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性健康教育对急性心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目的性健康教育对急性心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独孤善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 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梗患者接受目的性健康教育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患者利用数表法随机选取分组,例数为76,时间为2021年的7月至2022年6月,组别:对照组(心梗护理);研究组(目的性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低,P<0.05;研究组知识掌握优良率高,P<0.05。结论:急性心梗患者病情变化快,入院治疗期接受目的性健康教育可优化其心理状态,纠正负面情绪。

【关键词】目的性健康教育急性心梗心理状态;知识掌握

急性心梗是临床心血管内科和急诊科常见病,由冠脉供血不足管腔阻塞引起,患者典型症状为胸前区压榨性疼痛,疼痛时间可持续半小时[1]。据统计,我国急性心梗中老年群体发病率不断攀升,及时来院就诊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住院治疗期给患者提供健康教育,不断提高患者认知水平,改善其负面心理状态[2]。文章选择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析目的性健康教育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报告如下。

1.基线资料和一般方法 

1.1基线资料

本研究患者利用数表法随机分组,共计76例,每组各38例,时间2021年的7月至2022年6月,患者症状符合急性心梗诊断指南,自愿参加且积极配合本研究。信息:对照组:40-78岁均数(55.31±3.20),男24、女14,研究组:41-76岁均数(55.19±2.97),男23、女15,资料比对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心梗护理,监测病情,准备各项抢救用品,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抢救,后续予常规病情护理。研究组予目的性健康教育,如下:⑴成立目的性健康教育小组:护士长全程带领,分设组长,制定目的性健康教育计划,统一绘制健康教育路径表,与患者沟通并给其发放问卷表,了解急性心梗患者和家属认知程度,将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和需求纳入护理计划;护理计划实施前,责任护士与患者交流,告知具体实施流程和目的,介绍目的性健康教育的作用,征得患者同意后开展教育工作。⑵入院时:介绍科室规章制度和基础设施,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环境,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完成入院告知单、登记表填写,给患者讲述急性心梗发病原因、治疗和护理流程。⑶治疗时:①用药教育:告知心梗治疗药物名称、用途、储存禁忌、用药次数、剂量和副作用,护理人员发放药物后,患者需用清洁的药盒保存,详细写明医师嘱托,注意避光,避免变质失去药效。②饮食教育:结合患者基础病情和检查结果进行饮食指导,合理安排三餐,均衡营养,早期食用半流质或流质食物,坚持低盐低脂原则,每天摄入足量的维生素和蛋白质。③运动指导:急性发作期患者需卧床制动,由护理人员辅助其肢体活动,平稳期患者可在床上主动运动,活动关节和肌肉,定期变换体位,促进血液循环。

1.3观察指标

⑴利用SAS、SDS表评估2组心梗病人心理状态,评分越低心理状态越优异;⑵组织患者填写心梗知识问卷,计算2组知识掌握优良率(优+良/总例数),优(90-100分);良(60-90分);差(60分以下)。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一处理,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T检验/卡方(X2/t)进行处理,若p小于0.05,表示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心理状态

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更低,P<0.05。

表1 心理状态x±s,分

组别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n=38)

55.34±4.73

40.13±3.06

54.84±3.86

39.13±2.89

对照组(n=38)

54.79±5.04

48.70±2.94

53.75±4.13

47.24±3.11

t

0.4905

12.4494

1.1886

11.7756

p

0.6252

0.0000

0.2384

0.0000

2.2对比知识掌握优良率

研究组心梗患者对相关知识掌握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知识掌握优良率(n,%)

组别

优良率

研究组(n=38)

27(71.05)

10(26.32)

1(2.63)

37(97.37)

对照组(n=38)

21(55.26)

10(26.32)

7(18.42)

31(81.56)

X2

-

-

-

5.0294

p

-

-

-

0.0249

3.讨论

急性心梗近些年临床发病率较高,抢救关键在于早期行溶栓和介入治疗。在住院治疗期给患者进行目的性健康教育,成立教育小组,制定教育计划,绘制路径表,入院时,带领患者熟悉环境,了解其基本病情,介绍急性心梗相关知识,治疗时,给患者提供用药教育、饮食教育和运动指导,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3]。在目的性极强的护理干预下,规范施护流程,防范护理差错,控制意外事件的产生。文章结果显示,研究组病人心理状态评分(SAS、SDS)更低,P<0.05,通过目的性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掌握护理流程,在面对突发病症时相对沉着,疾病稳定期时心态平和,对治疗抱以希望,控制焦虑和抑郁情绪;研究组心梗患者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目的性健康教育通过清晰的流程图,让患者了解饮食、用药和运动的辅助作用,熟悉心肌梗死病变机制、诱发因素和防治关键,提高心血管知识掌握水平

[4-5]

综上所述,急性心梗患者入院治疗期应积极接受目的性健康教育,优化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纠正负面情绪。

【参考文献】

[1]艾兰琴,万晓芳,杨晶芹.菜单式健康教育对心肌梗死患者自我负担、睡眠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3):139-141.

[2]安冲,杜丹丹,成乐,赵蔓.健康教育联合精细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围术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2):80-82.

[3]黄丽琴.多渠道健康教育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疾病预后及心理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8):92-93.

[4]夏五妹,周宇璇,饶慧洁.目的性健康教育对急性心梗患者家属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01):147-149.

[5]康丽,杨柳,李秀坤,安东旭,王丹.个体化持续健康教育对初次急性心梗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2):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