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驱动式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小学驱动式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

杨眉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外国语学校 323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小学科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具有重要地位的综合性课程之一,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也是科学教学的一个核心目标。项目化学习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相关问题为引导,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共同解决问题。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理运用项目化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驱动式;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

引言

所谓微项目学习模式是指在具体的小学科学学科素养培养实施中,科学教师合理引入一个个微型的小项目,并让学生对微项目开展学习和讨论,更为有效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具体教学模式。通过积极地强化微项目学习,可以进一步转变小学科学课堂的基本教学形态,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落实。这需要小学科学教师全面深化对微项目教学模式的研究,进一步分析微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好地把握借助微项目优化科学课程教学实施以及服务每个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和实施规律。

一、项目化学习的内涵

项目化学习研究方向主要涉及项目设计与实施、学生学习效果评估以及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实际问题或任务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在实践中完成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达到学科知识的习得和能力的提高。项目化学习的内涵包含:①项目驱动:学生通过选择或接受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项目驱动学习。②合作学习:学生通常需要组成小组或团队共同完成项目任务。③问题导向:项目化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实际任务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发展。④反思学习:学生在项目完成后需要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二、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意义

(一)加快多重目标的实现

项目化学习一般有着明确的项目或者主题,项目内容需要紧紧结合主题来进行设计。在项目化学习模式下,赋予了教学活动更多的新颖性、趣味性及生动性,有助于激发学生产生共鸣,符合当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内心需求,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同时,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和项目内容实施的策划者和参与者,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我表现和动手实践的机会,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另外,项目化学习作为近些年来教育领域的新型教学理念,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地位出现显著变化,由以往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行为,这对于学生后期发展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更好地落实教育改革目标

项目化学习的开展,加快了教师以及学生在课堂教学期间自身角色的转换,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占据着主体地位,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项目化学习模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如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这些素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新课改背景下也明确指出,教师需要重新梳理自身职责,切实发挥好教师的引导功能。而项目化学习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明显提高了学生主体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水平。

二、小学驱动式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策略

(一)深研教材内容构成,精准明确项目学习目标

小学科学课堂的微项目学习是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进行的,项目学习的目标设定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和教材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自然会对后续高质量的微项目学习产生重要的和直接的影响。而从目前的基本情况来看,存在微项目学习目标制定不合理、目标设计不科学等突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微项目学习实施效益的提升。例如,在教学“今天天气怎么样”小节内容时,教师要积极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如分析教材中包含哪些具体的知识点、分析科学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并明确该节课教学的侧重点、核心点与关键,在此基础上确定项目学习主题。如该节课主要包含关于天气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围绕“天气”主题进行相关微项目学习主题的明确,如可以设计以下微项目主题:“天气问题大讨论”“天气知识我知道”“天气面纱大揭秘”等。同时,明确项目学习实施任务和要求,如该节课要求学生结合微项目的学习来对天气的描述、常见的气象符号、古代预测天气的方法进行把握。

(二)驱动性问题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于周围的世界以及各项事物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项目化学习应用过程中设计驱动性问题时,就要基于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来设计相应的问题,以此来调动小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使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知识学习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奥妙,收获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学习科学知识的自信心。比如在学习“把液体放到水里”这一课时的内容时,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站在多个角度来探究不同液体的性质以及各类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分别为各个小组的学生提供油、蜂蜜、热水和冷水等等,并由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来发现其中的规律。例如当小学生进行“油加入水”和“水加入油”这一组的实验时,因为“油”这一液体相较于水来说质量较轻,所以在进行实验时,我们能够发现油和水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并且油始终会浮于水的上方。而学生在进行热水与冷水交融的实验时,首先会遇到一项问题:怎样能够更直观的观察冷水与热水的交融情况?学生动脑思考就能够发现一色素的方式来观察水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因为热水与冷水的密度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加入冷水与热水的先后顺序,也可能会导致二者之间出现“快速融合”以及“分层”等两种现象,这也就引发了学生更为深入的探究与思考,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说,驱动性问题的引导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设计逆向思维

教师在科学课程的准备教学阶段,可运用逆向思维设计课堂,逆向思维的宗旨是以结束作为开始,教师首先要制定出与学习目标相符的教学评价,之后再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项目化学习具备逆向思维设计的特点,在结果和驱动型问题产生后,再考虑教学评价,进而设计教学流程。运用逆向思维设计小学科学课堂,最开始要注重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通过判断学习成果进行适当的教学行为,有助于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从而达成学习目标,这种设计能有效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逆向思维设计最重要的步骤是设计与学习目标相符的教学评价,它是保障学生学习体验的关键,能够帮助学生丰富相关知识,强化理解力,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提高学习热情,增强评估能力。

结束语

项目化学习作为小学科学课堂中持续、有效、动态的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是新课改下实行的较为有效的方式。但是,项目化学习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项目设计不合理、项目化学习单一化、设计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不相符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寻找优化措施,为学生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吴锦鑫.基于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的科学语言能力培养[J].考试周刊,2022,(03):13-16.

[2]梁东红.线上线下融合的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实践[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2,(01):14-16.

[3]雷丽玄.项目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2021,(2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