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标下的园林植物景观营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2

碳中和目标下的园林植物景观营造

聂伟

江苏九州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碳中和”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主要用于描述植物存活时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近似等于其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的情况。“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现代意义上的“碳中和”是指社会工业生产、居民日常生活等碳源的碳排放与自然固碳、人工固碳等碳汇的碳去除两方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近似相等。植物是风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造景元素,对于增加园林绿地的碳捕获能力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碳中和”;植物;生态园林;种植设计

引言

要想让城市保持生态平衡,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建立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逐渐加快,虽然社会各界都知道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可是当前正是全球经济化发展的时候,各个方面都需要大量能源,而能源消耗得越多,生态环境也就会遭到更多的破坏。当下,时常会听到有能源短缺的情况出现,这不利于未来行业的发展。所以,目前需要将能源短缺问题及建设现代风景园林这两件事情的发展提上日程。在进行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将低碳理念融入其中,而且在未来的城市规划里更要注重“绿色设计”这一理念。

1环保低碳理念对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要求

相比于传统的城市园林设计,基于环保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侧重于最大限度减少碳生成,实现植物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有着如下两方面要求:①减少植物景观设计时的碳足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释放的温室气体数量即为碳足迹。在植物景观设计时应重视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评估,实现植物景观设计及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约束。②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低碳理念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植物景观设计理念,意在通过园林建设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优化生态环境,为达成低碳目标作出相应的贡献。

2碳中和目标下的园林植物景观营造

2.1选用高碳汇乡土树种,合理搭配外来树种

乡土树种指本地区有天然分布的树种,或某些引种期长、并在本地极端气候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已表现没有生态扩侵性、符合引种成功标准的归化树种,具有区域性、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珍贵性、经济性、历史性和文化性。相对于外来树种,乡土树种有稳定的群落结构,对当地生态系统不会造成破坏,可以从源头上降低营建初期的碳排放量。在施工和后期维护中,乡土树种采集和运输成本较外来树种更低,且成活率和抗性更强,相同的种植量下需要更少的资源维护,产生更低的排碳量。因此,合理使用高碳汇乡土树种,适当搭配外来树种,不仅可以营造出特色植物群落景观,而且可以减少建设和运营成本,减排增汇,达到美学和生态功能的平衡。

2.2注重植物的长期景观效果

部分园林景观项目喜欢追求短期速成效果,力图通过植物种植设计的方式在短期内能达到预想的观赏价值,严重违背了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和植物群落的生态规律。俗话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若想培植一棵大树是需要10a的时间,一些景观团队为了让树苗迅速生长,大量使用促进植物短期快速生长的肥料,此举不仅导致植物生长后劲不足,冠幅较小、树龄较短;而且速效性肥料还会严重污染土壤,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如,道路两侧的行车绿化带采用单一的、密植的植物种植,种植面积狭长,导致一部分植物不能很好地吸收阳光,土壤养分不够,造成大量的枯萎,不利于营造长期的植物景观效果,同时为了保持景观效果,会进行一定的植物补种,加大园林施工成本,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为后期的养护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碳排放,不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除此之外,还有后期养护不到位,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房地产售楼中心的配套景观,前期为了提高宣传效果以促进销售,打造绿化覆盖率高、层次分明的植物景观,通过营造良好环境吸引顾客;后期随着房地产项目的完成,就减少了后期的养护甚至不再对植物进行管理。植物景观效果应长期整体规划,营造长期景观效果,选择多年生花卉的代替一二年生花卉,避免3~5a年植物频繁更换,减少养护不当的植物替换,减少碳排放以及园林废弃物,导致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难以发挥作用。

