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助推连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4

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助推连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静雯

中共连州市委党校  513400  黄静雯

[摘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广东省连州市历史文化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连州历史文化仍然存在开发深度上下左右联动和鼓励各方积极参与机制不足、保护利用的资金不多投入系统性和整体性保护力度不足方面存在短板问题,应从加强政府政策的支撑和引导、培育文化品牌、完善和加快旅游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历史文化资源与多领域产业融合互动等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关键词]连州历史文化;经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全域旅游

连州市历史源远流长,人文底蕴丰厚,1996年被批准成为第二批广东省历史类文化类名城。近几年,该市连州市为进一步推进历史类文化遗产继承保护发扬光大,全力打造国家级历史类文化类名城各种基础建设,对红色革命遗址、历史风貌建筑和文物古迹修缮、保护保存、文物开发利用,深学习本土历史文化遗产,相继编撰了《连州文物志》《连州碑刻集》以及其他关于连州市历史类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

中共二十大提出建议“强化城市建设工程中历史环境保护继承”“推动文化建设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连州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于增强文化自信的精神,极有必要认识深入研究认识核心内容寻找制约发展局限性,有针对性进行保护、传承和利用。

一、连州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

形成于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目前连州文化遗址有连州镇的陈巷村遗址、保安镇的虎头脑遗址,出土石锛、石镞、陶纺轮及夹陶、泥质陶片等文物石锛、石镞、陶纺轮及夹陶、泥质陶片等连州出土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文物达10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28件、三级文物172件目前发现100多处有较高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100多处包括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慧光塔;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9处,其中包括3处摩崖石刻、冯达飞故居、丰阳古道等连州市文物保护单位612处

发掘于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连州历史文化遗迹主要有连州镇陈巷村遗迹、保安镇虎头脑遗迹,发掘遗存包括石锛、石镞、陶纺轮和夹沙、粘土陶片。连州地区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时代遗存1000多件,包含国家一级遗存5件、二类遗存28件、三类遗存172件。当前,连州市已查获具备较高历史性、艺术及理论研究价值的非流通性遗存达100余处之多,其中慧光塔已列入全国等级以上遗产保护单位之列;广东省级文物保护遗产9处,分别是3处摩岩题记、冯达飞纪念馆、丰阳古驿道遗迹;连州市级文物遗产共612处。

2021年3月20日连州市中山南路正式列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录,另外,丰阳古村目前已申报为中国古村落。

连州拥有2个博物馆连州市博物馆连州摄影博物馆,以及4个纪念馆冯达飞纪念馆、连县抗战纪念馆、刘公祠刘禹锡纪念馆连州市内共有2个博物院:连州市博物院、连州摄影博物院,还有4个纪念场馆:冯达飞纪念场馆、连县抗战纪念场馆、刘公祠堂、刘禹锡纪念场馆。

根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连州摄影博物馆、冯达飞纪念馆均位列其中。

连州历史悠久,考古发掘所得印证了连州文化史料记载连州文化源于中原,开化于两汉,兴盛于唐宋,繁荣于后世真实性发端于中原,鼎盛于唐宋,鼎盛与宋代,鼎盛于当代历史渊源绵延,底蕴深沉,连州悠久历史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风格独特的民间民俗艺术和技艺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民族民间美术与工匠精神其中包括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布袋木狮舞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瑶族布袋木狮舞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瑶族高台小长鼓舞、瑶族布袋木狮舞、舞马鹿、保安大神会、沙坊洗佛节沙坊切粉6项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1526项除此之外拥有连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6共收录广东省国家级非传统节目1项:瑶族族群布袋木狮舞;广东省地方性传统节目文化遗产6项:瑶族族群高台小鼓舞、瑶族族群布袋木狮、马鹿保安大神会、沙坊洗佛节、沙坊切粉等;清远市地方性传统节目15项;另外连州市地方性传统节目26项。

二、连州历史文化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文化对经济又有推动作用,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发展为文艺开发之决定因素,而文艺对经济带来促进效应,二者具备相互统一的矛盾。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也可以为经济发展作贡献近几年,连州市认真落实《中、省、市关于推行文旅产业的发展的意见》,借助打造广东省省属全域旅游示范市契机,充分利用自身定位与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山水古邑,福寿连州”旅游类名片打造速度,立足整个县域,聚焦“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互联网”,

