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王彦灵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第二中学

摘要:发现问题是具有创造力的表现,提出一个有效率的问题,无疑是对这门学科的学习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提出一个有质量的问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深入思考,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引言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想使得教学质量能够得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以充分激发,教师需要能够加强对于课堂提问的关注,积极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修正传统提问模式中的不合理之处,文章针对初中语文提问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一、初中语文与高效教学

新课标的提出,让我们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授课中,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究。作为老师,在四十五分钟这样有限的时间内,不仅帮助学生学习课文内容,还要在知识层面加以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同时,人文素养的培养也尤为关键。那么,如何才能够在完成高效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多元培养学生的能力呢?初中语文讲求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培养。而高效课堂的目的便是如此。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必不可少,如此,才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课堂的完整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和综合能力。只有课堂充分吸引学生足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高效课堂的构建才会更上一层楼。同时也能提高我们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要求教师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化的语文课堂,对此教师应当着力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投入探究互动和协作交流中。但是从现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来看,语文课堂探究活动形式是比较单一的,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鲜少组织学生开展开放、自主的探究活动,学生往往只能跟随教师既定的授课节奏,机械性地接受知识,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压缩学生的探索式学习空间,也会制约学生个性品质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养成,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也阻碍了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质性提升。新课改对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提出的改革要求,主要是教师要从“怎么教”转变为“怎么学”,倡导教师对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等技能。然而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讲,教学指导方法尚有待改进和加强,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通常直接告知学生答案或问题解决办法,没有通过点拨、启发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导致学生无法经历自主分析、感悟、释疑等过程,这种教学指导方法有失科学性,造成学生过度依赖教师、自主学习能力薄弱等局面,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带来不利影响。

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一)发挥问题教学的引导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用问题教学法,还需要能够充分发挥问题所具有的引导作用。课堂上,教师要能够为学生进行自然生成课堂的有效构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选择的教育教学形式能够体现出多元化以及开放性的特点,而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之下,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能够灵活设置问题,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之下短时间之内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之中,理解课堂的知识内容,进而达到促进教育教学效率提升的目的。提问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为学生进行难度过低的问题的设置,要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视角出发来思考分析相应的问题,进而达到强化学生思维能力、优化学生思维方式的目的,实现整体教育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在教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就为学生进行了这样的问题设置: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在表达自己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的过程中都采用了哪些表达手法?文章中的哪些语句体现了作者对于祖国的热爱?作者这样的表达有哪些好处?通过这样的问题来达到对学生进行引导的目的,促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之下主动探究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文章的创作背景,促使学生对于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能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这样的教学内容也更契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知识的学习之中,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得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二)注重追问,深化思维

虽然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经常会提出问题,但所提出的问题都过于直接,缺乏启发性和探究性,学生可以随口回答出来。并且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很少会顺着学生思路进行追问,导致学生的思维难以得到深化,影响到课堂提问有效性。因而在基于生本理念的课堂提问设计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将问题串联起来,对学生循循善诱,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化,提升课堂提问效果。以《散步》这一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则可以采取“追问”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比如,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从课文‘摸’这个动作,体现了母亲对于小孙子的什么情感和态度?”学生回答“疼爱”。教师则可以顺着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那么只能看出母亲与小孙子的关系吗?还能得出结论?”学生在进一步思考后回答“一家人非常和睦。”教师继续追问“还能从哪里看出一家人非常和睦?”学生回答“作者要走大路时,妻子并未提出反对意见。”最后,教师可以关键性问题“文中写到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背’在呢?”这一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深思,并总结出“作者的一家非常的和睦美满,并且尊老爱幼的品质得到了传承。作者和妻子作为家中的主心骨,肩负着家庭重担。”在这一课堂提问中,通过将问题进行串联,并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强化学生对文章认知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善于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

(三)提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每个同学都有着个体的差异性,在学习中吸收知识的效率也自然不同。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兼顾基础薄弱的同学,也要对理解能力较好的同学做好知识的提升。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先结合教材内容提出易于理解的问题,让大部分同学都有充分的思考空间,提升学生答题的自信心。在简单的问题解决之后,再适当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过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中,文章以“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样饱含深情的句子为开头,着重描写对母亲的爱和母亲的勤劳,具体表现母亲勤劳的语句有哪些呢?先将这些语句从文章中找出来,再提问文章中还具体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以此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结束语

新课标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有更高的要求,遵循过往的教学方式,已不符合教育对新时代学生进行教育的标准。在新的语文课堂中,我们要推陈出新,让提问具备灵活性和多样化的特征,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及时反馈,及时总结,让学生保持对语文学科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升能力,提高素养。

参考文献

[1]马飞燕.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2020(49):54.

[2]李红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95):33-34.

[3]王锋.例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0(12):4-5.

[4]田晓青.初中语文课堂教师有效提问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147+157.

[5]刘佩芸.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问技巧[J].文教资料,2019(0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