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解读一一有效拓展古典诗词的广度与深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互文性解读一一有效拓展古典诗词的广度与深度

陈娇

三亚市第二中学572000

摘要:古典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还能熏陶情感,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发扬。本文就从古典诗词教学入手,基于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引入互文性解读,探究实践教学策略,力求通过互文性解读,拓展古典诗词的广度与深度。

关键词:互文性解读,古典诗词,运用

    新课程标准对于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对于古诗词,不仅要朗读和背诵,更加强调学生对其的积累、体会、领域。其中明确要求学习古代优秀诗词,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提升文学素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汲取民族智慧。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古典诗词的教学更多是围绕诗词朗读、翻译、背诵,将古诗词教学局限于教材内容。因此在教学改革探究中,本文引入互文性解读,拓展学生阅读古典诗词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1. 互文性解读

互文性解读,就是运用互文性相关理论对文本进行阅读理解。在语文学科阅读中,互文性解读就是带领学生发现一个文本时根据模仿、引用等多种手段将另一个文本纳入到自身。简单来讲,就是在阅读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关系,再根据典故的相似性、句法的类同等确立古典诗词的互文性关系[1]。互文性解读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让古典诗词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不再是单纯的翻译,背诵。

面对一篇古诗词,从其历史背景、时代特征去寻找典故、句法等方面契合的诗词文本,寻找其中的关系,让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从最基本的翻译、背诵、默写,拓展到对背后意象的传达,对背后文学素养的深究。让学生明确其不单单是以一首诗的意象存在,而是以汇总传统文化的象征反复出现在诗歌史上。这样从表面文字探究背后历史情感,拓展了古典诗词的深度,从文本现有古诗词去寻找搜集契合的诗词文本,拓展了古典诗词的广度。古典诗词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教学局限于对作者背景的介绍和对文本主题的分析,应该进一步考虑文本与其他作品的互文性,才能更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古诗词意蕴,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增加学生知识积累[2]。 

  1. 互文性解读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

2.1古典诗词人物互文性解读

人物的互文性解读是一些文本在人物形象上与其他文本存在相似关系,在任务互文性解读过程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就如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文章写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为了更好了解诗词中人物,把握诗词情感,就可以与学生一起去会议搜索有关于牛郎织女的诗词,进行互文性解读。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李商隐的《辛未七夕》、卢挚《沉醉东风·七夕》等,通过对照分析,在不同诗文中,对于牛郎织女人物的解读有着一定类似,都阐述了悲欢离合。

2.2 古诗词用典互文性解读

   许多古诗词也会用典,就是将历史故事应用到诗词中,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用典的互文性解读是将需要理解的文本与其他文本引用了相同的典故,去对比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的不同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文本实际,补充类似文本,开阔学生思维[3]

如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其中的“长城”出自《南史檀道济传》,比喻镇守边关。与之有关的诗句有王昌龄《塞下曲,其二》“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刘禹锡的《经檀道济故垒》“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不论是出自何处,都与战争有关,都揭示保家卫国、镇守边疆的主题,表达诗人强烈情感。又如古诗词汇总的“楼兰”,一般用破楼兰表示建功立业,王昌龄的《从军行》、李白《塞下曲》等,诗人都用其典故表达诗人建功立业的情感。通过典故对比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文本中作者情感表达。

2.3 古诗词情感互文性解读

每一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不同情感,有怀才不遇、有寄情山水、有忠君爱国、有愤世嫉俗等。为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从情感出发,进行互文性解读,寻找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在情感表达的相似关系,更好地体会文本的深层含义,拓展对古诗词解读的广度与深度。

比如李白《将进酒》,流传于至今的千古名诗,作者李白借酒兴诗,感叹人生易老,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该诗采用开张的手法,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基于怀才不遇的情感,寻找与之相似的文本,实施互文性解读。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甫的《古柏行》,李白的《行路难》等,感受不同诗人或者相同诗人对相同情感的表达,就如李白情感表达更为洒脱、夸张,而杜甫增更加沉郁,趋于沉郁顿挫。对比分析下,帮助学生对诗词更为深层次的解读,而不局限于对情感表达记忆,更注重理解、写作手法探究。

结束语

    本文基于对互文性解读的理解,阐述了其有效拓展了古典诗词的深度与广地,并且从古诗词人物、用典、情感等方面探析互文性解读在古典诗词中的实践运用。利用互文性解读调动学生联想思维,提高其理解能力,促进语文素养发展。语文教师也需要引起重视,加强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章雪华.互文性解读,有效拓展古典诗词的广度与深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04):36-37.

[2]孙婷.互文性解读,有效拓展古典诗词的广度与深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16):4-6.

[3]王顺宏.互文性解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天地,2019(35):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