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策略研究

丁述萍

南平市建阳区桥南小学  福建省  354200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过去以基础知识为导向的教学思路,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综合能力。思维可视化采用图示、语言表达等方式清晰呈现学生看不见的思维,既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完善思考路径,又可以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维可视化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探索改革数学教师模式,持续锻炼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量感可视化;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是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佳时期,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来帮助学生进行量感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中的“量”有更直观的认识,从而获取数学知识。因此,为满足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被列为小学数学学科的重点教学内容。

一、基于思维可视化的数学教学要求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思维可视化方法时,需要牢牢贯彻“以生为本”的原则,准确把握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从班级学生的角度出发,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不同学生在思维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同一学生在不同年级段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数学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制订教学方案。

2.系统规划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涵盖较多的子系统,子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需根据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多媒体使用等安排,稳步、有序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和其他学科知识相比,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复杂性特征明显。为帮助学生高效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充分考虑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关联旧知和新知,整合数学知识点,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3.重视思维过程的可视化

基于思维可视化理念的指导,数学教师要综合利用图示、行为、言语等方式呈现学生本不可见的思维结构与规律,切实掌握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明确自身思维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些思维显现方法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依托学生提问、观点表达、习题完成情况等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及发展情况,利用观察到的思维线索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意义

量感是指学生可以不通过任何测量工具,就能够对某一个物体大小有准确的把握,但是量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配合其他感官进行观察、体验等方式来建立的。可视化教学是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把复杂的、难以表述出来的数学知识通过视觉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学习教学内容,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掌握能力。教师通过将量感培养教学内容与可视化教学内容相融合形成全新的一种教学方式,即量感可视化教学。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想象、类比等方法加深对“量”的理解,形成量感。学生可以通过类比方法,参照数量、角度等因素为事物提供对比,增强真实感,明确数学感悟。

教师可以通过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将抽象知识与思维感知能力结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完善,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量与计量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合理应用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加强学生的量感以及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综合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思维可视化”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创新制图模式,建构完善知识结构系统

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创新制图模式,能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帮助学生建构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系统,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迁移能力。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立足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运用“双气泡图、同心圆图、链式图”等可视化工具来为学生归纳、总结抽象的数学知识,由此创新传统的制图模式,真正让数学思维可视化,使学生能够把握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差异,在学习迁移中增强对比、归纳等思维能力。

2.梳理知识结构,实现多类思维碰撞交融

在数学“思维可视化”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充足的动手与思考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结构,利用不同形式的可视化工具,进行合作探究,在彼此思维交换中,拓宽思考的广度,实现多类思维的碰撞与交融。针对重难点数学知识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运用可视化工具来梳理知识结构,准确掌握学生的思维动向,采取对应的教学手段来强化学生的思维碰撞与交融,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

3.联系实际生活,提高思维可视化的效果

数学是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在“思维可视化”的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可以缩短数学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提高“思维可视化”的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教学活动,运用“思维可视化”来降低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让学生明白所学数学知识的重要价值,提高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进行教学的效果,增加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

4.组织进行实践,增强学生思维的实操性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结合带着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进行学习,可以升华数学教学活动,增强学生思维的实操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将所学抽象数学知识内化为技能。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元化实践,利用“思维可视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促进学生在实践中高效建构知识和学习技能,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素养,培养学生优秀的实践能力。教师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创新制图模式,以新颖的方式来梳理知识结构,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完善对数学知识体系,实现多类思维的碰撞与交融,增强学生思维的实操性。

5.优化教学目标,关注学生思维发展

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思维可视化将知识背后的思维作为关注的重点,通过科学优化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知识、思维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难以割裂。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统筹考虑知识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课程改革逐步深入,要求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思维品质。面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需要以聚焦思维为导向确定教学目标,深入分析数学课程标准、章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认知能力等因素,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机统一知识和思维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思维可视化是利用视觉思维的形式呈现抽象的思维过程,显性化、视觉化处理隐性知识。通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思维可视化理念,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完整建构知识体系,又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以及教学评价等多个角度着手,在教学全过程中充分贯彻思维可视化,以便更好地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董傲文.小学高年段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2.DOI:10.27159/d.cnki.ghzsu.2022.000708.

[2]徐萌.聚焦思维“可视化”,引领学生走向数学意义的深刻理解[J].教育观察,2019,8(08):100-101.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19.08.043.

[3]田俊.运用图形直观,让学生思维可视化[J].小学教学参考,2018(2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