2.3以乡土植物为主,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乡土树种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更强,能够保证景观设计过程中的植物成活率,减少资源浪费。随着太原市近年来园林建设工程越来越多,可供原则的植物种类也愈加丰富,能够满足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低碳性和环保性要求。若选择偏远地区的外地物种,在植物运输过程中将产生较大的碳排放,且由于不同的环境适应能力,植物的存活率难以保证,与环保低碳相背离。该园林在植物选择与搭配过程中充分分析不同类型植物对生长条件的要求,确保所配置的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不同植物类型的生长环境要求总结如下:①常规乔木,生命力强,在贫瘠土地仍可存活,喜光照且耐低温。②常绿乔木,环境适应性强且喜光照。③落叶乔木,喜凉爽且湿润的生长环境。④灌木,对土壤肥沃条件要求高,喜光照,喜干燥环境。⑤藤本植物,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适合阴凉潮湿环境。

2.4科学植物选材并提升植物碳汇效应

在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植物碳汇效应。低碳排放量、高碳汇与种植结构体系联系紧密,为此,想要降低园林植物在每个环节里面的低碳排放,需要从种植模式及养护等方面提升园林植物的碳汇效应。研究表明,植物具备防辐射、降温的功效。从上层结构来看,当阳光直射到树木的时候,植物表层叶子能够反射20%—25%的太阳辐射,树冠则可以吸收35%—75%的太阳辐射。如果树冠足够茂盛的话,最多能够吸收50%—90%的太阳辐射热能。从下层结构来看,上层结构中无法吸收的太阳光线中的80%会被下面的草坪吸收。通过上层与下层结构的共同作用,地表温度能得到极大地减低。植物种类所拥有的固碳释氧能力要通过两方面来进行衡量,一是单位面积内叶片的面积,二是叶面积指数。如果这两种里面只有一样指标高,是不能说明这类植物的碳汇能力高的,必须是两种指标都高才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能够发现,与灌木比较起来,明显乔木拥有更好的碳汇效率,这是由于乔木拥有更长的生长周期,因此其固碳能力也就越发久远。虽然灌木比乔木的生长速度要快,可是其碳固定周期并不长,所以与慢生植物比较起来,速生植物明显拥有更高的碳汇能力。通过调查与分析能够发现,国槐、垂柳等植物的固碳能力都特别强。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对这些植物的习性进行一定的了解,选择拥有更高固碳能力的植物进行栽种。

2.5打造湿地植物生长格局,促进水体碳储存

植物具有净化水体的作用,不仅能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还能显著降解氮、磷和泌氧的含量,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空间,从而影响水体和周边湿地的碳储存。研究表明,在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中,有植物覆盖的沉积物中碳储量高于无植物覆盖的沉积物中的碳储量,而在人工湿地中,潜流湿地的单位面积碳储量也显著高于表流湿地,说明湿地中的植物对湿地固碳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建议在有水体处适度扩大水生植物和湿地植物种植面积,打造从沉水植物到湿生植物的全序列或部分序列的植物生长格局。

结语

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已然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相关理念已经日渐深入人心。尽管世界各国对“碳中和”目标的表述和理解不尽相同,但作为人居环境建设主导学科之一的风景园林,理应主动承担起“碳中和”的使命。园林植物作为风景园林体系中唯一具有生命的绿色基础设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浓度,这一过程是增加碳汇的重要环节。不管是在植物品种的选择,还是在植物的搭配过程中,都要以增加园林绿地的碳汇能力为目标;在植物的种植、管护工作中,更需要摒弃落后理念,通过风景园林措施固碳增汇、减少碳排放,增加园林绿地的碳捕获能力。

参考文献

[1]曲建升,陈伟,曾静静,等.国际碳中和战略行动与科技布局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04):15.

[2]徐铭,薛铸.碳中和服务区植被碳汇能力提升技术与措施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21,17(05):4.

[3]王立.重庆主城区常见园林树种及群落的碳汇能力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4]刘小军,高燕,刘利怡.榆林沙区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和谐应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32(05):49-51,53.

[5]包志毅,马婕婷.试论低碳植物景观设计和营造[J].中国园林,2011,27(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