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2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马晓萍

中共临淄区委党校  山东淄博   255400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分享发展的机遇和成果,让社会各个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一时代命题。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一)马克思恩格斯作出科学构想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科学构想,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和剥削造成的贫富分化和不平等,并主张通过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消除剥削和不平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他们强调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可以确保财富的公平分配和全体人民的福祉。同时,他们认为共同富裕需要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满足全体人民的物质福利的充分需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为共同富裕的追求提供了理论基础,尽管需要与当代的社会现实相结合,但他们的构想仍然对于探索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路径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

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自建党以来,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经济领域,通过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使数以亿计的人口脱离了贫困。在社会领域,党重视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免费义务教育,建设全民健康体系,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摆脱贫困。党还致力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差距。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党的初心和使命,通过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政策,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追求贡献着坚定的力量。

(三)新时代的成就创造了重要条件

中国新时代的成就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重要条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可能性。脱贫攻坚战略的成功使近1亿贫困人口脱贫,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和医疗保障的改善使人民享有更广阔的发展机会和更好的健康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城乡发展的平衡促进了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提升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新的动力。这些成就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仍需持续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确保共同富裕的实现惠及全体人民。

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重在缩小发展差距

(一)加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但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比较显著。首先,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城乡不均衡的一个方面;其次,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存在差距。

(二)持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尽管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战略,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等,但地区间的差异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之间的差异仍然较大;其次,各城市之间的差异也较大;此外,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城市之间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三)奋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改革开放40余年来,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首先,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中国的基尼系数仍处于较高水平。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缩小收入差距,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收入分配的不平衡仍然存在。其次,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异仍然较大。此外,各地区之间的人均收入差异也较大。

三、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一)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首先,制定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引进转化,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其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时,致力于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和资源节约利用,发展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产业。此外,加强质量监管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培育知名品牌,提升竞争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资源配置优化,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引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深化改革开放,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资源流动和配置。最后,加强金融支持和风险防控,改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对高质量发展的不利影响。这些措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协作,通过持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二)坚持完善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

为实现社会公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要坚持完善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收入分配调节,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促进收入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改革职工工资制度,建立公平透明的工资制度,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覆盖率和保障水平,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增加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要素合理配置,改革土地管理制度,防止不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促进创新和创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现科技创新和创业成果的公平收益分配;加强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提供扶贫政策和社会保障,实现稳定脱贫;强化监管和反腐败工作,打击不正当收入和腐败行为,维护分配制度的公平和公正。在完善分配制度的过程中,要坚持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确保公平性和可行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参与,形成多方共治的格局,实现分配制度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首先,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统一,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其次,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确保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和均等化。同时,关注全体人民的发展,特别是弱势群体和贫困地区,推动人民共同富裕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安全。此外,促进人民的广泛参与,增强民主参与和民意表达,确保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还要关注人民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权益,提供优质的文化、体育、娱乐等服务,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最后,建设和谐社会,加强社会公正和社会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的和谐相处和共同发展。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我们能够确保人民在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习近平.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J].创造,2022,30(07):1-4.

[3]孙一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J].上海经济研究,2023(05):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