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护理模式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2

安全护理模式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

渠雪梅

鹤岗市向阳区红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41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安全护理模式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4月-2022年9月参与本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安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22.50%,(P < 0 .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全护理模式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安全护理模式;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应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afe nursing mod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80 pati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21 to Sept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allocation, the patients were even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safe nursing mode), and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i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in 40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50%,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2.50%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safe nursing mod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is effective

Key words: safe nursing mode;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Application effect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是由于慢性肺部疾病引起的心脏病变。慢性肺部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受损,引起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性心脏病变【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主要是慢性肺部疾病,如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性尘肺、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受损,引起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性心脏病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气短、咳嗽、咳痰、胸闷、心悸、乏力、水肿等症状。严重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会导致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危象等并发症。有资料显示,采用安全护理模式 ,针对性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2】。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安全护理模式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获得的研究过程、成果及数据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1年4月-2022年9月参与本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安全护理模式),对照组40例,最小年龄为 50 岁、 最大年龄是 78岁,年龄平均值是(65±6.15)岁。观察组40例,最小年龄为51 岁、 最大年龄是 79岁,年龄平均值是(64±6.10)岁。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经过病情检测和诊断,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经过各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合理的对比价值。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得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安全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识别和预防患者的风险因素:通过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患者的风险因素,如营养不良、药物不良反应、跌倒等,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

(2)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如正确使用药物、避免诱发因素等,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3)优化药物治疗方案:通过对患者的药物治疗进行评估和监测,调整药物剂量和方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4)加强感染控制:通过加强手卫生、消毒、隔离等措施,预防和控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感染,降低感染风险。

(5)加强疼痛管理:通过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和监测,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疼痛管理,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主要观察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败血症。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无明确潜伏期,发生感染情况在入院48小时后;或有明确潜伏期,发生感染在入院后超过平均潜伏期的即为医院感染,排除与干预因素无关的院内感染,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进行录入校对,数据分析采用 SPSS24.0 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 料以 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 采用 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40例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22.50%,(P < 0 .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上、下呼吸道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

败血症

发生率(%)

观察组

40

2

1

0

7.50%

对照组

40

6

2

1

22.50%

-

-

-

-

4.242

P

-

-

-

-

0.039

3.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极高。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亿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而COPD是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3】。此外,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纤维化、肺结核等也可能导致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更为常见。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暴露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因此,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需要积极进行治疗和安全的护理模式干预,加快患者的康复。安全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加强感染控制和疼痛管理等措施,可以降低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4-5】。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缓解疼痛和不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证明,观察组40例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22.50%,(P < 0 .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安全护理模式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龚丽,王娜,李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10):1561-1563.

[2]邹丽萍.优质护理干预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23):3713-3715.

[3]程世平.优质护理干预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334-335.

  [4] 邱志环.浅谈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管理[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21):4150-4152.

 [5] 叶和英.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护理质量[J].世 界 最 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7):36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