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理念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基于大概念理念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分析

刘家润

汕头市潮南区仙城仙门城初级中学   广东省 汕头市   515000

摘要:教学研究中,基于大概念的单元式教学价值分析,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更好地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好促进知识转化。要想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必须改进教育设计方式,从过去零散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科基础素养为基础的大概念建构,设计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并对学生人格品质与价值观进行培养。在大概念视野下,通过对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进行剖析,希望能为教师提供一个更有系统性、更完整的教学方法,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大概念视角;初中数学

大概念作为当前教育教学全新发展趋势,其强调的主要是对知识理解、迁移等方面的重视,给整个单元教学效果实现带来了全新机遇与可能。大概念以学科教学为中心,体现了学科教学整体特征。以大概念为指导,培养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和基本素质。通过对大概念和单元整体教育梳理,将其有机结合,探讨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和方法,推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培养目标顺利实现。

一、瞄准“大概念”,设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学科知识的“传声筒”,又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合伙者以及引路人,因此,对初中数学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整体单元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目标上,要做到“大概念”的体现、渗透、融合,使“大概念”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

例如,《一次函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初中函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数学函数课程教学中,主要涉及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有关知识点。一次函数教学是学生在正比例函数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系统研究函数的开始。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以函数这一大概念为中心,以更大的范围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程度;让他们掌握函数教学的基本方式、思想和策略等;并把所有有关的函数观念(包括数形结合思想、数学建模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待定系数法等)都纳入其中。因此,在"大概念"的教育上,能用待定系数方法求出一次函数表达式。这种教学目标的设定,既要建立在一次函数知识基础上,又要建立在对一次函数概念的认知上。

以“大概念”为导向,制定一个完整的单元教学目标,既可以促使学生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知识,又可以激发他们对有关数学思维和方法的反思、领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二、聚焦“大概念”,设定单元整体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教学要以“大概念”为中心,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设置。设置整体单元教学内容,就是要在“大概念”引导下,使整体数学知识得到更好地体现。通过对“大概念”的关注,可以加强上、下两个层次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形成有层次、多方位知识块、知识群等。

例如,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节课中,教师可以围绕“大概念”,以全等这个概念为核心,指导学生进行整体数学知识构建,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产生整体认识,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根据课本知识,通过“尺规作图”方式,让学生根据所需条件,绘制出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再指导他们证明两个三角形是否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大概念下可以以元素(即边或角)作为线索,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也可以称为全等三角形,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被称为全等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操作,以重叠即为全等作为依据,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三角全等条件之合理性与必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索三角形,用几何画板,或GeoGeBra演示一个元素能否使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叠,两个元素能否使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叠,三个元素中有哪些情况能使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叠。

在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遵循数学知识内在联系,遵循学生具体学情;统整和优化教科书中相关数学知识,使其形成全新模块。通过整体内容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知识认识,以整体思维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大概念”。通过单元整体数学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知识架构,又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认知架构,从而更好提高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三、应用“大概念”,设定单元整体教学路径

以往,教师讲授数学知识时,总把重点放在每个单独知识点上。这种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针对性的,但不具备普遍适用性,造成所谓“一把钥匙一把锁”。通过运用“大概念”教学理念,构建相对完整的单元教学路线,以培养学生解题思维和方法。

数学教学中整体设定教学路径,可从以下两点展开:一是以数学知识本体论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比较等方法,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大概念”。二是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运用顺应、同化等方法,指导学生形成较高层次的概念。例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有关三角形相关知识,从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三角形的全等、特殊三角形的研究等相关知识点方面。这种学习路径规划,与学习三角形的路径吻合,有利于学生对图形特征探究认知形成,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运用类比、类推等方法,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关能力。

在此过程中,大概念不断进行自我修改与自我拓展,从而表现出一种开放特征。可以说,在大概念的框架指导下,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愈加密切,学生数学学习基础愈加牢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大概念”为基础,以整体方式评估学生数学学习,既要具备以“大概念”为基础进行设计的能力,又要具备运用“大概念”组织学习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大概念”既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重要信息载体,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黄翔,吕世虎,王尚志,胡凤娟.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新发展[J].数学教育学报,2018,27(1):27-30.

[2]陈振华.教学中的问题:基于思维发展的理解[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2(4):30-39.

[3]黄新文.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