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同伴侵害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青少年同伴侵害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

胡慧娴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同伴侵害是一种消极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可能引起社会适应问题。大量研究发现影响同伴侵害发生的危险因素有人格特征、同伴关系、父母缺位等。本文分析同伴侵害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如攻击、网络成瘾、抑郁等。同伴侵害的消极影响可能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因此,从学校、个人、家庭、社会等多个角度提出干预同伴侵害的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同伴侵害、抑郁、适应问题、干预方法


一、同伴侵害

同伴侵害是指个体受到同伴攻击的经历,分为身体侵害、关系侵害、言语侵害和网络侵害等。[[i]]同伴侵害是一种校园安全问题,近年来,同伴欺凌、青少年暴力事件等行为在校园中屡见不鲜,遭受同伴侵害的个体产生产生孤独感、抑郁、回避社交[[ii]]等内外化行为问题,与各种心理不良状态和社会适应问题密切相关。

二、同伴侵害的影响因素

(一)危险性因素

1、人格特征

人格特征是影响同伴侵害的重要因素之一,低自尊、自卑以及情绪不稳定的个体更有可能成为同伴侵害行为的受害者。另一方面,低自尊的个体对自己持有消极的评价或回避社交,可能增加被同伴侵害的风险。

2、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对同伴侵害产生重要的影响,侵害者可能受到不良同伴关系影响,攻击和侵害他人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同伴侵害使得学生卷入不良同伴群体,产生不良行为如男生抽烟打架等,进一步增加同伴侵害的风险[[iii]]。与同龄人相比,受侵害者可能以对立、嫉妒等方式进行同伴交往,导致同伴关系质量更低、矛盾冲突加剧。

(二)保护性因素

在学校的保护因素包括教师的支持以及积极的校园氛围。研究发现当个体经历同伴侵害后,教师积极协调同伴之间的冲突和人际关系问题,可以减弱受害者的心理创伤,延缓幸福感下降。[4]

三、同伴侵害的消极影响

1、同伴侵害导致攻击行为

当同伴侵害发生后,个体可能会以不同方式应对同伴侵害,其中包括表现不可控制的愤怒情绪和采取报复的攻击性行为。同时,青少年也作为旁观者参与到同伴侵害的互动中,即通过观察学习攻击行为,未来同伴交往中采用攻击行为方式。

2、同伴侵害引起不良情绪

同伴侵害作为一种消极的同伴关系,会导致青少年消极的自我认知,进而产生焦虑、抑郁状态。[[iv]]。消极的同伴侵害会让个体感受到人际关系的威胁,加剧演变成抑郁的状态,甚至产生自杀的想法。

3、同伴侵害引起网络游戏成瘾

同伴侵害是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或网络成瘾的重要风险预测因素。网络游戏具有显著的心理补偿效应,受侵害的孩子借助网络游戏发泄情绪,回避日常的交际行为,也可以在网络中寻求新的同伴关系,重获心理满足感。但父母知情能调节同伴侵害带来的网络成瘾的风险,因此寻求父母知情和关爱可以减少同伴侵害带来的网络成瘾的风险。[[v]]

四、同伴侵害的干预启示

同伴侵害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发展,对同伴侵害进行干预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国外较早开始对同伴侵害进行干预,如WITS计划和“童年早期友谊计划”[[vi]],这些干预计划实现积极的效果。本文从学校、个体、家庭、社会等多个系统协同参与同伴侵害的干预,提出以下建议,以减少同伴侵害的消极影响。

(一)同伴侵害的学校干预策略

制度建设上,学校需要建设校园欺凌的规章制度,明确校园欺凌行为发生处理过程,保护同伴侵害群体;建立惩罚制度,对欺凌者进行批评惩罚,进行减弱校园欺凌;设立匿名信箱等方式鼓励同伴侵害者说出自己的经历,心理老师和班主任能及时去干预学生的心理,减少同伴侵害带来的抑郁、孤独等消极心理。