进一步理清发展道路与引领方向,促进文旅相互衔接与融合开拓,赋予连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量开拓的动能动力。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根据2021年连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年接待旅游人数仍达70.37万人次,旅游部门营业收入超5亿元。2022年连州市被授予“2022年全省区域文化旅游发展百佳县”。

2005年,连州顺利办成一个被业界誉为中国真正具备国际化高学位、高学术水准化程度与高专业职业化水平首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开创山区县域办国际盛会之先例。2018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推出《氢与未来》展览结合连州自然环境的得天独厚优势,推出与连州历史文化相关的展览。历史文化与国际摄影年展的结合,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也为中国乃至世界了解连州历史文化打开了一扇新窗。

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连州沙坊粉广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目前2020年6月,连州镇引资统筹2000万资金注册成立润邦(广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成“一村一品”特色产品,走“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路子,做大做强做优沙坊粉品牌。

三、连州历史文化发展的局限性

(一)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深度不够

连州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当前对是对连州现有历史文化开发利用的方面来看,尚未发挥历史文化的最大优势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和创意性发展较薄弱,各大历史文化资源之间的开发利用仍呈现散、弱、小趋势,没有形成互通的产业链。在发展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被游客所熟知的景点往往是点状式,并没有发挥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的最大优势,对连州特色的湟川文化展现得不全面。

(二)缺乏上下联动、激励各方面主动参与的机制性。

目前个功能严重影响连州历史文化科学合理保护利用保障使用主要表现言具体表现为:一是个别物品。还存在着全市整个城市以及其他问题没有建立较为完善且成熟的保障制度。二是创新性的创新性地运用历史文物保护使用政策和体系力度不够、举措不多。存在有效管用监督体系不足之处,又有保护性管理及治理性运之势工作能力亟待增强问题在保护观念层面有所欠缺。历史型小区及其广

(三)投入保护利用投保用保各类经费来源不多、连续性不足。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资源,我们必须加强财政支持,统筹整合各类资源。然而,连州近几年的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导致管理经费短缺,使得基层无法持续投入更多的保护资金。历史建筑的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许多建筑都位于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的产权所有人通常难以承担维护和修缮费用此外,由于产权纠纷,建筑保护压力不断增加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使项目的包装质量不高,难以获得上级资金和外部融资的困难

(四)系统性和整体性保护开发力度还需加大

为了有效地保存、发扬、弘扬我们的优秀历史,必须我们应该,尤其是在执行的时候,应该结合规划、建设、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积极开展有效地组织有效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以确保保存弘扬的有效性、完善性经过调查研究,目前保护开发的落实情况看我们发现我们的现有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一是存在管理系统性不强的问题对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保护,未能形成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保护工作碎片化。二是存在整体规划与持续执行不到位的问题,长久保护和日常管理“两张皮”现象严重三是存在整体性保护不足的问题,比较重视保护年代久远的建筑,而对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代表性遗存、体现本地乡土气息的民居等还不够重视,没有应保尽保四是存在注重对文物、历史建筑等的保护,而忽视了周边环境的自然生态和山水格局整体保护问题。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建立一个全面的、有效的“两张皮”政策,导致了我们的政策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另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三者之间的差异显著:一方面,我们更加关注古老的建筑,但却缺乏对近代以来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迹、反映当地特色的民宅的全面保护;另一方面,我们更加关注于文化、历史建筑的完善,但却忽略了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及其独特的风貌。

三、依托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助推连州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政策的支撑和引导,加快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连州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产业化发展,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文化产业政策,以促进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当特别注重政策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以确保连州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并确保政策的执行者能够充分落实,以期让历史文化资源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化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许多著名旅游胜地的成功,离不开他们所拥有的独特的人文环境和悠久的传统。21随着21世纪的到来使还涉及到还涉及到以平遥和周庄等国内著名的古迹为例,平遥被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年旅游收入从20万元涨至500万元;周庄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后,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发展到每年接待游客150万,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达4.2亿元。前者的年度旅游收益高达20万元,而后者的年度旅游收益仅有4.万元,这说明了古迹的价值和魅力,也证明了当今的经济社会可以依托文化实现可持续持续发展健康的发展2亿元。为了让现代人感受到古今之间的交流和互补,我们需要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挖掘出最具魅力的元素。将文化的精髓贯穿于旅游的各个环节,让它成为一种独特的体验,让它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让它成为一种可以激励人们前来探索的活动,以此来增强它的竞争力的竞力,并且推动它和经济的深度融合。

