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发生大肠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2

孔雀发生大肠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贾琳琳 

山东省烟台市园林建设养护中心  264000

摘要:孔雀因其观赏价值较高而受到养殖户的青睐,但是其在养殖过程中的疾病发生问题也比较严峻,导致孔雀的养殖效益不断下降,而且大肠杆菌性疾病的致死率比较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比较大,对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也会造成一定的打击,因此在孔雀的养殖环节中必须要提高重视,做好巡视工作,如果发现异常病例应该及时进行诊断工作,确诊大肠杆菌性疾病后还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便保障孔雀的健康。基于此,本文就孔雀发生大肠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为当前的孔雀养殖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孔雀;大肠杆菌性疾病;治疗

引言

大肠杆菌性疾病是孔雀养殖场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孔雀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在其诊断中除了要结合临床症状、病例变化以外,还需要做好鉴别诊断,为了保障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采用实验室诊断方法进一步确诊,以便可以在此基础上采用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法,降低大肠杆菌性疾病对孔雀的不利影响。

一、孔雀大肠杆菌性疾病概述

(一)流行特点

大肠杆菌性疾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一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的传染性疫病,在自然条件写能够感染各种日龄的孔,但是由于雏孔雀机体发育不完善且抵抗力较差而更容易发病,且致死率也更好。一般情况下,大肠埃希氏菌在动物体内广泛存在,仅有10%~15%的致病性,但是一旦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孔雀受到不同程度的应急刺激就容易发病,而且发病孔雀所排出的粪便、唾液等也含有大量的病菌,活动期间会不断的污染周围的环境,健康后孔雀接触后就会受到感染。还可以通过产蛋进行传播[1]

(二)临床症状

患有大肠杆菌性疾病的孔雀在临床中大多表现出以下整张,即精神状态下降、羽毛蓬乱、食欲下降,严重的是由废绝,再就是他饮水量增加,有的病孔雀结膜发炎,眼球混浊,随着病情的发展,有的病孔雀还会出现失明以及严重的腹泻,还有的会发生瘫痪,无法站立。如果是雏孔雀,在患病2~3d后就会发生死亡;如果是怀孕孔雀还会导致卵受到细菌感染,使得胎儿在孵化后期或者将出壳的时候死亡,有时候还会发生爆蛋,有的则是在出壳后2d左右就会死亡;

(三)病理变化

对病死孔雀进行解剖后可以观察到以下内容,即气管充斥粘液、胸肌充血、肠粘膜充血、肾脏大出血、心肌表面有出血点,还有较为明显的心肌炎和腹膜炎症状等。有些瘫痪的孔雀则是由明显的关节炎。

二、孔雀大肠杆菌性疾病的诊断

(一)初步诊断

在孔雀大肠杆菌性疾病的诊断中,首先需要结合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如果养殖场发现孔雀有上述在症状表现则可以进行初步的确诊,针对死亡的并孔雀也可以进行解剖观察。除此以外,由于该病的临床症状易与新城疫、喉气管炎等疾病相混淆,因此还应该做好鉴别诊断,首先是新城疫,虽然其会发生腹泻或者呼吸道的症状,但是该病相对来说传播比较迅速,对周围的禽类都有致病性,而且还会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大肠杆菌性疾病一般不会出现神经性症状;喉气管炎会出现眼睑肿胀但不会失明,虽然行动迟缓但是不会瘫痪,一般死亡原因是因为分泌物堵塞造成的窒息。因此做好鉴别诊断也是进行大肠杆菌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措施[2]

(二)实验室诊断

通过实验室诊断可以进一步确诊,保障诊断结果的准确与科学,具体可采用以下检测办法。

1、病毒检测

采集病死孔雀的用肝脏和肺脏作为研究病料,取适量病料进行研磨,并加入PBS缓冲液放入离心管中,然后置于离心机中内进行离心处理,沉淀后取上清液加入到深孔板中,用罗氏自动核酸提取仪提取核酸,将核酸与反应液混合,放入罗氏荧光定量PCR仪,根据罗氏荧光定量PCR仪给出的图像以及ct值结果,我们可以得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和新城疫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2、细菌的染色及镜检