环境建设上,学校需要营造安全的校园氛围,设置可能发生校园霸凌的校园监控点。同伴保护可以减少校园欺凌的行为,因此学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增加同伴的保护行为,减少关系欺凌和排斥。在活动方面,学校以心理剧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校园霸凌相关主题的扮演,增加对同伴侵害创伤的感受体会,预防校园欺凌现象。

心理教育上,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增加同伴欺凌的专题,从欺凌者、侵害者、旁观者等不同角度去探讨同伴侵害的因素及过程,体会同伴侵害者的心理感受,减少发生同伴欺凌的发生率。其次,心理老师开展团体辅导活动,为学生提供培养良好同伴关系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增强团体成员之间的亲密度和参与感。最后,心理老师对遭受欺凌的学生及时进行专业心理辅导,减少学生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和非自杀性的自伤行为。

教师注重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尽可能多角度了解学生的同伴关系和提供情感支持,及时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对于受侵害的学生要及时识别并给予关心与支持,减少不良影响。班主任可以开展关于校园霸凌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反欺凌态度,减少班级内欺凌、攻击等行为。

(二)同伴侵害的个体干预策略

首先,被侵害者不要容忍侵害的发生,需要改变对侵害事件的看法,不要把被他人欺负的原因归于自身,及时向家人和老师需求支持和帮助。其次,减少被侵害者因侵害经历带来的消极行为情绪,经过同伴侵害后,需要停止可能出现的消极情绪和反刍思维。最后,学生掌握一些树立信心的方法,如多赞美自己、悦纳自己等,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三)同伴侵害的家庭干预策略

首先,家长需提高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如了解校园欺凌的类型、消极的心理影响等;关心孩子的生活情况和同伴关系动态,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关爱。其次,对于孩子遭遇校园欺凌,家长要耐心倾听,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暖和关怀,帮助孩子消除内心的恐惧,及时进行干预。父母周末可以陪孩子参加一些亲子活动,鼓励孩子进行创造活动,认识新的朋友,提高自尊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四)同伴侵害的社会干预策略

首先,建立同伴侵害的危机干预机制,在青少年机构设立同伴侵害的互助会,为青少年及父母提高咨询和干预项目,及时引起国际反欺凌项目的研究进展和干预经验。其次,专家进行多渠道科普同伴侵害带来的心理健康影响,帮助青少年识别同伴侵害并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合作。

五、结语

同伴是青少年获得归属感和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同伴侵害作为一种消极的同伴关系,需要个体、学校、老师、家长、社会等方面多方协同预防和干预,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参考文献

 


[[i]] 张文新,陈亮,纪林芹,张玲玲,陈光辉&王姝琼.(2009).童年中期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与儿童的情绪适应. 心理学报(05),433-443.

[[ii]] 纪林芹,陈亮,徐夫真,赵守盈&张文新.(2011).童年中晚期同伴侵害对儿童心理社会适应影响的纵向分析.心理学报(10),1151-1162.

[[iii]] 周莎莎,喻承甫,许倩,魏昶&林枝.(2014).同伴侵害与初中生病理性网络游戏使用的关系: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10),43-48.

[[iv]] 王昕,陈亮,张洁&曹衍淼.(2019).父母支持与青少年焦虑情绪的关系:同伴侵害的中介效应. 青少年学刊(06),3-7.

[[v]] 陈圆圆,张卫,朱键军,喻承甫,张一波&卢镇辉.(2016).同伴侵害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心理发展与教育(06),733-744.

[[vi]] DOROTHY LE,SABINA RP, et al.(2015).Clinical trial of SECond Step Middle-school Program:impact on aggression& victimization.J Appl Dev Psychol,(01),52-53

姓名:胡慧娴  出生:1996年04月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广东东莞  单位: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省市:陕西省延安市  716000 在读研究生 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