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水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3

浅析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水平

徐浩翔,蒋心悦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266111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逐渐实现了规模化的应用,并开始在各个行业落地,在此背景下,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也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对企业中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关于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水平的措施。首先,需要了解企业中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现状。目前,许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信息采集不充分、绩效评价不科学、员工激励方式单一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效果,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建立全面准确的数据收集及分析系统,通过数据分析获取更准确、全面、公正的员工绩效评价结果。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员工的复杂性评估,提高敏捷度并加快整个流程。其次,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构建适合的绩效评估模型。不同企业的员工绩效管理存在着差异性,需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而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估指标和评价方式,同时采取科学、客观、公平的评价标准,以使整个流程更加科学化和稳定。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需要善于抓住机会,全面提高绩效管理水平,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能够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水平。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企业;绩效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环境持续变化和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也随之增强。在这种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为企业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员工数据和业务指标,从而支持高质量、高效率的绩效管理。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员工信息的快速准确采集、处理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模型和算法,以实现精细化、个性化的员工绩效管理。例如,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员工的个人能力、经验、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进一步精准判定不同岗位的胜任能力和发展潜力,根据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职业发展规划和优化薪资福利体系,提升员工满意度和保留率,此外,大数据技术还可以支持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和风险管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针对性和敏捷性。

一、绩效管理的概念简析

绩效管理是一种涉及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利益的管理实践,其目标在于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为员工提供机会与激励来开发他们的才能和技能。绩效管理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明确任务目标、制定责任及评估标准、进行员工工作评估和学习成长规划、识别和弥补员工的不足之处、给予奖励、纠正不足、改善工作流程等。这些步骤的实施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工具来完成,例如制定目标计划、定期考核、设立奖金和晋升机制以及提供培训计划等[1]。最终,通过绩效管理,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本,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同时员工也将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机会。

二、大数据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优势分析

与传统的绩效管理方法相比,以大数据为背景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工作具有以下优势:

(一)更客观的数据分析:传统的绩效管理方法通常是基于主观评估和经验判断,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大数据技术可以收集和分析多方位、多角度的数据信息,从而消除了人为判断的偏差,使数据分析更加客观准确。

(二)更高效的数据处理:传统的绩效管理需要进行繁琐的人工数据整理、汇总和反馈,比较耗时且易错,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自动化算法来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从而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三)更个性化的管理方案:传统绩效管理常常采取“一刀切”、“公平对待”的方式,缺乏个性化、差异化的管理策略。而大数据技术可以根据员工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激励机制,从而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团队绩效和企业竞争力。

(四)更及时的反馈机制:传统的绩效管理通常采用年度考核或周期性绩效评估的方式,不能及时反馈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成果。而大数据建立的绩效驱动体系可以实现实时反馈和动态调整,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措施,从而更好地引导个人和团队的工作行为并提高绩效水平。

 总之,以大数据为背景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工作,因其客观、高效、个性化和及时等特点,在推进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方面具有巨大优势[2]

三、大数据时代下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在过去,我国的国企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多采用较为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如程序和环节繁琐,数据处理准确率低等问题。目前,虽然许多企业开始应用线上办公软件,但具体的绩效管理工作依然要听从上级安排,这为不同行政部门之间互相“踢皮球”创造了机会,同时,少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依然多采用线下办公模式,导致降低管理质量,也难以适应网络经济背景下的发展需要。该问题的根源在于部分企业的管理部门缺乏变革意识,不能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因此,公司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借助大数据技术来分析市场变化和外部环境信息,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人力资源配套发展战略方案,并通过更有效的方式进行绩效管理,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二)目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着管理体制落后和缺乏创新的问题。在处理事务内容过程中,如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外部环境和相关运作模式了解不足,可能导致沿用传统奖惩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没有将有效的绩效管理策略和先进的战略方针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企业面临管理体系落后时,往往出现提升管理技术困难,且长期处于被动态势的问题,对企业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此外,在开展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企业只抓“结果”,不参与过程性绩效考核,也不为员工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导,容易导致职工懈怠情况的出现。对于新入职的年轻员工,如果只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会难以让他们意识到自身能力和工作的认可,从而影响人才储备的工作。因此,企业需要重视创新,加强管理体制的升级,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强化对员工的培养、引导和激励,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3]

在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将考核结果和薪酬待遇直接与职工年终奖金挂钩,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管理模式,即通过奖励和惩罚来推动绩效提高。然而,这种管理方式容易导致极少数职工为了个人利益而弄虚作假,破坏了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同时也缺乏对职工多方面表现的评价,在长期执行中可能会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和薪酬管理体系的逐渐脱节。

因此,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时要注意,应该综合考虑职工的工作质量、工作量、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激励和管理方式,不仅关注绩效结果,更要关注绩效过程。另外,企业也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严格落实绩效管理制度,并对评价内容进行规范和公示,加强对职工的督导和培训,从而促进职工能力提升和工作质量的持续提高。