用接种环挑取显色培养基上的菌落溶解于载玻片上的清水中然后放在静静登上加热,固定好后进行革兰氏染色,然后将其自然晾干,并滴入松柏油,镜检观察到红色、两端钝圆的短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三、孔雀大成杆菌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研究表明,引起大肠杆菌性疾病的大肠埃希氏菌对多种药物敏感,因此在确诊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该病的危害。在治疗中应该选择高敏不易产生耐药性的药物,一是可以使用头孢噻呋钠60mg/kg以及硫酸丁胺卡那霉素12mg/kg分别肌肉注射,每天用药2次,连续用药3d即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二是使用氟笨尼考,按照1g/kg饲料用量拌料饲喂,每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5d即可;三是头孢哌酮钠,眉头患病的成年孔雀以此肌肉注射0.25g,每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3d即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除此以外,中医治疗也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主要使用天然的中草药物并通过合理的配伍来起到治疗效果,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取地榆炭20g、赤芍15g、黄连15g、黄芩15g、栀子15g、当归10g、丹皮10g、甘草10g,将其研磨成分后与饲料搅拌均匀,一般按照5g/只的用量进行饲喂,每天用药2次,连续用药3d即可有效的缓解孔雀的发病症状,之后再用药2d即可促进孔雀病情的恢复

[3]

四、孔雀大肠杆菌性疾病的预防建议

由于大肠杆菌性疾病的发生大多是因为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的孔雀抵抗力下降而引起的发病,因此针对该病的预防工作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养殖环节,应该结合孔雀的生长习性建造笼舍,比如孔雀体型较大,善于飞行,应该注意适当扩大笼子的高度与宽度等,而且孔雀喜静,应该将孔雀笼子尽可能的隔离起来,避免较大的噪音对孔雀造成的应激,尤其是要注意外界温度变化的刺激,因此要注意笼舍的保温与通风等,避免温度剧烈变化而引起发病;二是要注意卫生消毒工作,卫生较差是导致病原滋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应该及时清理笼舍内的粪便、污水、遗留的饲料等,并定期使用高压水枪冲洗笼舍,最好要做好车的消毒,消毒过程中要注意交替使用消毒药物,以便保障消毒效果,消毒药物的选择注意不能伤害孔雀自身,还要做好养殖场内外的消毒,进出的人员与车辆等都需要做好消毒,切断传播途径[4];三是要强化饲喂管理,做好饲喂工作是提高孔雀自身抵抗力的关键,因此应该严格按照孔雀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营养需求供给营养充足且均衡的饲料,并供给充足的干净饮用水,以便可以有效的提高孔雀的生长发育水平,降低大肠杆菌性疾病的侵袭;四是要做好免疫接种,应结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做好科学的免疫接种,以便保障孔雀的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孔雀大肠杆菌性疾病的发生会引起多种肠道和体外疾病,对孔雀的机体健康影响较大,而且致死率较高,因此在孔雀养殖环节中有必要加强对该病的了解,做好诊断工作,以便可以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降低该病的不利影响。除此以外,要求养殖户还能够掌握该病的发生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预防工作,从而降低大肠杆菌性疾病的发生概率,这也是提高孔雀养殖水平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卢林,孙成效,朱智伟,于永红.我国稻米品质标准及检测技术创新概述[J].中国稻米,2022(01):1-6.

[2]李佳璇,王洪利,亓爱杰,孙圣福,蔺晓月,邢林林,王苗利,陈静.一例孔雀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J].家禽科学,2020(03):43-45+50.

[3]孙蕾.孔雀大肠杆菌病的诊治与防治体会[J].山东畜牧兽医,2019(12):51-52.

[4]李永清,甘孟侯.禽大肠杆菌病防制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学报,2000(04):41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