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为源,优化小学美术教学成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2

以生活为源,优化小学美术教学成效

曹丽娜

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本部  221011 

摘要: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生活与美术相得益彰,需要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生活为源,来激活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助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美术教师要借助学生熟悉的、与美术学科知识高度契合的生活资源,帮助学生鉴赏作品、学会造型构思、增强综合探索能力,进而教会学生善于发现生活美、创造生活美,充分体现出美术学科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资源;教学策略

传统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专业知识的讲解,一味地关注学生绘画、手工、剪纸等能力的增强,忽视美术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能更积极阳光地成长。为了扭转被动的教学局面,需要教师革新教育理念,能积极利用有益的生活化资源,实现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一、借助生活化资源,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鉴赏是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中各种美的元素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善于发现美的主要教学环节。有效的美术作品鉴赏,并不是要求学生面对一幅美术作品无病呻吟,更多的是要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将美术作品与生活联系起来,赋予美术作品生活化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发掘作品中的美。这样以生活为鉴赏基础,一方面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生活资源,作为鉴赏美术作品基础,另一方面很好地借助美术作品,去生活中发现类似的美,这样不仅能有效完成鉴赏任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生活美的意识与能力。

例如,“包的世界”这一节内容中,学生会欣赏到造型各异、大小不一、色彩多样的包,通过深入鉴赏来培养学生审美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单纯地要求学生通过专业角度去鉴赏教材中的图片,这种鉴赏过程空洞、教条,学生不感兴趣,而且无助于学生审美素质得到培养。这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来,请学生将自己的书包拿出来,然后从造型、大小、颜色等方面出发,去发现每天陪伴自己时间最长的书包中蕴含着那些美的元素,并且能将自己的发现介绍给小伙伴。在鉴赏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提出优化设计方案,能通过对书包组成元素的调整,使其更加完美。通过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在正反对比中,帮助学生增强了鉴赏能力,学会了辩证地审美。

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利用生活资源的敏感性,面对鉴赏作品,需要及时联系到生活中相关的物品,找准两者的结合点,进而以生活资源为基础,实现更高的鉴赏成效。

二、借助生活化资源,培养学生表现能力

表现能力是小学生展示自己美术素质、创造美的集中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美术教学主题,借助自己熟悉的生活资源,去积极构思、创作,以此实现学生造型构思和表现能力得到有力培养。学生在构思美术作品造型的时候,不能天马行空,而是需要结合领悟到生活之美,加入自己的理解,结合美术学科专业知识要求,去完成美术作品的构思。教师在布置一项美术作业之后,要引导学生不能急于完成,而是要以生活资源为构思的基础,这一点对于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样学生就能以生活资源为构思的基础,融入自己对美的理解,保证自己的创作能别具一格。

例如,《穿穿编编》是一节手工活动课,需要学生利用藤条、竹片、包装绳等材料来完成一件作品,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手工实操本领,还要求学生能科学构思,将自己理解到的美融入到手工作品中。为了实现更高的构思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生活中含有穿穿编编元素的物品展示出来,并且将穿穿编编的关键点标注出来,引起学生生活化的回忆。这样学生不仅明白了如何穿穿编编,而且能结合自己熟悉的相关生活物品,去思考如何造型,进而确保造型不拘泥于常规,最终的作品能带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美术资源作为学生理解美术多元造型,借助生活中艺术作品的造型和表现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对创意美术造型产生直观深刻的学习印象。

三、借助生活化资源,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不仅要能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构思能力、表现能力等学科专业素质,更要能引导学生将掌握的美术知识融入到生活中,以美术之美来指导自己积极阳光地生活,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的世界,这是美术学科教学的根本目标。为此,小学美术教师要结合学科内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继续学习美术知识、积极应用美术知识,从而创造生活之美,感受生活之美,进而积极阳光地成长。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需要考虑学生生活与美术知识之间的联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认知能力,确保生活实践活动能有力有效开展。

例如,在将《我设计的环境小设施》这一节内容讲解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了一项家庭作业,主要内容是到大自然中收集一些树叶、树枝、小花、绿草等材料,然后按照掌握的环境布局知识,结合自己房间的布局,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合适的创作和布局。这一实践活动能综合检验学生的美术素养,包括审美素质、构思能力、创新意识等。在学生完成布局之后,要求他们能邀请爸爸妈妈参观自己的房间,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及过程介绍给爸爸妈妈。同时,爸爸妈妈结合孩子的讲解与展示,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并且能与孩子一起动手去探究。这种创造思维的碰撞,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尝试,所设计的实践任务要以开放性为主,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及喜好,采取非常规的完成举措,这对于学生艺术创作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借助生活资源,充分体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要求,帮助学生以生活为基础去理解美术知识,同时能用掌握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去装扮自己的生活,实现相得益彰的教育成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借助生活化资源,培养学生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会学生不仅善于发现美,而且有能力创造美,这对于学生积极阳光地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凯丽.例谈生活化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巧用[J].教育界,2022(28).

[2]谭德芝.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华夏教师,2022(08).

[3]郭梦迪.小学美术手工课中“生活资源”的利用[J].天津教育,20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