(三)当前,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分配制度存在失衡问题。例如,绩效分配制度不公平或存在大锅饭现象,无法激发职工积极性;不同拨款方式下采用的绩效管理模式和指标也各有差异,导致绩效考核难以确定重点和衡量各部门人员工作水平,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会影响职工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从职工层面来看,一些绩效指标可能与其实际工作内容关联度不够,但为了获得优秀的年终考核成绩,少数员工会通过牺牲工作质量的方式强行完成绩效指标,因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时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以提高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高效运转,其中,应该结合岗位特点和工作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指标,落实绩效评价制度,及时给予激励和奖惩,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同时,企业也应该定期梳理和优化绩效考核指标,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绩效管理质量和效益[4]

四、大数据时代下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措施

(一)企业可以结合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构建更加完善和智能化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管理效率和质量。例如,通过利用云计算的技术来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办公,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或是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来实现绩效考核数据的自动化收集、分析和反馈等功能,提高考核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企业可以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方面更好地应用这些技术,构建更加完善、先进和智能化的绩效管理体系,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绩效管理水平,同时也为员工带来更加公正、透明和激励的绩效管理机制。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培训和晋升机制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绩效管理技能和激发其积极性。例如,企业可以定期开展绩效管理知识培训,针对不同岗位和职级的员工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绩效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5]。同时,企业也应该根据员工的表现和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晋升机制,为优秀的绩效管理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除了以上措施,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时还需要注意确保管理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要求,要建立健全的监管和反馈机制,及时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和提高。

(二)除了做好内部培训工作,企业还可以进一步构建绩效管理平台,以更加科学、客观和有效的方式实现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目标。这个平台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建立全面的人才分类标准和岗位评价体系,明确不同岗位和职级员工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内容,有利于实现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其次,采用多种数据采集方式和绩效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客观数据(例如考勤记录、销售业绩等)、主观数据(例如员工自评、上级评价等)和360度评估等,以更加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员工的绩效水平和潜力。再次,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智能化的绩效管理平台,包括但不限于绩效管理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报表生成、员工绩效跟踪和反馈等方面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方便了员工的自主查询和了解。最后,保持管理创新和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和完善绩效管理平台,结合企业发展和人员绩效变化,适时调整和优化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考核方法,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人才培养需求。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推广和普及绩效管理平台的使用,在内部员工之间形成交流、学习和分享的氛围,提高绩效管理的参与度和质量。例如,可以上线公开课或知识库,定期邀请专家或内部优秀员工进行分享和互动;也可以采取奖励制度或竞赛模式,鼓励员工使用和探索绩效管理平台的新功能和应用方法。最后,企业在构建和应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系统以及绩效管理平台时,应充分尊重员工利益和隐私权,做到信息收集、存储、处理和使用的合法性、公正性和保密性,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准则,并及时解决员工的需求,促进员工发展和企业稳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加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愈加重要,因此,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从信息数据的处理、收集等层面出发创新绩效管理模式,以丰富数据信息,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配置:

    第一,采用云计算、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大数据技术手段来分析和挖掘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多源数据,如员工个人资料、能力、经验、在职期间的表现和反馈、其他同类公司或行业的相关数据等,从而建立更加全面、精准的员工绩效体系。

第二,构建一个全方位、可视化、实时监控的信息平台/系统,在其中整合各部门/岗位所涉及的统计数据和绩效考核结果,建立好人员分类档案和数据库,定期进行绩效考评,并根据不同绩效水平分类派遣岗位或给予相应优惠政策。

第三,通过“数据驱动”的模式,推动企业的高绩效文化建设,鼓励员工对企业的绩效管理建议做出反馈,同时开展各种培训、讲座等活动,提升员工的绩效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最后,企业在使用大数据技术时也应注意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法律要求,尊重员工个人权利和隐私,遵守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的信息数据使用审核审批制度,以确保大数据技术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合理、科学应用,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

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数据资源收集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采集工作。例如,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包含各类信息系统的智能平台,将原来分散而繁琐的信息收集工作转化为自动化的数字化流程和系统化的电子档案存储,以提高精度和时效性,避免数据错误和重复操作,降低工作成本。此外,在人事变动情况、招聘情况、过往绩效考核成绩等方面,企业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智能化管理和分析,例如,结合人脸识别技术和摄像头,对员工上下班打卡数据进行监控和记录,根据这些数据了解员工的出勤情况和工作状态,以预测员工的绩效水平,并针对优秀的员工开展奖励和激励活动。大数据技术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还有许多应用场景,如AI面试、数据驱动的培训管理、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反馈与评价等。总的来说,企业要精细化、数字化地从绩效数据收集、整理到使用和评估,才能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总结: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也逐步得到提升,但是在当前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和变化多端的环境下,对于企业来说,想要保持竞争优势、实现进一步发展,依赖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已经远远不够了,只有科学的应用大数据技术,才能帮助企业精准把握需求和变化,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科学地应用大数据技术,是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管理高效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充分重视和运用大数据技术,企业可以创造出更广阔的市场前景与更大的商机空间。

参考文献:

[1]汪少锋.大数据技术下企业BI分析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23(14):134-137.

[2]陈敏,孙华荣,傅琪.大数据技术对中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影响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金融发展研究,2023(02):44-53.

[3]李虎.大数据技术融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策略及路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04):114-116.

[4]马雪.大数据背景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策略探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2(10):104-106.DOI:10.16834/j.cnki.issn1009-5292.2022.10.004.

[5]韩琰. 基于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招聘效率提升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20.DOI:10.27731/d.cnki.ggzcj.2020.0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