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行优质护理的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2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行优质护理的价值研究

刘敏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  中国  上海  200001

【摘要】目的:探讨在一氧化碳中毒治疗中辅以优质护理的价值。方法:纳入对象为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在医院急诊科治疗的84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以入院治疗时间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组内均4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对抢救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优质护理予以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中毒症状,促使抢救效果得到提升,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适宜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效果;并发症

一氧化碳属于无刺激、无味及无色的一种气体,一旦人们在吸入了高浓度一氧化碳后,易导致其出现急性中毒症状[1]。一氧化碳中毒作为临床急诊常见病症同时也是造成急性中毒死亡重要原因,对于轻度中毒者而言,以头晕恶心、意识障碍及心悸等表现为主,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出现迟发性脑病、重度意识障碍等风险,易威胁到患者生命,因此及时对该类患者展开有效医治,并辅以护理干预,对提升抢救效果及改善预后起着积极意义[2]。此试验的开展是为分析优质护理在该类患者救治中的运用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纳入者为来院就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84例为总纳入数,入院治疗时间为分组依据,对照组:年龄分界值与均龄22岁至68岁(45.78±6.41岁),男22例,女20例,中毒至就诊时间及均值1h至9h(4.52±0.89h);观察组:在年龄上最高和最低为70岁与20岁,均值在45.57±6.35岁;在性别上男女均21例;在中毒至就诊时间上最长和最短为10h与1h,均值4.59±0.94h。组间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体征变化,如意识、排尿、呼吸以及脉搏等,做好用药指导与预防并发症等干预工作;观察组则采取优质护理,内容为:(1)院前急救,需快速将患者搬离开现场,取平卧位,初步评估患者情况,将其头部偏向至一侧,防止因呕吐而导致患者出现窒息;及时清理口鼻腔内分泌物,确保呼吸通畅;在搬动患者期间,动作需轻柔平稳,确保其颈部处于足够伸展状态,减少舌根后坠情况发生;在达到医院前需密切监测患者体征变化,与院内进行联系,及时上报患者现状,为后续救治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2)入院后为患者开放优先救治通道,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师要求提供用药治疗,详细记录下患者用药后相关数据;按摩患者肢体,避免发生肌肉组织坏死等情况;(3)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对于伴有脑水肿者,及时予以吸氧治疗与护理,防止因长时间缺氧所致脑部受损;因发病后患者大多伴有意识障碍、免疫力下降等情况,以增加其发生呼吸障碍、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风险,需及时关注患者机体状态,定期予以消毒、翻身、清洁及排痰等处理,降低并发症发生;(4)在救治过程中需主动与患者交流,评估其心理状态,及时予以针对性疏导,避免因不良情绪而影响到治疗效果;多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帮助其建立治疗信心,确保治护工作顺利开展。

1.3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1)治疗效果,a.无效,中毒症状未缓解,部分甚至加重;b.有效,症状有所好转,但仍存在不适症状,如头晕头痛、运动或者意识障碍;c.显效,无不适症状,且意识清晰;有效率+显效率=总疗效率;

(2)并发症,a.脑水肿;b.肺水肿;c.肺部感染;d.其它。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抢救效果

与对照组的抢救有效及显效例数和相比,观察组明显较高,见表1抢救效果(P<0.05)。

表1 抢救效果n,%

组别

例数

无效

有效

显效

总疗效率

对照组

42

9

18

15

33(78.57)

观察组

42

2

24

16

40(95.24)

x2

-

-

-

-

5.126

P值

-

-

-

-

0.024

2.2 并发症

相较于对照组的发生例数和及发生率,观察组较低,见表2并发症(P<0.05)。

2 并发症n,%

组别

例数

脑水肿

肺水肿

肺部感染

其它

总发生

对照组

42

2

2

3

1

8(19.05)

观察组

42

1

0

1

0

2(4.76)

x2

-

-

-

-

-

4.087

P值

-

-

-

-

-

0.043

3讨论

急诊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所收治的患者大多是危重症者,若护患间因沟通不及时,易增加护患纠纷发生风险[3]。近年来,在医疗技术的发展下,医院越来越重视护理工作质量,经不断强化护理工作规范性,增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以此来起到提升护理质量作用[4]。一氧化碳作为毒性较高的气体,其在结合机体中血红蛋白后可形成碳氧红蛋白,对机体氧合血红蛋白合成造成影响,诱发低氧血症发生。对于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而言,其易发生明显不适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同时也会伴有大脑缺氧、昏迷及意识障碍等一些严重症状,随着缺氧时间的增加,对机体组织器官所造成的影响越大,因此针对此类患者的治疗,需予以高流量及高浓度氧气干预,尽快缓解患者缺氧症状,可促进其尽快清醒的同时,还可减轻机体因缺氧所致损伤,并积极辅以有效护理,以此来控制病情发展,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5]。常规护理作为常见护理干预手段,虽可取得一定干预效果,然而对于患者心理关注度较少,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受到限制;优质护理作为临床常应用干预手段,经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可更好了解患者病情,及时解决医治期间所存在问题,以此来促进病情恢复[6]

此试验得出,在护理总疗效率(78.57%与95.24%)指标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优质护理中经优化护理流程,可避免操作盲目性与随机性,确保各项护理措施得到充分落实;经展开普及疾病知识、疏导不良心理等护理,可增强患者认知度,充分发挥出其主观能动性,进而积极配合治疗,确保治疗效果;在并发症率(19.05%与4.76%)指标上,相较于对照组的发生率,观察组较低,P<0.05,经治疗中密切监测患者体征与病情发展,及时识别及诊断并发症与后遗症发生迹象,并予以及时有效处理,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针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治疗,采取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可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对改善患者中毒症状起着重要意义,建议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佳佳. 急诊护理路径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干预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2023,39(07):149-151.

[2]万春艳,张宇超. 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CO中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07):93-97.

[3]翟佳,阴欢,白杨杨. 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CO中毒患者救护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2(09):130-133.

[4]周金丽. 集束化急诊护理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 黑龙江中医药,2022,51(02):325-327.

[5]郭兰芳. 急诊护理路径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抢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12):130-132.

[6]邹颖. 急诊护理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救效率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2):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