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课程学业水平考试问题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3

 中学英语课程学业水平考试问题及对策研究

谢佳燕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331)

摘要:本文旨在从考试命题角度出发,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为依据,结合2022年全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五套试题,借鉴Bachman& Palmer(1996)的任务特征框架,探讨中学英语课程学业水平考试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对策。研究发现,目前的中学英语课程学业水平考试在语境设置、语篇选择、题型分布、题干设置和技能考查方面存在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中考命题应强调坚持育人导向、坚持学生中心、结合多种评价方式、注重学生思维品质培养。

关键词:中学英语课程;学业水平考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引言: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学业水平考试作为我国的教育评价方式之一,发挥着检测学习效果、选拔人才、促教促学等重要作用。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以下简称“新课标”),此次新课标的制订强调了英语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为教育者教什么、为何教、如何教、如何评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自取消考试大纲以来,课程标准成为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最主要的命题依据。2022年中考是新课标发布之后的第一次中考,以其为例进行学业水平考试研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2022年全国东西南北中省市的中考试卷中,随机抽出上海卷、重庆A卷、海南卷、河北卷和安徽卷,并以该5套中考英语试题为例,以新课标为参照,借鉴Bachman& Palmer(1996)的任务特征框架,分析中学英语课程学业水平考试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对策,促进考试评价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

1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含义

我国有着悠久的考试文化,考试评价一直是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本文以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为例,探讨中学英语课程学业水平考试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兼顾学生毕业和升学需要(教育部,2019)。由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同时具有初中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的功能,它具有特殊的选拔功能。义务教育学校考试主要发挥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功能,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外,其他考试不具有甄别、选拔功能(教育部,2021)。由此可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以国家要求为依据衡量学生初中阶段学习效果的考试,兼顾毕业和升学需要,具有特殊的甄别选拔功能。

2 中学英语课程学业水平考试存在的问题

本文借鉴Bachman& Palmer(1996)的任务特征分析框架,以输入特征和预期回答特征为分析要素,发现中学英语课程学业水平考试存在以下问题。

2.1 语境设置范围较小

新课标强调语篇意识的培养,由于考试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反拨作用,试题语境的设置对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有着较大影响。温爱英(2019)认为英语测试的基本思路应是“立足语篇,考查能力”。Lyons(1995)指出语篇和语境之间是一种互补关系,语篇是语境的构成成分,并在语境中生成;而语境被语篇所创造、改变甚至重构。因此,语境设置的最佳单位应是语篇。纵观2022年全国中考英语试卷中,大多数题目是在语篇中考查学生英语能力的,但是单项选择题和完成句子题仍然停留在单词、短语和句子层面,没有上升到语篇层面。

2.2 多模态语篇缺乏

新课标中的三级学业质量标准强调多模态语篇的使用。传统的试卷只重视文字的功能,忽视图片、表格等多模态元素的价值。多模态语篇是指除文字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符号话语的语篇,其意义的实现需要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周思邑,2020)。以阅读理解题为例,在抽取出的五套试题中,2022年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共有22篇文章,多模态语篇仅占10篇。由此可见,多模态语篇严重不足,与课标要求不符,其语篇选择的科学性还有待提高。

2.3 主客观题比例不当

在当前中考英语试题中,客观题普遍多于主观题,甚至在考查某一技能时,只出现客观题。以听力题为例,本文发现各个省份听力客观题分值均占比较大,其中重庆市和海南省2022年中考英语题的听力部分全部以客观题的形式呈现。这样的分布使得测试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缺乏科学性。

2.4题干设置需优化

从题干设置来看,目前中考英语试题题干简洁明了、表意清晰,但普遍存在缺乏写作评分标准的问题。中考写作任务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主观性。在书面表达部分,学生不知道评分标准,无法进行自评。这就可能导致写作能力高的学生会因忽视某些评分点而无法检测出其真实写作水平。

2.5 技能考查有偏颇

学业质量标准是促进核心素养进入学科和课程标准、用以指导教育评价的桥梁(辛涛,2016)。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标准涉及学生听、说、读、写、看五大能力,但目前的中考试题与新课标要求明显不符。以阅读技能为例,

从新课标学业质量三级标准中选出阅读技能的相关标准,并将进行细化。经分析,该试卷考查的阅读技能与新课标中阅读技能标准并非完全对应,这说明文章和题目设置不够合理。

3对策和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具体问题,从宏观方向上对中学英语课程学业水平考试提出建议。

3.1 坚持育人导向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教育部,2022)。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和学科育人一脉相承。这一理念体现在具体问题上,如试题语境设置,则是着重在语篇中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而非仅仅停留在单句和对话中考查语言技能。

3.2 坚持学生中心

在考试评价中,秉持学生中心的理念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更好发挥考试的促学功能。因此,考试命题应注意适宜性,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适应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认知。沙原和张晓顺(2019)认为如果在学习生活中得不到探索职业兴趣爱好的指导,学生很难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以2022年中考英语试题为例,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到的英文多以多模态形式出现,这就启发命题人丰富试题中的多模态语篇,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有用性。

3.3 结合多种评价方式

考试评价有着客观检验学生学习结果、选拔人才、促教促学等重要功能,但因部分试题质量不高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要从有利于学生未来成长、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索全过程纵向评价、全要素横向评价。因此,教育者不能只注重单一评价方式,应灵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3.4 注重思维品质培养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育部,2022)。根据布鲁姆(1986)的认知层次理论,人的认知从低阶到高阶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考试评价应尽量考查学生各个层级的认知。但从目前的中考题型设置来看,客观题多于主观题,甚至在某些省市的听力题中仅有客观题。这不利于考查学生的高阶思维。因此,本文建议增设主观题或改变题干表述方式,助力学生思维品质优化发展。

结束语:上,本文以新课标为参考,发现当前中学英语课程学业水平考试在语境设置、语篇选择、题型分布、题干设置和技能考查方面存在问题,并结合分析结果,指出考试命题应始终坚持育人导向、坚持学生中心、结合多种评价方式以及注重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但由于本文仅从考试命题角度探讨了中学英语课程学业水平考试的现状,其分析不够全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 Bachman, L. F. & A. S. Palmer. 1996.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Lyons, J.1995. 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布鲁姆等. 1986. 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 [M]. 罗黎辉, 丁证霖, 石伟平, 等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沙原 & 张晓顺.2019.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要真正以学习者发展为中心 [J].人民教育(21),37-39.

[5] 温爱英.2019.中考英语测试与教学相互促进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学术月刊(11),89-94.

[6] 辛涛. 2016. 学业质量标准:连接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考试、评价的桥梁 [J].人民教育(19),17-18.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1911/t20191128_409951.html.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108/t20210830_555640.html.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3_494381.html.

[11] 周思邑. 2020. 多模态语篇视角下的中国抗战形象研究——以《生活》(1936

1945)中的中国报道为中心 [J].外国语文(06),91-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