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双减”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探讨

叶婉平

东莞市石排镇独洲小学 523003

摘要:双减政策,给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带来的启示,是要从作业量和内容结构两方面进行优化。内容层面要做到大单元视角下系统性、完整性作业的设计,并关注学生的语境、语感、审美体验、思维方法成长需求,设计真实、高效的作业。在类型层面,要综合设计探究类、表达类、制作类的作业,让学生对全新的作业产生完成兴趣和动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双减;作业设计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总量多、类型单一、内容不够合理,形式大过作业的内涵,学生不仅负担重,而且缺乏做作业的兴趣,在长久被动做作业中慢慢对语文学科产生学习抵触心理。而双减政策就是要引导教师关注学生这一课堂和学习中的主体,从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开始,调整教学思路与观念。所以学校要引导教师将作业设计作为练兵的要点,通过提高作业的研究能力,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一、“双减”给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启示

(一)教师协商,合理规划作业量

政策中提到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的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所以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和其他各学科教师加紧沟通和协商,立足于学情,通过调整各自的作业类型,合理利用这一小时的时间。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将书面作业量分为基础性和拓展性两部分,基础型是必须要完成的,包括字词记忆、默读、背诵;拓展型则可由学生根据自我认知,在真实语境之中选择完成哪部分。相比固定量的作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推动其完成分层认知,也相对减轻学习负担。

(二)教学科研,创新作业内容结构

政策中也提到要提升作业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通过集体备课等教学科研形式,对作业的内容结构进行优化。比如,不再布置不必要的书面或口头作业,适当增加作业中实践类型的频率或比例,并引入更多趣味性的作业内容。以《竹节人》一课为例,课后作业就可以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手工艺品,将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对比书面作业,学生能更好揣摩本课的思想感情,激发内心的学习情感。

二、“双减”下小学语文作业内容的优化方向

(一)从大单元视角,设计系统作业

大单元教学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是教师站在大格局进行教学延伸的一种形式。在该视角下设计系统的、完整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学好语文要素,串联起单元主题,深化自己的学习认知。

以《圆明园的毁灭》所在单元为例,其就通过编入《示儿》等古诗三首,《小岛》等文章,系统性的引入了与爱国有关的内容,所以在每一课时结束之后,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就需要串联起爱国情怀这一主线。比如,三首古诗的课后作业是让学生选择同一作者的又一爱国代表诗词,或历史上其他知名的爱国诗人,学习其代表作,在反复诵读诗词中,体会不同时期同样的爱国情。《圆明园的毁灭》课后作业是请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和同组伙伴在线讨论“如何发挥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两种作业都非单纯的背诵诗词或默写,而是通过灵活设计,让学生在对比学习中,养成良好自学习惯。

在本单元结束时,教师又可以联系语文园地、习作等教材框架,设计巩固型、回忆型整体作业:模仿本单元其中一篇文章,借用其优美的字、词、句、结构,写下一篇演讲稿、记叙文、散文,表达自己对于家乡的美好祝福。用作业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更让其在不同资料、不同学习模式之下,生成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其内在的爱国情感[1]。用整合性的“作业题”,推动学生系统复习与应用知识。

(二)关注学生主体,设计真实作业

小学语文教师通过作业还需要让学生的语感、语言知识,语文思维和文学审美素养不断得到提高,所以要关注班级学情,为其设计真实的、有效的作业,发展其学科能力。

比如《牛郎织女》等神话、童话故事的课后作业,就是请学生回忆文章,按自己的理解绘制一幅连环画,要求可以概括出故事的主要情节,有清晰的逻辑关系,并可以突出人物和故事的特点。通过跨学科作业,而非单一学科作业的布置,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将机械的抄写、背诵变为个性化的学习掌握,学生在将语言知识与图画符号进行转化中,可锻炼自己的语境理解能力。

或者给学生布置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需要更长周期完成的作业:《推荐一本书》,就可让学生在教师拟定的阅读目录中自选一本,完成几周的跨越式阅读,并写下自己的书目推荐信。书籍有哪些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事物、人物?让自己想到了哪些事情,或明白了哪些道理?以“长线”课后学习,既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又通过“持续”作业,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双减”下小学语文作业类型的优化方向

(一)布置探究类作业

探究类作业相比头口、书面类作业,更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和实践对于理论的升级。由于可以走到户外,走到不同场所中去观察、调查、记录,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更强,学生也会通过直接感受多种语言环境、使用多样资料,对学习有新的想法。

教师可以布置社会调查类的实地探究作业,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或者《海滨小城》,请学生针对本地的环境保护措施展开调查,或了解社会资源的破坏情况。学生要在小组内设计一日游学路线和调查方案,并形成个性化的调查报告。为完成作业,会自行学习相关知识,进行组内合理分工,不仅扩大其知识储备,又可以让其在探索中激发社会责任感

[2]

教师也可以布置生活感悟类的情境探究作业,比如在《慈母情深》一课结束后,请学生自己与家长协调时间,到父母的工作场所中去看一看、走一走,了解父母的工作内容,感受父母生活与工作的不易。可以挑选工作中的某一情景、镜头,写一篇情境感受的作文,不仅锻炼学生的场景、细节描写能力,更可以让其在观察与思考中提升感悟能力。

(二)布置表达类作业

表达是学生综合运用学习结果、记忆和语言思维,进行创造性输出的形式。传统表达作业通常是背诵,容易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教师在双减下要出于趣味多样考虑,尽量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进行表达,并获得真实的情感反馈。

比如学习《山行》等古诗词之后,请学生圈出其中的关键形象-石径、白云,用自己的理解和对诗词画面的想象,创作一首现代诗歌或现代散文,目的就是让学生将典型的形象与缥缈的意象结合在一起,发现其内在的联系,在用自己的语言逻辑呈现出来中,感受汉字、汉语的韵律美、精神美。或者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之后,请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制作一份手绘地图,向游客简单介绍为何要来到西沙,西沙有哪些值得我们看、值得我们体会的地方。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在一起,在真实的语境之中,让学生转换视角,实现自由的表达和沟通[3]

(三)布置制作类作业

制作类的作业需要学生边想、边动手、边调整,具备传统型语文作业不具备的多感官调动作用,其作为一种综合性探索知识的方式,更能促进学生大脑的成熟与发育。

所以,学习《海底世界》后就让学生,用手边的常见事物,或美术课堂的材料,自己制作海底世界的模型,学生或绘画,或用彩泥做雕塑,或完成手工剪纸,不时通过大脑加工、处理文字信息,再将其进行转化,在制作中实现了对课文内容的回忆和巩固。或者学习《大自然的声音》之后,请学生认真感受一下风、水、动物等发出的声音,思考如何将这些声音带到课堂上,制作简单的音乐盒。任务相对复杂,更能唤醒学生的挑战欲望,在和伙伴不断尝试,在请求家长、老师的帮助之下克服困难,最终成功时可以获得加倍的喜悦和快乐。

结束语

小学语文作业是不可忽视的,帮助学生升级认知情感、锻炼实操能力的学习方式,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根据学情和文件要求,调整作业的量、内容和类型。做到难度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又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让其在迁移应用知识中,亲手创造美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亚楠. 基于双减政策下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 科普童话·原创,2021(12):76.

[2] 丁芳琴.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有效策略研讨[J]. 孩子,2020(27):67-69.

[3] 林丽. 让作业成为“减负提质”的有力保障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J]. 电脑校园,2019(11):2371-2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