视频读、同学结伴读、 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等。

二、一查

初读一篇新文章,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词。这时,老师应提醒学生请来工具书帮忙,并把易错的字音、较难记的字形、字义,记录在书上或预习本上。特别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切忌学生从现成的参考书上照抄答案。碰到一些历史名词、科学术语,可让学生到网上、图书室翻阅有关资料。

三、与写

画出关键词,重点句段。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如“----”“~~”“√”等勾画文中的重点、难点。另外,学生自己认为精彩的描写、含义深刻的句段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固定标志画出来或做批注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或疑惑写下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四、一问

布置预习时要求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在书上标识出来,看谁提的问题最多。我对学生要求,质疑首先从课题入手,再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等方面追根溯源。文章大都是为时而作,有针对而写,有感而发。对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内容。例如,课本中选入朱自清的文章《匆匆》,有些内容与背景有直接的联系,如果学生对作者不了解,就根本无法理解课文。最后从课文内容与文中人物或事件入手提问。开始时我准备一些问题,或是要求学生根据预习课文后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有价值的问题,并特别提醒孩子要记下那些不懂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预习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一座桥梁。只要教师正确引导,把握学生知识生长点,改进预习要求,课堂就会柳暗花明。让我们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

总的来说,学生要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就得掌握自学的方法,特别是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能力要提高就是要在预习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听讲,在预习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听课。预习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深入读书学习的期待和习惯。如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更能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参考文献:

[1]梁敬欣. 语文课前预习之我见[J]. 学苑教育, 2016(13):1.

[2]商华群. 让预习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起跳板"——浅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J]. 语文课内外, 2017, 000(03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