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观察、探究创新----------- 浅谈实验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实验观察、探究创新----------- 浅谈实验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孙学军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中学  255200 

摘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它不但具有文科的知识记忆,而且包含理科的抽象思维。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提出问题---学生自学教材-----展开讨论----解决问题----教师总结这种基本步骤,教学中一般借用多媒体课件等,这些方式都无疑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思维力,但这些方式给人的感觉总是停留在书本和电脑上,一种平面的感觉,而地理又是一门科学,它和大自然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的实践性和实验性又很强的,如果对于某些知识适当的引入实验,认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象科学研究那样去学习,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研究性思维,更加提高探究能力,发现自然规律。

关键字:综合性比较强、实践性和实验性、引入实验,认真观察、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地图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它不但具有文科的知识记忆,而且包含理科的抽象思维。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提出问题---学生自学教材-----展开讨论----解决问题----教师总结这种基本步骤,教学中一般借用多媒体课件等,这些方式都无疑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思维力,但这些方式给人的感觉总是停留在书本和电脑上,一种平面的感觉,而地理又是一门科学,它和大自然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的实践性和实验性又很强的,如果对于某些知识适当的引入实验,认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象科学研究那样去学习,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研究性思维,更加提高探究能力,发现自然规律。

   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从实验入手,观察分析,层层推进

1、地球的运动实验探究

在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我自制了一个教学仪器----地月运行仪,来完成教学,变得容易、直观。

实验过程:

(1)播动地球仪,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图一)

(2)观察昼夜交替现象和晨昏线的位置。(图一)

(3)观察中国和非洲的昼夜情况,分析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现象。(图二)

(4)观察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5)观察地球仪在不同位置(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灯泡在地球仪上的直射点,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变化(图三)

(6)观察夏至位置时,北极圈内极昼现象,冬至位置时,北极圈内极夜现象。

  通过以上实验观察,学生很直观的理解了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和极昼、极夜这些抽象知识。头脑中建立了空间概念,克服了平面印象,并且能借助模型想象出今天地球的位置情况。

494b833c09addaf97b20a471a504264

(地月运行仪)

9eb45d9edc1898dac22088e4ffa3284

图一(自西向东)

f4a00d1fc6da119bb016777703f91e7

图二(昼夜更替)

8ee13c1e20a176077c3307a444dad76

夏至日(太阳直射点)

0186d654cef7dc0fb768d78feb4926c(图三)

冬至日(太阳直射点)

2、日食、月食现象的探究

仍然使用地月运行仪完成

实验过程:

(1)观察发生日食现象时,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图四)

       分析日食发生的基本条件:时间和三者位置关系

3c2c077c6ea75ee1ddab43327302899

图四

(2)观察发生月食现象时,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图五)

分析月食发生的基本条件:时间和三者位置关系

a4f5a6c9553250edbf07c948912fdc6

                  图五

   拓展思考:每个月的农历初一都会发生日食吗?为什么?每个月的农历十五都会发生月食吗?为什么?

   自然的引入“黄道”和“白道”概念,并说明二者并不在一个平面上。从而理解了日食、月食发生的条件和概率。

(3)通过仪器观察一个月内月亮形状的变化,并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天文的兴趣。

e83da3d50162b9cfb9856b96af24de1(图六、上弦月)

0a215ad97c7241f5deda2c6615d4771(图七、下弦月)

3、季风形成的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季风演示仪(自制)

实验过程:

(1)给电炉通电,使“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观察“烟”的吹向,分析夏季风的风向及来源。(图八)

                   (62b0f20db0d8f40bb2491d5cdb44d41

图八(夏季风)

电炉断电,右边容器倒上热水,使“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观察“烟”的吹向,分析冬季风的风向及来源。(图九)

4ff84bdb874932aa71163e298f9c1c6

               图九 (冬季风)

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影响我国的季风类型:夏季风和冬季风

夏季风风向:偏南风,来源:太平洋和印度洋;冬季风风向:偏北风,来源:亚欧大陆

形成条件:海陆热力差,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二、用实验代替抽象思维,易于理解。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在学习地球的公转时,初一学生年龄小,空间想象力不足,对地球的空间位置、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难以理解。通过实验可让学生得到直观的认识,加深印象。比如,夏至时,通过比较北半球昼的面积大于夜的面积,从而理解昼长夜短。(图十),春分和秋分时,北半球昼面积等于夜面积,理解昼夜平分;冬至时,昼面积小于夜面积,所以昼短夜长。夏至时,地球无论怎样自转,北极圈内总被照亮,所以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时,总是暗的,所以出现极夜现象。这些都比单纯的讲解作图容易理解。

9eb45d9edc1898dac22088e4ffa3284

                 图十(夏至日)

   再比如,学习地球上气温的分布时,对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夏季气温差异,不易理解,要用到物理知识,而学生未学习。可准备两个杯子,一个装满沙子,一个装满水,放在太阳下晒五至十分中,然后用温度计一测就能看出。

   学生通过观察得到的结论是直观的,也是深刻的。

三、注重课外实验,鼓励制作,激发兴趣。

   在初中阶段,地理没有实验课,许多小实验、小制作可安排在课后进行。比如,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对于各种地形部位:山峰、鞍部、山脊、山谷、陡崖,单纯理解他的地形图是不够的,必须要和实物相联系。可让学生根据地形部位制作模型。材料可用橡皮泥、塑料板、吹塑版等。使学生有立体概念,而且容易识别大自然中见到的各种具体地形,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IMG_256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适当引入实验,激发学习兴趣,用观察代替抽象分析,化难为易,对教学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