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转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护理干预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2

行为转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护理干预中的价值

刘杰

大庆市第四医院  163000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护理中运用行为转变理论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3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90例,以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对比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实验结果,研究组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比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行为转变理论运用于老年冠心病护理中的价值较高,可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行为转变理论;效果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behavioral change theory in nursing of elderl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90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21 to February 2023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comparison group and study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ppli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study group applied behavioral change theory to compare nursing effect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self-efficacy scor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behavioral change theory in nursing of elderl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 of high value and can be further promoted.

Key words: elderl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ehavioral change theory; Effect analysis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脉血管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多见于老年人,其特征是病程较长,反复发作【1】。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冠心病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这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果不能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将导致冠心病的复发,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加大冠心病的防治难度【2】。所以,我们应该帮助患者改正他们的错误认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和疾病控制能力。

1一般资料和实验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于2021年3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90例,以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45例。研究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5-80岁,平均(72.4±9.0)岁;病程5-10年,平均(7.1±6.0)年;对比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66-81岁,平均(73.1±2.8)岁;病程6-11年,平均(8.6±1.0)年。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正常的心电监测,药物的使用,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等护理措施。研究组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对护理进行了护理干预,并建立了一个由有丰富护理经验的主管护师担任小组长的行为转变指导小组,所有的小组成员都要进行关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概念、护理特征、护理内容等方面的专门的培训。将患者的行为变化过程划分为5个时期,并针对患者在不同时期的行为、认知和心理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①前期意愿阶段:向患者详细而耐心地讲解有关冠状动脉疾病的基本常识,并鼓励患者每天做好生活习惯的记录,及时纠正患者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说明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性,让患者认识到改变生活习惯的重要性。②意向阶段:对患者进行深入的风险因素分析,并在患者中引入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对改变行为的自信。③预备阶段: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并与患者一起制订手术方案,并嘱咐患者的家人要多加注意,多给予协助。④活动阶段:采用家庭访问、微信、电话等方式,了解患者的行为变化,对有变化的患者给予激励,增强患者的健康观念,增强患者的改变意愿。⑤保持期:对患者改变行为的目的进行评估,并举办“患者交流”活动,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

采用GSES量表评估两组的自我效能,主要内容包括自我效能平均分、症状管理、疾病共性,分值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理想。

1.4统计学处理

SPSS21.0处理数据,(±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值与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比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s)]

组别

n

自我效能平均分

症状管理

疾病共性

研究组

45

7.64±1.93

7.63±1.16

7.58±1.96

对比组

45

6.24±1.48

6.37±1.57

6.25±1.77

t

/

3.861

4.330

3.378

P

/

0.000

0.000

0.00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冠心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并且以男性为主【3】。在患者生病之后,他们主要通过药物和手术等方法来进行治疗。但是,冠心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疾病,它的病程比较长,这会给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此外,大部分患者对这种疾病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所以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对于患者的预后不利【4】。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将以患者为核心的护理干预理念贯彻到底,要以患者的实际状况为依据,进行各种护理服务,更有针对性和个体化。行为转变理论一般将变化分为前意向期、准备期、行为期以及维持期5个阶段,可以形成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连续的认知行为改变过程。在行为转变理论的指导下,可以利用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使患者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与此同时,还要跟患者的家人进行积极的交流,并鼓励他们做好提醒和监督工作,让患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从而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行为,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5】。把行为转变理论运用到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组建了一个行为转变指导小组,该小组的成员都经过了专门的训练,可以对患者展开全面的评价,并且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要以患者的具体状况为依据,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在前意向期、意向期、准备期,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并对患者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的提醒,让患者有一种自我改变的感觉,从而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在动动期和维持期,对患者进行了强化的心理支持,让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每一项护理工作,从而增强患者的自信心,让患者能够一直维持着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胜任工作目标的自信与信念,它对于改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不良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以行为转化为切入点进行护理介入,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并提升患者的生命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娜.行为转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21,19(08):163-164.

【2】赵喜云,栗明,聂冬辉.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引导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21,27(09):60-63.

【3】李相花.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中加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应用对提升其治疗依从性的价值研究[J].心理月刊. 2020,15(20):169-170.

[4]李娜. 行为转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中的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8):163-164.

[5]周虹欣,汪晓攀,涂媛媛. 中医特色护理联合行为转变理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9,25(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