(二)培育文化品牌,实施文化品牌化发展战略通过建立和维护优秀的文化品牌,并采取有效的文化品牌化发展策略来推动其成长。

通过开辟开拓新的渠道,培育文化品牌如建立多元的宣传平台,充分挖掘、推广、保护、管理、维护连州特色文化、推广我们有望在未来的几年里将历史文化的价值推向新的高度,从而促进其经济价值的提升,并且有效提高其社会影响力。通过培育建立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文化品牌,可以提升连州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且有效地吸引更多的外界投资国内外企业家、商家以及游客,切实带动连州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并且有助于提高连州的经济综合水平

(三)积极借助外力推动创新发展

利用“走出去”的发展策略,充分利用连州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将其融入本地的市场,吸引国际知名的公司及其代理商,共同推动连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将历史文化的价值变为当地的社会财富。连州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旅游优势,努力拓展国际市场,促进经济合作,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增长。

(四)完善和加快旅游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大力改进并提高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

要进一步加快依托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餐饮、娱乐、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为其旅游业提供保障。完善的旅游业公共服务和健全的基础设施,带动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显著增长,实现既彰显文化内涵又凸显经济内涵。

连州应该大力改革现有的旅游业公共服务,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推行可持续的社会责任,努力改善当地的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促使连州的旅游业更上层楼,更好地实现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实现连州的可持续繁荣。

(五)推进历史文化资源与多领域产业融合互动深化历史文化遗产与各行各业的交流与互动。

“十四五”期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连州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连州市民族经济社会建设第14个五年行动计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领》明确表示,连州将推进供应侧结构化调整,加速淘汰落后产业,深化企业改革,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科技、现代农业以及生态旅游等领域的健康可持续增长随着时代的变迁,连州应当积极推行融合开发战略,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积极开拓创新,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以期达到更好的市场经济可持续、协调性、可持续的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在“实现我国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中,中共二十大汇报强调了全面贯彻执行“实现我国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要部署

并着力于实现我国的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加强传统文化与科学的有机结合,运用数字技术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使传统的历史文物得以活跃,为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六)强化人才服务,破除体制机制

为了促进连州的发展,应该加快完善文化人才投入、创业扶持、激励保障、流动配置等服务政策体系大力推进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鼓励,并建立一套有效的流通机制,以便吸引和留住众多有潜力的人才,为连州的发展注入活力,使连州的传统文化在当下绽放出灿烂的光芒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选拔观念,应当摒弃传统的人才招聘模式,注重以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将人才的能力、表现、成就及其他因素纳入考核范围减少对学历、身份、地域等硬性限制取消学历、职位、居住区等的约束,大力引导、激励、鼓励、引导、激励、激励,使连州的传承人才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促进连州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并且有效缓解当前的人才短缺状况,从而更好地从而更好的满足连州传承人的需求。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为连州的经济增长和持续增长提供文化支持。

四、结语

连州历史文化悠久连州是中华民族的重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蕴藏了无限的可能性。因此,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激励全体连州人民共同努力,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发展好连州历史文化积极探索、珍视、维护和开拓连州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宝贵财富,努力将连州打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摇篮,实现连州的可持续发展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部署,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深入开拓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努力实现其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建立起一种尊崇、珍惜、弘扬传统文化社会氛围社会环境激励全体连州人民共同努力,共同谱写出一曲美丽的华夏史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春节前夕赴山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祝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祝伟大祖国繁荣富强〔N〕.人民日报,2022-01-28(01).

[2]刘红伟,张颖.城乡建设中亟待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社会关注热点问题[J].中国勘察设计,2021(11):10-14.

[3]张蕊.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N〕.人民日报,2020-11-20(05).

[4]郭斌.开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篇章策略研究——以祁县为例[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1(01):25-29.

[5]阮仪三.论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基础[J].同齐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1):39-41.

连州市人民政府.2021年连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