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电梯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探究

朱宗臣

  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电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各种建筑中都提供了许多便利,同时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电梯逐渐成为居民区、商场、办公地等场所中重要的设备。随着电梯在人们的生活、出行、娱乐、工作等领域被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许多电梯事故也是时常发生。因而,为了尽量减少电梯事故发生的频率,多方面分析电梯事故产生的原因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明确导致电梯事故的因素,并进行总结,才能更好地对电梯事故进行预防。

【关键词】:电梯事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引言

电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运载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人口较为密集、资源较为集中的大城市,电梯的存在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电梯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曳引驱动乘客电梯、自动扶梯等,很容易出现事故风险,需要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维护保养,及时发现电梯中潜藏的风险,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方案,有序保障人们的日常的生活安全。

1电梯设备潜在的事故风险

1.1违章作业或者操作不当缺陷

导致电梯出现安全事故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主要是由于相关人员的违章操作或者操作不当,给国家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在安装电梯或者开展维修工作时,自以为自身的控制能力强,再加上本身的侥幸心理,自认为熟练掌握作业环境和职业技能,认为偶尔违章一次不会出事;甚至在作业过程中,部分人员带着投机取巧的心理,也追赶着工期进度,随意减少作业环节,没有做相应的防护措施,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电梯在发生故障时,没有按照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行操作,自认为了解电梯设备,带着蛮干的想法,随意施展安装或者维修程序。如在进行短接层门门锁作业时,电梯出现不可预计的意外移动,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

1.2电梯的加速老化

电梯作为小区的主要配套设施,一般作为业主的共有财产,属于业主共同享有的所有权,业主和业主委员会对电梯的更换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在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情况下,无法征询业主的意见,就会导致物管方错位,全体业主选出物业方对小区进行专业的物业管理,包括对电梯的日常管理和维修,但是,某些老旧电梯的大修、改造和更换并不包括在其中,因此,很容易出现彼此权责不清的情况,物业方很容易承受原本由业主委员会需要承担的责任,从而造成物业公司入不敷出,电梯管理的难度逐渐加大,形成了一种放养模式,逐步降低小区物业管理员的品质,造成了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部分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公司大多是三五年更换一次维保公司,对于维保费用、维保质量和维保人员无法有效沟通,导致新的维保公司无法摸清电梯质量情况、工作原理、运行情况等,无法有效做好电梯的维修保养,不能及时发现电梯的安全隐患。电梯一般长期处于较为恶劣的环境作业,就会导致电梯不断加快老化状态,如果无法及时更新更换易损部件甚至老旧电梯,就会导致电梯带“病”作业,积累较多的安全风险。

2 电梯安全事故原因

电梯是电气系统控制复杂机械运动部件,电梯事故发生与工程事故相似。事故致因理论通过典型规律提炼发生机理,通过分析事故发生因果性必然性对事故预测。事故因果连锁分为管理缺陷、个人原因等。要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电梯事故的主要原因。电梯事故中人为因素包括作业人员与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技术水平等。电梯安全管理由监察机构监管,对处于不安全状态电梯监督管理,确保电梯安全性能满足国家相关要求。维保公司每半月对电梯维保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电梯使用单位负责安全运行,配合电梯维保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履行安全管理职能,减少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发生。

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相关单位管理方面,对电梯事故发生原因统计分析,某些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相关单位管理问题等多个因素造成。人为因素包括维保人员、安装物管人员等。乘客不安全行为表现为使用电梯中存在错误行为,发生电梯故障时盲目扒门自救导致发生积压等。维保人员伤亡表现为维修中不规范作业,违规短接安全保护装置等;安装人员不安全行为表现为违规操作及无监护独自操作等。物管人员不安全行为包括违规使用三角钥匙等。设备因素表现为制动器、吊装轿厢钢丝绳等装置存在故障。门锁故障包括轿门回路被短接、门锁机械部件损坏等。制动器故障包括回路故障、制动臂未完全打开等。管理因素包括使用单位与维保单位原因、维保单位技术水平不达标、使用单位未办理使用登记手续等。

3预防电梯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3.1国家相关部门提高对电梯设计与制造的重视程度

既然国家相关技术部门和监督部门已经将电梯纳入了特种设备,所以就要对这一特种设备的设计与制造环节给予更高的重视,保证以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标准来对电梯的设计与制造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出台更加具有前瞻性的电梯安全法律法规。确保电梯的设计与制造是符合相关标准和条例的。其次,国家的监管部门也要发挥起自身的作用。以往的监管部门更加重视对电梯安装和后期保养和维修环节的监管,对前期设计与制造的监管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在以后的监管工作中,监管部门要格外重视对电梯前期设计与制造环节进行监管。最后,国家相关部门还可以为电梯的运行制定一个安全年限范围,超出了安全年限的电梯要及时进行检查,甚至是停止运行。然后,相关部门要着手对超出安全年限的电梯进行改造或更新,若是电梯质量问题严重,就需要及时处理。

3.2电梯使用单位重视对电梯的保养、检查、维修

首先,使用单位应该制定完善的电梯管理制度,每个电梯都要派专门的人员负责,这些负责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此外,使用单位要有较强的保养意识,及时进行年检,及时报备等。再者,电梯使用单位应该在电梯投入使用之前就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措施,还要确保电梯能够按照这些措施进行运营。一旦发生了电梯事故,使用单位能够在第一时间派出专门的救援人员和工作人员,要能够以保证人员安全为第一要义。然后,工作人员还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析出导致电梯发生事故的原因,及时进行解决,使电梯能够更快地再次投入运行。最后,电梯使用单位也要重视维修人员的专业素养。有的电梯使用单位会按时对维修人员进行考核,为合格人员颁发合格证书。这一点措施是十分值得借鉴的。当然,电梯使用单位也要和电梯制造企业及时进行沟通和联系。制造商也要在此基础上做好自己的售后服务,尤其是做好维修保养服务。

3.3普及乘客安全乘梯知识

通过媒体等各种途径向公众宣传普及安全文明乘用电梯的知识,提醒乘客乘用电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标志和禁止标志,规范乘用行为,避免自身受到伤害。1)在进入垂直电梯前,应确认轿厢是否在平层、是否已经停止运行,避免发生绊倒和坠落的风险。禁止乱按电梯按钮、电梯关门时强行挤入、载人电梯当货梯使用等。遇到突发事件如被困轿厢时,应保持镇静,等待专业救援人员的救援,避免因逃生处置选择方式不当,造成人员伤害事故的发生。2)乘用自动扶梯时,要注意头部不得超出自动扶梯运行区间、手必须握住扶手装置、脚必须站在梯级踏板上面标识的黄线以内等。对于儿童,成年人更应注意尽到监护责任,禁止儿童单独乘梯或者在自动扶梯上玩耍,避免造成挤压或发生坠落伤害。

结语

为了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需要保障各大子系统运行的正常性,采用技术消除和降低电梯中潜在的风险,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尽量避免出现电梯风险事故,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何东.电梯事故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1,(10):45-47.

[2]黄华威.电梯检验中的事故与预防措施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1,(05):84-85.

[3]张绪楠.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与预防措施[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08):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