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0
/ 2

浅谈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

崔晶

古交西山医院  山西省太原市  030200

 摘要:目的 此次对妇产科护理工作进行研究,详细分析出现安全隐患的原因以及防范。方法 对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妇产科内收治的16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把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甲组为研究组,乙组为参照组)甲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乙组实施常规管理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效果。 结果 甲组护理干预后效果优于乙组,甲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为5%,护理投诉率为2.5%,且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仅为2.5%,两组数据对比P<0.05 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结论 实施风险管理干预后,妇产科出现安全隐患的情况有所减少,且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临床应用显佳,可以广泛采纳运用。

关键词:妇产科;安全护理;隐患。

       妇产科疾病的护理的最显著特点是综合性非常强,临床上所需进行的护理工作所涉及到的方面相对较广,那么这就要求护理工作人员自身必须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操作能力,为患者带来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从而使得患者病情好转。与此同时,妇产科疾病往往具有很高的风险性,这常常会与患者自身以及新生婴儿的健康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社会上人们普遍高度重视妇产科科室的护理工作情况。如果在护理工作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就会极易引起医疗纠纷案件,这也会对护理人员的积极性造成极大的打击,致使在护理工作质量方面质量较低[1]。针对这一现象,每一个妇产科治疗单位都应定期的开展妇产科安全隐患调查,并且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将其落实。在临床上经常发生妇产科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争执,护患纠纷的发生与护理人员专科技术水平、科室管理制度具有密切的联系,妇产科接诊主体为产妇、新生儿,患者、患者家属对临床护理专业技能要求,但是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经 验相结合,其专业技术操作水平较低[2]。本文通过对妇产科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对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妇产科内收治的16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把160例患者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80例,患者年龄在22岁-48岁,乙组患者80例,患者年龄在25岁-50岁,组间患者学历,婚史等一般资料经检验无差异(P>0.05),故可以对比。纳入标准:经调查患者为自愿参与,且具有完整的病人资料。排除标准:精神能力障碍者。

1.2方法    

        1.2.1安全隐患分析

(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随着社会平均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持续提高,对自身的权益保护意识也逐渐提高。妇产科属于重点科室,由于患者多,在护理工作中,很容易出现纰漏或错误[1]。最为典型的有护理记录书写不正确,没有严格履行患者知情权。导致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十分不满,从而出现各种负面情绪,造成了护患关系的纠纷隐患[2]。

(2)护理人员个人素质不同:由于妇产科工作量较大,护理人员多为年轻护士,易出现工作经验不足,应急事件处理较差,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语气不妥等现象。操作不标准,护理不够人性化,易造成严重的护理风险隐患[3]。

(3)患者自身原因:住院期间,患者及其家属不配合院方规章制度,不听从护理人员安排,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间接对医院形成一定的风险影响。

        1.2.2防范措施

(1)乙组实施常规管理护理:日常护理,密切关注患者情况。

(2)甲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 ①护理方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及工作效率,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减少出现工作纰漏的概率,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②患者方面: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进行健康指导,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且分析对比[4]。

1.4统计学分析

 计数(n%)代表率,χ2检验。文中所生成的数据均借用SPSS21.0数据包处理,P<0.05 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
2、结果
        以下表格数据结果显示,甲组护理干预后效果显著优于乙组,甲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为5%,护理投诉率为2.5%,且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仅为2.5%,两组数据对比P<0.05 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
3、讨论
        护理人员应加强学习,规范自身行为,遵守规章制度,提高个人素质,拉进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取得患者的信任。并严格管理,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护理人员应学会与患者间的沟通,掌握沟通技巧[3]。在提高自身护理技能的同时,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有效沟通,相互理解,减少纠纷,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4]。


        综上所述,妇产科护理中常见不安全隐患的发生与护理人员、患者以及医院管理制度密切相关。其中,护士专业技术水平低、责任心不强是影响护士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妇产科患者住院时常表现出紧张、焦虑,不配合临床护理操作。医院管理不到位,它还加剧了产科和妇科的医疗风险。从这一点来看,建立完善的妇产科临床管理体系,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并对其熟练程度进行考核,对提高护士的责任心,掌握相关护理技能具有积极作用[5]。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对提高妇产科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产科、妇科护士本人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本部门制定的有关制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实施相应的临床护理操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医院应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实施效果,有效管理科室环境,有效培训医务人员,确保产科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郭艳.谈谈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J].健康大视野,2021(2):6-7.
[2]何红慧.安全文化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3):138-139.
[3]胡月秀.探究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健康大视野,2021(3):27.
[4]赵丽娟.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健康必读,2021(3):259.
[5]赵雪霞.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细节分析[J].健康大视野,2021(18):213.